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天天簡訊:32幅圖 看懂A股分析框架!

      發稿時間:2022-11-16 10:00:13 來源: 富國基金01

      來源:富國基金


      【資料圖】

      01

      股票市場研究的幾大核心命題:一是大勢研判;二是風格選擇;三是行業比較;四是主題投資。在此過程中,重點是尋找預期差,因為在預期的形成和不斷修正中,股價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一、大勢研判

      02

      追本溯源,股票市場是由“盈利、利率、風險偏好”三駕馬車共同驅動。誰跑在前面,誰跑在后面,都會踏出不一樣的路來,或是牛市,或是熊市,或是震蕩市。一般來說,盈利、利率、風險偏好,三者中若同時出現兩者正面配合,往往會有牛市的出現。

      03

      感知當下,“三要素”分別處在什么階段?盈利:繼續探底,前三季度全部A股(非金融)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僅2.96%,相對上半年下滑1.57個百分點;利率:流動性依然寬松,但邊際動能弱化,向下空間逼仄;風險偏好:內外交困下,風險偏好已壓到極致,有較大改善空間。

      04

      把握“三要素”的核心矛盾及邊際變化,是研究的關鍵。就當前而言,一個核心矛盾點是消費和地產對增長的掣肘,但隨著政策發力,預期在改善:其中,優化防疫20條措施的部署,將推動企業與居民生產生活預期修復;而民企融資“第二支箭”的延期和擴容,意在民企融資,重在地產托舉,未來或看到更多維度的地產修復。另一個核心矛盾點是美債和美元對全球風險偏好的壓制,存在進一步減壓預期:隨著通脹形成回落趨勢,美元、美債收益率水平筑頂,未來有望趨勢性回落。

      05

      未來A股在多大程度上走強,依賴于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速的變化。歷史上,A股估值擴張的一個核心推動力在于,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速的改善,即實體經濟投資意愿的進一步增強。10月份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速為10.26%,依然位于歷史底部區域且低于市場預期,但未來隨著經濟預期修復,信貸、社融等金融數據反彈,有望對A股提供積極支撐。

      06

      構建股票市場思維導圖,了解各因素的影響脈絡,讓心中有桿秤。若是將“三要素”拆分去看,其驅動因子是復雜且相互交織的。對于盈利,不僅要看“消費、投資、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還要了解產業景氣周期、競爭格局等;對于流動性,重點是捋清從央行資產負債表到貨幣信用的創造;對于風險偏好,需要多維度感知情緒的起起落落。

      07

      權益市場的一個基本常識:時間創造價值,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圍繞價值波動。所以,從長期看,股票市場是個“稱重機”,能夠稱出上市公司的價值增長;從短期看,股票市場是個“投票機”,重點是選出熱點、追求潮流和賺博弈的錢。

      08

      市場的運行,不僅反應資產回報的邏輯,也是人性的反應。股市是人性的放大鏡,恐懼、貪婪、過度自信、盲目跟風,都在市場面前被放大了幾十倍。所以,更要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09

      周期視角下,股票市場也可以通過不同周期維度來分解。具體包括:增長周期、金融周期、情緒周期、資產輪動。事實上,資產配置有三大要點:戰略配置決定方向,戰術配置反應趨勢,股票市場周期性刻畫為戰術配置提供參考。

      10

      增長周期,是投資的地心引力,短期不一定“非你莫屬”。在2015年加杠桿的年代,增長成為少數投資者內心深處的堅守;在極致拔估值行情中,市盈率被投資人追成了“市夢率”。雖然短期股價不一定跟著增長走,但兜兜轉轉后,依然會回歸增長的軌跡。

      11

      金融周期,M1是刻畫A股周期性運動入木三分的金融指標。金融周期,不僅體現在加杠桿與去杠桿之間的交替,M1的更迭亦可見一斑。在M1自底部反彈的過程中,市場情緒往往不一定樂觀,但投資已漸入“甜蜜區”;如果同時看到盈利有持續改善的預期,市場情緒再差,也要積極布局。

      /

      12

      情緒周期,是知易行難的自我克制,更是先人一步的基本選擇。很多時候,情緒最差的時候,表面看市場“波濤洶涌”,實則“云淡風輕”;而情緒積極的時候,表面上“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澎湃”。一個可以觀測指標,也就是混合基金指數的同比走勢(也即年度回報走勢),可以看清市場表面的風浪。

      13

      資產輪動,市場的紛擾千差萬別,刻畫中周期“非你莫屬”。每一階段,市場總是有不同的矛盾,但體現在資產的價格變動趨勢上,卻有高度的周期性特征,股債性價比是一個非常靠譜的經驗指標,也是刻畫A股中周期的核心參考。

      14

      知道自己身處什么位置,才能更好得應對市場的潮起潮落。回顧歷史,外部沖擊、流動性惡化、盈利趨勢下行,是歷次A股市場大跌的范式。經過前期的深幅調整,當前市場已來到估值、交易、情緒的底部區域,因此,進一步悲觀于事無補,有所作為才是投資大道。

      二、風格選擇

      15

      股票市場的風格如何劃分?不同維度可以劃分為不同的“性格”。按投資屬性,可分為價值和成長;按市值屬性,可分為大盤和小盤;按估值屬性,可分為高估值和低估值;按價格屬性,可分為高價股和低價股;按行業屬性,可分為周期、消費、金融和科技。

      16

      風格是由什么決定?核心影響變量又有哪些?當然,不同市場環境、不同分類風格下,影響因子會有所差異。但整體而言,景氣、貨幣、信用是核心驅動力,資金、監管、估值是輔助指標。而且更為重要的不是絕對值,而是相對強弱。

      17

      相對盈利決定風格的中期趨勢。長期看,股票市場是個“稱重機”,股價圍繞盈利上下波動;同樣,相對盈利趨勢的強弱也會決定“風格”的風向偏向哪一方。然而,相對業績優勢是后驗的,把握產業趨勢才有前瞻性。13-15年智能手機加速滲透引領移動互聯網周期,成長占優;16-18年供給側改革,價值占優;19-21年“新能源+”與半導體等國產替代崛起,成長再度占優。

      18

      信用周期和風格沒有直接的關系,關鍵是發力方向。11-12年,信用發力方向在價值:穩增長的主要抓手是寬貨幣、寬基建、促消費。13-15年,信用發力方向在成長:產業政策大力促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設立新興產業創投基金等形式寬信用。19-21年,信用發力方向在成長:科創板打通新經濟寬信用渠道,還有綠色貸款等結構性信貸支持。

      19

      利率是風格的催化劑,但不能“一錘定音”。一般而言,利率上行偏大盤,利率下行偏小盤。利率上行期通常對應著經濟復蘇乃至走向繁榮,如果經濟復蘇力度很強,通常會有比較極致的大盤占優行情;而利率下行、流動性寬松時,市場活躍度提高,也容易出現小盤股行情。

      20

      金融條件的變動,同樣會影響A股市場的風格。“寬貨幣”(M2較快擴張)+“緊信用”(社融收斂)往往帶動市場風格走向成長;“寬貨幣”+“寬信用”,牛市往往正好,風格相對均衡;“緊貨幣”+“寬信用”,價值走強,A股可能表現出“二八”或“一九”的極致大盤行情。

      三、行業比較

      21

      認識行業,把握不同行業的核心驅動力。不同行業盈利的驅動力不同,經驗上有“上游看價、中游看量、下游看利”的規律。上游看價,因為其盈利的驅動力是價格;中游看量,因為規模效應對中游的盈利能力的影響較大;下游看利,因為議價能力是影響競爭地位的關鍵。

      /

      22

      行業比較,是長中短期的多維度權衡。中短期來看,不同行業間的比較可以從基本面、估值、籌碼、政策、市場特征五個維度進行。長期維度的賽道抉擇,則更聚焦于市場容量,市占率、海外對標、龍頭分析、生命周期等方面的比較。

      23

      長期賽道:布局時代的貝塔。2010-2015,移動互聯時代,電子、傳媒、計算機、非銀金融,是雄霸行業漲幅前5的常客,而上一輪周期強勢的鋼鐵、石化、銀行、地產、煤炭,則隨著重化工業時代的式微不斷黯然。2016-2020,消費升級驅動,食品飲料、美容護理、家用電器成為年度收益榜單“最靚的仔”,而曾經煊赫的TMT逐漸落寞。2021年以來,碳中和,新能源+被寄予崇高期待;在此過程中,能源安全和短缺又增加了幾多舊能源的愛恨糾葛;地產與消費,則在躺贏的“歷史慣性”中等待經濟復蘇的救贖。

      24

      中短期五因子:景氣分化是行業比較的本質。盈利增速是行業比較中具有較好指引作用的指標,而除了盈利增速的高低以外,盈利增速的邊際變化更加重要。以電力設備為例,今年前三季度的盈利增速在行業中排名靠前,而Q3盈利環比下滑,屬于景氣度高位,但邊際惡化的行業。

      25

      中短期五因子:估值的均值回歸,更多是輔助參考。估值高低以及估值的歷史分位,是行業比較中的常用指標。從PB和PE估值的歷史分位來看,當前多數行業的估值均處于2010年的歷史均值以下。客觀來講,估值的均值回歸存在,但由于周期缺乏穩定規律,往往難以作為單獨的決策指標,更多是輔助參考。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均值亦在變化,估值能否回到從前的均值,存在不確定性。

      26

      中短期五因子:籌碼,公募基金配置是重要參考。在由“公募基金配置系數變動”和“2010年以來公募基金配置分位數”組成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第一象限,代表了最近一個季度加倉,且已加倉至歷史較高分位數水平;第二象限代表了,盡管二季度已經有所減倉,但依然處于歷史較高分位的行業;第三象限則代表了一個雞肋或者被遺忘的角落;第四象限往往是最值得關注的部分,代表了最近一個季度公募基金增加,且相對歷史配置依然較低的行業。

      27

      中短期五因子:政策,重點要關注發力方向和邊際變化。近期政策變化主要圍繞兩個邏輯鏈條:一是“穩增長”政策加碼,包括民企融資“第二支箭”延期和擴容驅動的地產&地產鏈,以及貼息貸款和信貸支持“再加杠桿”驅動的醫療器械和休閑服務;二是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包括服務業的“消費重啟”、可選消費的“估值修復”、醫療需求的常態化。

      28

      中短期五因子:市場特征,如日歷效應在A股中的應用。歷史數據顯示,成長年初可博弈,金融年末更穩健。從板塊來看,成長在年初表現較好,一月市場下跌時跌幅較小,二月市場上漲時漲幅較大,金融則在年末有不錯的收益,四季度漲幅大于其他風格。

      29

      當前可以關注的行業有哪些?聚焦年底“紅包”行情與長期投資的“公約數”。從行情特征來看,年底“紅包”行情承先啟后,短期最好的行業或主題,一定程度上或是2023年全年表現最佳的行業之一。考慮到政策驅動和基本面因素,數字經濟、自主可控、能源安全、消費場景恢復,或是四個重要的考量維度。

      四、主題投資

      30

      主題投資具有持續性。主題投資不同于概念炒作,需要符合長期趨勢,最終要有業績兌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轉化為賽道投資和價值投資,具有可以反復參與和持續表現的基礎。

      31

      主題投資的四個維度。宏觀驅動:長期主題、橫跨多行業,如過去的消費升級,當下的國產替代;政策導向:包括改革釋放的制度紅利、持續的發展規劃、密集的政策催化;產業趨勢:中期主題,包括政策支持、科技突破、業績支撐的方向,如5G、新能源車;事件催化:短期主題,局部、偶發事件提升相關公司價值,往往出現于市場弱勢。

      32

      主題投資的退出策略。如何順利的獲利了結,關系到主題投資的真正成效。退出信號可能包括:1)核心邏輯改變,比如城鎮化接近飽和;2)政策由松轉緊,比如互聯網+;3)龍頭見頂,表明情緒開始降溫;4)雞犬升天,熱點已無法再擴散。

      (文章來源:富國基金)
      (責任編輯:葉景)

      標簽: 主題投資 思維導圖 日歷效應 債收益率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