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四川省公布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非遺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

      發稿時間:2023-04-11 14:15:42 來源: 中國網


      (資料圖片)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公布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7項、擴展項目名錄127項。334個體現巴蜀優秀傳統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加以系統保護傳承。這些植根于人民生活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世代傳承,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文學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是巴蜀兒女共有的文化基因,是四川文化創造力影響力的豐厚滋養,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

      此次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認定工作著眼完善優化保護傳承體系,在現有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基礎上實現了較大突破。一是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對融入國家重大戰略中具有典型示范標志的項目、體現大眾實踐、覆蓋面廣、民眾參與度高的項目,以及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到重要作用的項目給予了重點支持,如川菜、川酒、川菜等川字號特色產業相關項目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適當擴展項目,對民族地區、脫貧地區和災后重建地區也有傾斜。二是實現縣級全域覆蓋。公布的334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覆蓋全省21個市(州),其中成都東部新區、天府新區、高新區、簡陽市,自貢市大安區,德陽市羅江區,樂山市井研縣,南充市嘉陵區,資陽市樂至縣等9個原來沒有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縣(市、區)實現零的突破,全省提前實現“十四五”期間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縣級全覆蓋的目標。三是補足短板弱項。長期以來比較薄弱的傳統醫藥和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項目此次數量有較大增長,質量也大幅提高。傳統體育類項目豐富多彩且兼具文化、競技性質。傳統醫藥類涉及診療理論、藥物、治療方法等多方面技藝。古籍修復等項目首次列入名錄。諧劇、四川方言吟誦等作為四川省獨有的藝術形式,填補非遺項目的一個空白。

      至此,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達到1132項,位居全國前列,為進一步提升巴蜀文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地位,推動四川文旅的名揚天下享譽全球奠定了奠定堅實基礎。目前,四川省已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8項、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53項、省級1132項,認定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05人、省級1062人,四川省非遺保護傳承體系基本完善,非遺整體性保護格局已初步形成。(王昱霖)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