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環球播資訊】創傷不管孩子會“黑化”

      發稿時間:2023-06-09 00:26:44 來源: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受訪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副教授? 謝麗麗

      本報記者? 張? 健

      5月19日,備受關注的“吳謝宇弒母案”在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二審結果將擇期宣判。除了罪行引發的憤怒,吳謝宇案還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又該如何避免悲劇重演?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副教授謝麗麗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從吳謝宇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來看,未成年人的心理創傷是一個非常值得全社會重視的問題。

      心理創傷,是指經歷生活中較為嚴重的傷害事件所引起的心理、情緒甚至生理的不正常狀態,這些事件可以是意外事故、自然災害、失戀、婚姻破裂、事業或學業失敗、人際矛盾沖突、職場挫折、親人離世、家庭暴力、欺凌等。如果是輕微的心理創傷,這種不正常狀態可能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調整能夠恢復;但一些比較嚴重的心理創傷可能會延續較長時間,形成創傷后應激障礙,甚至影響終生。

      如果孩子受了心理創傷且長期被忽視,很容易出現抑郁癥、焦慮癥、人格缺陷和社交不良等問題。這些痛苦的經歷,會被孩子的潛意識記住,變成大大小小的“心理情結”或者“心理按鈕”,其中一些“心理按鈕”特別敏感,一觸即發,即使到了成年,也會讓他們的情緒容易被點燃,導致行為失控,釀成悲劇。吳謝宇在給親屬的信件中表述,他從小到大承受著來自身體病痛、原生家庭的壓力,后來父親的突然病逝給他帶來重大打擊。經歷心理創傷后,當時未成年的吳謝宇沒得到專業人員的及時幫助,埋下悲劇種子。

      謝麗麗表示,大多數未成年人的心理創傷主要來自原生家庭和學校。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的家庭事件包括:父母對孩子進行身體虐待、語言攻擊、羞辱或有損孩子人格的情感虐待;父母長期忙工作造成對孩子的情感忽視;父母發生重大疾病、離異、去世等重大家庭變故。來自學校的傷害則包括:學業壓力過大、同伴欺凌;個別老師的不平等對待,如按照成績厚此薄彼;教師不尊重學生、不當體罰等。此外,一些不好的社會環境和文化也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創傷,如重男輕女思想。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遭遇心理創傷后的表現差異較大。例如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可表現為難以安撫、睡眠或飲食模式變化,恐懼、哭泣、尖叫或哀嚎,甚至“退行”到幼年早期行為如吸吮拇指、尿床。小學階段的孩子可表現出對曾經喜歡的人或活動失去興趣;經歷噩夢或其他睡眠問題;變得情緒化、易憤怒;厭學;總出現軀體問題如頭痛或胃痛,又查不出原因;對所發生的事感到沮喪、麻木或內疚。初高中的青少年,心理創傷可表現為事件的“閃回”,傷害事件的記憶或畫面不斷地出現在腦海中;做噩夢或出現其他睡眠問題;喝酒、吸煙;表現出破壞、好斗行為;抱怨身體疾病;感到孤立、內疚或沮喪;對愛好和興趣失去興趣,甚至有自殺的想法。謝麗麗提醒,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就要考慮出現了心理問題:一是“變化”,最近的表現跟往常不一樣,如以前性格外向現在沉默寡言;二是“不合”,跟同齡人不太一樣或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如幾乎不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等。

      “特別是在家庭遇到重大性創傷事件后,比如父母離異、喪親,很多大人都無法承受,更何況孩子。”謝麗麗說,無論孩子年齡多大,在心理創傷性事件發生后,家長和老師及時提供安慰和支持是很重要的。很多孩子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遇到了承受不了的生活事件,這就需要父母、監護人和教師及時發現并提供幫助。家庭遇到重大變故后,家長有必要送孩子尋求醫生、心理醫生等專業人士的幫助,老師也要多關注。創傷后形成的應激障礙被發現的時間并不確定,部分患者可能在幾天后就被發現,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在數年后才被發現。及早獲得專業人士的幫助,或許就能把黑暗種子扼殺在搖籃里。▲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