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千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不見蹤跡 三季度末53位管理規模超200億元

      發稿時間:2022-10-31 10:08:01 來源: 中國基金報

      來源:中國基金報

      “噸位決定地位”的公募基金江湖中,管理規模居前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受到市場關注。


      (資料圖片)

      受制于報告期市場調整,多數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在三季度出現縮水。在管基金總規模排名靠前的20位權益類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合計9458.44億元,較二季度縮水15%。

      三季度末,個人管理規模超過200億的主動權益基金基金經理有53位,較二季度減少18人、個人規模超300億的還剩18人,環比減少4名。

      然而,也有一些逆市獲得較好業績的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出現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明星基金經理光環背后,是更加重大的責任。基金經理管理規模集中度提升或是行業發展趨勢,公募行業更應該將重心放在做好投研能力的積累,力爭獲得長期優秀回報、提升持有人體驗。

      20人管理

      近萬億主動權益基金

      目前,基金經理總數已超過3000人,他們的管理規模往往是市場影響力的證明,而最被市場關注的是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所管理基金規模變化。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在管基金總規模排名領先的20位權益類基金經理(含擅長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兩類,混合型不含偏債混合型,股票型不含指數型)管理的規模合計9458.44億元。對比一季度末,領先的20位權益類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合計9574.1億元、二季度末為10849.54億元。

      主動權益基金,三季度末管理規模超過200億的基金經理為53位,規模超300億的基金經理為18人。而二季度末時,個人管理規模超200億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為71位,22位管理規模超300億。

      目前管理規模超200億的53位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合計管理規模達1.73萬億元。在三季度末主動權益基金5.49萬億的總規模中,占比31.57%。從數據來看,這些基金經理在市場上仍具有不小的影響力。

      盡管短期出現波動,但中長期權益基金經理管理規模趨向集中是大趨勢。按照Wind資訊的統計,2019年底管理百億級資金的權益類基金經理(包括擅長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兩類,股票型基金含指數型)為113位,2020年6月底增加到159位,截至三季報,擅長混合型和股票型投資的基金經理中,有231位進入“百億俱樂部”,兩年間,歷經市場大幅波動,百億權益基金經理隊伍一直在擴張。

      與此同時,在納入統計的1909位權益型基金經理中,1140位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在20億元以下,占比60%,更有234位基金經理管理規模不足1億,和“百億俱樂部”形成鮮明對比。

      明星基金經理規模大縮水

      “千億”頂流不見蹤跡

      管理數百億資金的基金經理,其一舉一動都受到關注。三季度,個人管理規模達到500億的“權益天團”出現了一些新變化。

      二季度一度再現江湖的“千億級基金經理”,三季末已不見蹤跡。中歐基金葛蘭,主動權益基金管理規模蟬聯第一,她目前管理5只公募基金,合計規模875.46億元,較二季末的1017.51億元減少142.05億元。

      作為行業首位管理規模超千億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易方達基金張坤目前的管理規模為830.46億元,三季度管理規模縮水140.91億元。

      三季末管理規模排名前九位的基金經理在三季度均出現規模縮水,且縮水規模幾乎都是“百億級別”。景順長城劉彥春、興證全球謝治宇、中歐基金周蔚文的管理規模分別為758.85億元、675.9億元、618.79億元,較二季度末分別減少111.53億元、129.3億元和110.71億元。

      管理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天團”成員還有廣發基金劉格菘和匯添富基金胡昕煒,三季度末管理規模分別為589.03億元和524.88億元。2020年,劉格菘的管理規模一度突破800億元,到2021年規模降至700億元,2022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又降到616.31億元、684.72億元,三季度繼續下滑95.69億元。

      三季度末,胡昕煒管理規模也出現近百億的下滑,距其去年四季度末693.76億元的管理規模,相比去年差距進一步拉大。

      三季度末,僅有7位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超過500億,人數較去年底的11位減少了4位。

      二季度末“500億天團”成員中,易方達蕭楠與銀華李曉星,三季度末在管規模為488.4億元、468.8億元。易方達陳皓的管理規模在400億元至500億元區間,他是管理規模進入前十大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中,唯一一位在三季度規模出現增長的基金經理,三季度管理規模增加90.67億元,主要受益于7月成立的百億爆款新基金易方達品質動能三年持有。

      業內人士表示,三季度市場震蕩不休,主動權益基金凈值下挫,對規模產生直接影響。同時,市場的震蕩也消弱了權益基金的賺錢效應,投資者積極性不高,導致整體主動權益基金規模縮水,基金經理管理規模也在下滑。

      部分基金經理逆市規模增長

      業績才是硬道理

      基金行業,業績為王,規模依靠良好業績作為支撐。

      去年二季度開始,A股市場進入震蕩調整,消費、醫藥、科技等黃金賽道顯露頹勢。主動權益基金表現平平,不少明星基金經理光環減弱。不過,也有一些基金經理憑借較好業績規模增長。

      三季末規模超230億的基金經理,僅廣發基金鄭澄然、易方達基金何崇凱、中庚基金丘棟榮管理規模出現逆市增長,分別增長10.04億元、9.86億元、4.85億元。其中,何崇愷和丘棟榮的管理規模增長均源于在管產品本身的規模增長。丘棟榮在2021年初管理規模為65.93億,一年多增長超過200億,目前管理規模達到296.86億元。

      一些基金經理因較好的風險控制能力和市場機遇把握能力在近兩年規模出現增長。截至三季度末,前海開源崔宸龍、大成基金韓創、國投瑞銀施成、富國孫彬所管理規模目前已超過200億,而在去年一季末規模均不足30億,不少都是10億之下。

      華夏鐘帥、華安劉暢暢、中泰姜誠、華泰柏瑞董辰、泰達宏利王鵬、交銀施羅德楊金金、廣發基金林英睿都是近兩年市場關注較多的基金經理,其管理規模也實現數倍、甚至超10倍以上增長,三季度末管理規模在100億至200億之間。

      “業績持續優秀的基金經理不斷脫穎而出,成為市場新的寵兒,也帶動了管理規模的節節攀升。”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一批知名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因業績不佳而導致投資者用腳投票,在管規模出現縮水,不少市場頂流基金經理從管理規模最高峰已經跌去了30%以上,更有甚至銳減了百分之六七十。

      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過去兩年紅極一時的爆款基金,如今大多“金身難保”,規模縮水,業績下滑,說明“明星基金經理不是神”,不能盲目跟風。無論市場如何演繹,能夠為投資者賺到長期又持續的錢才是硬道理。

      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數據顯示,當規模達到某一量級、超出基金經理管理能力邊界時,業績下滑在所難免。對于基金公司而言,更應該重視的是團隊的力量。相對于過度依賴部分基金經理,構建團隊化、平臺化、一體化的投研體系,完善投研人員梯隊培養計劃更加重要。從今年情況看,行業已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在通過均衡宣發資源,安排聯合管理、宣傳平臺團隊等方式推動業務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葉景)

      標簽: 基金表現 基金基金經理 基金凈值 基金行業 股票型基金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