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員工自掏腰包貼息沖業績 銀行攬儲亂象叢生_世界看熱訊

      發稿時間:2023-07-07 08:07:49 來源: 中國網理財

      “月末只有幾天了,誰來拯救我的700萬存款缺口”“求季末好心人,可貼息,行里不給經費只能自己出”……近日,銀行季末考核壓力下,按期完成攬儲業績成為銀行員工“燃眉之急”。


      (資料圖)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有銀行員工自掏腰包以求業績達標,也有資金掮客打著季末、月末存款沖量的旗號,招攬儲戶違規牟利。

      部分銀行員工貼息攬儲

      “還差300萬元存款。任務完不成不僅會被約談,還會被倒扣工資。”小史是某城商行的一名客戶經理,6月底時還有近300萬的攬存任務沒能完成,于是便將攬存需求發布在社交平臺上。

      小史以貼息萬10(即每一萬元額外補貼10元利息)的價格拉來300萬元存款,完成年中沖存款的任務指標。事實上,“貼息攬儲”是銀行人公開的“秘密”。在小紅書、微博等平臺上搜索“存款任務”“存款沖量任務”等字眼,便能看到大量銀行員工以高息補貼來尋求存款客戶的帖子。

      在某國有行工作了數十年的機關職員張萍(化名)也告訴記者:“季末存款任務已經完成,但6月末臨時又加了50萬元存款任務。我們銀行的獎勵機制是每拉來1萬元獎勵員工5塊錢,我就先自己墊付了250元跟熟人買了50萬元存款,存一天來幫忙完成任務。”

      在北京某銀行做了近十年市場營銷工作的顧緯(化名)表示,貼息攬儲是廣義上維系客戶的一種方式,就像請客戶吃飯一樣,但維系作用有限。

      “如果不同銀行間存款收益差異大,那么少量貼息也改變不了客戶選擇。但市場營銷工作就是要嘗試所有可能的方式來維護客戶。自掏腰包給客戶買禮品也是常有的事。”顧緯說。

      資金掮客月末活躍

      “收2000萬元,價格萬10,要求馬上進款”“季末來了,最高貼息萬18,存款找我,歡迎預約詢價”……臨近月末,資金掮客李浩(化名)便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通過群發消息、頻發評論的方式來吸引儲戶。可做存款沖量的銀行覆蓋城商行和國有銀行。

      記者以有意存款為由,咨詢多位和李浩一樣的資金掮客了解到,不同銀行、地區和時間對貼息價格會有影響。平日里存款貼息的價格普遍為每萬元0.8元左右。但每月末尤其是季末貼息價格可以高達每萬元10元至18元。

      對于如何避免貼息價格的波動,多位資金掮客向記者推薦了提前預定存款沖量的操作方式,即月底前與他們協議好固定價格,月末需要時直接轉入資金。不同銀行的資金存入方式有所差異,基本邏輯是登錄手機銀行,找到對應存款項目輸入指定員工工號或掃碼確認。存入資金即可完成考核任務,中介會將貼息資金轉給儲戶。

      加大規范力度

      針對“貼息攬儲”“存款一日游”等行為,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此舉為違規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為擾亂存款市場競爭秩序,加重銀行負債成本。倘若銀行將成本轉嫁到貸款環節,可能推高貸款利率,不利于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從銀行角度看,部分銀行吸收高成本存款,如果資產負債管理能力跟不上,會影響其發展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

      根據《儲蓄管理條例》規定,“儲蓄機構不得使用不正當手段吸收儲蓄存款”。2018年發布的《關于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不得通過返還現金或有價證券、贈送實物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不得通過個人或機構等第三方資金中介吸收存款;不得通過理財產品倒存等。

      記者了解到,銀行也正在加大規范力度。某國有行人士告訴記者,已接到上級行通知,自7月5日起內部列支宣傳營銷費不允許出現“維系存款大客戶”等營銷字眼,該類行為屬于不正當競爭,行內將不允許走賬。

      但在此背景下,為何“貼息攬儲”屢禁不止?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貼息攬儲”等行為產生的部分原因與銀行業績考核體系和任務指標不合理有關。銀行應平衡好業務發展和風險防范的關系,處理好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關系,給分支機構下達的考核任務應科學合理。基層機構和員工應端正認識,采取依法合規的方式完成任務指標。

      (責任編輯:張紫祎)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