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天天簡訊:河北三河鴿哨手藝人精雕細琢留住“空中交響樂”

      發稿時間:2022-11-28 09:54:28 來源: 中國網


      (資料圖)

      鴿哨作為“空中交響樂”,是很多人兒時的回憶。14日,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梁家務村的一座四合院,“永”字鴿哨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何永江正在制作一博物館定制的一堂(36個)鴿哨展品。

      鴿哨又名鴿鈴,是裝在鴿子尾部的一種哨子,鴿子飛翔時能發出響聲。鴿哨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從皇宮內院流傳至民間后,逐漸發展出來“慧”“永”“鳴”“興”4個響當當的制作鴿哨的字號。每當完成一個鴿哨,這4家的手藝人都會將字號刻在鴿哨之上。

      “和普通鴿哨相比,我制作的鴿哨可以發出9個音,同時更輕更薄讓鴿子更加省體力。”何永江手拿鴿哨,露出自豪的神情。鴿哨制作技藝精細考究,是傳統的手工制作,分為切、掏(剝)、磨、粘、上色5個步驟,各道工序都有著獨特的技巧,并且鴿哨是個功夫活,一把哨子從開始到成品,大概要做2天到3天。

      鴿哨的材料挑選有著很大的學問,竹子要在三九天砍下,葫蘆要選數伏內的,這樣才夠結實和音準。“葫蘆都是我自己種的,不施化肥而且是伏天長出來的葫蘆才好用,壁厚、密度大、哨結實,音色也好聽。”何永江捧著葫蘆,分享著鴿哨制作要點。

      為了讓“永”字鴿哨制作技藝得到更好傳承,讓更多人了解、熱愛非物質文化遺產,何永江耗時數十年致力于鴿哨制作和傳承。據了解,1949年出生的何永江綜合前幾代制作技藝的特點并加以改良,使制作出的鴿哨超薄、超輕,美觀、別致,品種已發展到40余種,不論是鴿子佩戴還是收藏都成了上品。

      何永江希望,將鴿哨文化傳承下去,讓鴿哨不只是中國的傳世佳寶,更能在世界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宋敏濤 韓長通)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責任編輯:馮崢

      標簽: 梁家務村 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