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快資訊:基金經理調研關注點曝光,“抄作業”不靠譜?高頻調研公司或獲超額收益

      發稿時間:2022-11-14 09:14:08 來源: 券商中國

      來源:券商中國

      基金經理都在調研什么?

      年內公募基金調研上市公司次數累計已突破十萬次,成為歷史上最“勤奮”的一年。雖有疫情反復等因素使得多數調研活動為線上舉行,也無法阻擋基金經理們紛至沓來的腳步。有業內人士分析稱,今年以來公司頻繁調研的原因在于市場風格表現更加極致,波動較大,板塊輪動加速,無論是基金經理還是研究員都要更密切進行一線調研,以確保能從戰略性持倉和戰術性持倉上有著充分的決策依據。


      【資料圖】

      作為專業投資者,基金經理在調研公司時關注的維度各不相同,側重產業鏈上下游、競爭對手經營情況、管理層素質以及財務數據等皆而有之,通過更細致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做決策。有業內人士呼吁,調研絕不意味著布局資金,散戶一味地通過抄基金經理的調研“作業”并不可取。

      公司獲公募調研更易獲超額收益

      個股來看,容百科技最“受寵”,共舉行了12次調研活動,吸引了377家次的公募基金參與。高強度“曝光”帶來的優勢顯而易見,作為主營業務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與銷售的公司,在良好業績加持下,近年來一直吸引公募基金的增配,公募持股比例從上市伊始的10%到今年二季度末的39.64%,當前共有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與國泰智能汽車等四只基金位列十大流通股東名單。

      還有炬光科技以及怡合達吸引超過300家次公募的調研,超過200家次公募基金調研的公司共有28家,上述公司幾乎全部集中于創業板與科創板,深市主板公司有6家,且沒有滬市主板的公司,行業多集中于醫藥、基礎化工、機械、汽車、電力設備及新能源、電子和計算機等近年熱門板塊。

      嘉實基金認為,今年以來公司頻繁調研的原因在于市場風格表現更加極致,波動較大,板塊輪動加速。所以,無論是基金經理還是研究員都要更密切進行一線調研,更密切地加強對所關注的產業鏈和個股標的的研究跟蹤,以確保能從戰略性持倉和戰術性持倉上有著充分的決策依據。

      從年內股價走勢來看,這些公司平均漲幅超過5%,新萊應材實現了股價翻倍,英杰電氣、澳華內鏡等漲超60%,這在震蕩走低的大盤背景下殊為難得。

      光大證券研報表示,上市公司被調研次數越多,股票獲取更多超額收益的可能性越大。且分機構類型看,有公募參與調研的股票,在被調研后60個交易日平均累計超額凈值較其余機構類型高。

      雖然公募基金頻繁調研的公司年內業績超越同期指數,是否意味著散戶可以抄作業?接受采訪的人士明確表示:“非常不建議這么做。”

      他表示,調研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以前出行比較方便的時候,很多基金經理每周都會安排好幾家公司的調研,現在多是線上形式,但頻度依舊很高,所以頻繁調研并不代表對其看好;其次,調研和買入之間,還會經歷答辯、入庫等多個流程,調研絕不意味著一定會買或者一定不會買;最后,即使基金經理后續會考慮配置該股票,買入的時點和賣出的時點也是非公開信息,普通投資者無從知曉。

      “所以還是建議大家賺認知范圍內的錢,這樣投資的體驗也許會更好一些。”華北一家公募人士也透露,基金經理通常為了確認某些信息,通過調研的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甚至有可能本來有興趣的公司,調研期間發現與他原本的想法不一樣,從而放棄納入持倉。

      調研維度各不相同

      作為專業的投資者,基金經理調研時通常參與哪些維度?調研一家“陌生”的公司之前又有哪些流程?

      “在基金公司內部,投研之間的聯動和互動實際上是非常頻繁的,研究員‘推票’的機會和機制很多,通常會經過深度報告——答辯推薦——申請金股此類流程。”華南某基金人士介紹,通常情況下,該公司研究員根據自己所屬行業和能力邊界自主發現好股票,形成深度研究報告后,可以通過晨會等一系列投研聯動的會議上演說推薦,如果能夠初步通過答辯,且研究員對該股票的未來走勢很有信心,還可以申報“金股”;各家公司對于“金股”的評判標準略有不同,一般是未來12個月內漲幅超過30%-50%才能被認為達成“金股”。

      “但基金經理只有初步認同研究員推薦意見,并對這只股票有興趣時,才會花費時間前去調研。”至于調研的維度,該人士介紹,有基金經理比較看重公司上下游產業鏈關系的,可能調研的重點不是哪家被推薦的公司,而是他的上下游;有基金經理比較看重公司負責人的能力、狀態以及整個經營管理層的情況的,就會主動與之相接觸;也有基金經理擔心數據的真實性問題,會親自調研各項經營數據自行推算財報的可信度和完整度。所以,基金經理去調研,維度都是各不相同的,但目標都是為了拿到更加接近真實和客觀的情況,以此更好的決策。

      如華夏基金“牛股捕手”鐘帥坦言,“基本上每周除了周一,其余時間甚至有時包括周末我都在外面跑公司調研……每去一地,都會調研周邊全部可投公司。”他調研時更加重視產業鏈的研究,認為產業鏈的變化最終將直接體現在公司基本面上,因此直接去關注產業鏈、跟產業鏈交換信息,才能夠走在市場前列。“如果能在更早的時候關注到蛛絲馬跡的變化,并有自己的研究和理解,就能在更底部更左側,風險收益比更合適的位置去進行投資”。

      除了上下游之外,基金經理也會調研其持倉公司的競爭對手。去年3月份,易方達基金頂流張坤對國際醫學進行了一次調研,隨即市場聞風而動,將股價接連上推。但數月后的基金公告顯示,張坤所管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持有國際醫學競爭對手錦欣生殖的股票高達18億元,而對國際醫學的持股數量卻為0,讓市場的期待落空。

      (責任編輯:葉景)

      標簽: 個股來看 基金人士 嘉實基金 公募基金 震蕩走低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