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12月22日,隨著首只中韓半導體ETF在上交所亮相,年內ETF主題創新又添一例。今年以來,ETF行業已見證多個“首批”,包括首批SEEE碳中和ETF、首批疫苗主題ETF、首批中藥主題ETF、首批現金申贖政金債ETF等。
業內人士認為,ETF新發呈現“卷”的特征,一方面這有助于投資者第一時間獲得投資工具,抓緊投資良機;另一方面,過分競爭也會消耗宣發資源,建議機構在布局時保持適度審慎。
(資料圖片)
ETF新品種接二連三
6月29日,8只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即SEEE碳中和ETF)集體獲批。產品以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簡稱“SEEE碳中和指數”)為追蹤標的,指數成份股以電力設備和新能源為主,從滬深市場中選取清潔能源、儲能等深度低碳領域中市值較大的,以及火電、鋼鐵等高碳減排領域中碳減排潛力較大的,合計100只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滬深市場中對碳中和貢獻較大的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7月5日,國內首批3只疫苗ETF——國證疫苗與生物科技ETF獲批。該ETF跟蹤的是國證疫苗與生物科技指數,該指數由業務涉及生物科技產業的50家A股上市公司組成,反映A股市場的生物科技產業中優質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與此同時,首批4只中藥ETF——中證中藥ETF也獲批了。該ETF追蹤中證中藥指數,中證中藥指數以中證全指為樣本空間,選取涉及中藥生產與銷售等業務的上市公司股票作為成份股,以反映中藥概念類上市公司整體表現。
7月11日,首批8只政策性金融債ETF獲批。這批政策性金融債ETF均為現金申贖模式,資金最快在賣出當天可用,使用效率較高。政策性金融債被稱為“準國債”,是由國家開放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發行的,中央財政擔保的債券。政策性金融債ETF的投資比較多樣化,可以跟蹤單只債券產品或者一攬子產品,也有豐富的期限選擇。
12月22日,境內首只可投韓國市場的ETF——中韓半導體ETF在上交所亮相。這只ETF跟蹤的是中證韓交所中韓半導體指數,該指數由中證半導體15指數和KRX半導體15指數按照等權重合并組成,以反映滬深市場和韓國市場半導體產業龍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投資布局需適度謹慎
作為被動投資的主力工具,已經發展多年的ETF緣何在主題上始終力求突破?
滬上某中型公募的一位市場部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ETF主題不斷創新的原因多樣,一類是相關指數發布,ETF產品也隨即跟上。以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ETF為例,其跟蹤的SEEE碳中和指數發布于2021年10月,隨著碳中和概念的市場熱度逐步升溫,碳中和主題的需求也顯著增加,相關ETF的推出,也是順應這一趨勢的選擇。
另一類是相關ETF追蹤的標的重新獲得了較大的市場關注度,較為典型的是國證疫苗與生物科技ETF和中證中藥ETF.在防疫的大背景下,醫療健康板塊行情大幅回暖,疫苗概念和中藥概念受到市場關注,追蹤特定醫藥細分賽道的ETF也應運而生。機構認為,相關產業市場需求較大,且有望持續擴容,基于戰略意義和投資價值的考慮而發行了這類主題的產品。
此外,部分ETF的創新也與政策導向有關。比如,近期發布的首只可投韓國市場的ETF,是境內首只中韓合編指數ETF.在中韓建交30周年之際,由兩國基金公司共同發行相關指數,既有助于雙方在資本市場的合作,也為境內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向小眾市場進行投資的重要工具。
滬上某中型公募的一位產品部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近年來ETF發展速度較快,各家公募都在積極布局,力圖搶占先機。由于ETF賽道有著“贏家通吃”的屬性,各路人馬在產品設計和營銷宣傳方面也都顯得比較“卷”,如果是熱門領域,那基本各個細分賽道都會被機構關注并布局。他認為,一方面,基金產品的創新是一件好事,畢竟資本市場不斷有新概念涌現,如果ETF這類投資工具能及時跟上,將會給投資者追蹤市場機會提供很大的便利。
但另一方面,隨著權益市場的輪動,某些曾紅極一時的投資主題可能熱度不再,此時小眾ETF的交易量會下滑得比較快,品種失去活力,相當于被變相淘汰出局。在他看來,市場的迭代非常快,而機構宣發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因此機構在布局時也要適度謹慎,避免盲目擴張。
(責任編輯:葉景)標簽:
- 當前快播:ETF新主題層出不窮 投資布局需適度謹慎
- 全球快報:杭州臨安:組建村社醫療小分隊 助力鄉村衛生健康服務
- 【世界熱聞】福建:媽祖文化與兩岸文旅發展論壇在莆田舉辦
- 今日精選:踩雷公司短期融資券 中郵基金旗下一債基凈值跌逾70%
- 兼具抗寒、速生等特點 一批橡膠樹優勢品種選育成功
- 世界通訊!本地旅游市場復蘇 部分北京景區周末門票激增
- 新成昆鐵路今天全線通車運營
- 上海迪士尼明年6月調整票價 常規日門票上漲
- 新研究稱B介子衰變成電子和繆子頻率一致
- 世界今日訊!驕傲!“中國最美網紅打卡地”原來在雙流這兒
- 高層建筑失火怎么辦?這份指南請收好
- 全球熱點!從“南盆”到“北罐”,斗蛐蛐上癮后連玩物都自成流派
- 【天天新視野】“非遺”美食走入現代生活
- 【世界時快訊】果識分享丨2022首屆北京藝術雙年展即將啟幕
- 當前觀點:謝芳丈夫、原中國歌劇舞劇院歌劇團團長張目病逝 享年92歲
- 這糖離譜的小與不甜
- 全球熱頭條丨數字人民幣App再更新 互動新功能意在幾何
- 每日聚焦:中小銀行熱情高 IPO“預備役”擴編
- 公募行業“李鬼”頻頻出沒 反詐教育迫在眉睫
- 謝芳丈夫、原中國歌劇舞劇院歌劇團團長張目病逝 享年92歲
- 當前通訊!《楚辭》中的智慧,句句驚艷千年!
- 世界動態:著名表演藝術家李長樂去世,享年84歲,曾與于藍齊名被譽為“四大花旦”
- 今日要聞!毫不意外
- 環球最資訊丨袁天罡測字識人,“王”字減一筆,最先想到哪個字,可以斷人運勢
- 不懂古玩行業規矩,趁早離開收藏界
- 每日觀察!于堅的2022年度好書推薦·虛構類
- 世界今日報丨不受張丹峰畢瀅風波影響,洪欣圣誕節罕見露面,載歌載舞心情好
- 全球速訊:中二病本質是什么?
- 環球速讀:大概這就是兩面性吧
- 很優秀的作品,我卻錯過了好像有至少3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