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管理落后拖了信息化的后腿

      發稿時間:2023-08-05 09:06:39 來源: 個人圖書館-漢無為
      技術進步與管理的脫節

      回顧全球工業化進程,技術從1.0、2.0、3.0的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管理從泰羅制(泰勒制)提出“科學管理”,到“精益管理”漸占上風;從福特流水線生產,再到豐田式生產等,逐漸改變了管理者只是憑經驗管理,總是猜疑工人偷懶不干活的現象。

      也就是說,近百年來工業是通過提高自身技術、管理等能力,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依靠經驗管理、強制加班等獲取絕對剩余價值的路徑依賴,走向了依靠技術、管理等的改進以獲取相對剩余價值的重大轉變,實現現代工業的大發展。

      而在當下,如同工業化初期工業技術、管理等能力落后一樣,現在也是信息化初期,信息技術、管理等能力也是相對原始的。信息化也已到了需要通過提高自身技術、管理等能力,從根本上改變以往依靠經驗管理、強制加班等獲取絕對剩余價值的路徑依賴,走向依靠技術、管理等的改進以獲取相對剩余價值的重大轉變,以此實現信息化的大發展。


      【資料圖】

      說信息技術、管理等能力落后?估計讀者會頗感詫異和不解,不是說信息技術是當今最為先進的技術嗎?如何能說它們是落后的!

      其實,說工業化初期工業技術、管理等能力落后是指在工業化初期,工業相對當時的農業來說,雖然從技術上看是先進的,但是相對于現代工業它是落后的。

      同理,說信息化初期信息技術、管理等能力落后是指在當下信息化初期,信息化相對現在的工業化來說,雖然從技術上看是先進的,但是相對今后的信息化它還是落后的。

      我們說先進與否,既要在橫向上與別人比(如工業與農業、信息化與工業化等),更要在縱向上與歷史上的自己比(如工業1.0與工業2.0、工業3.0與工業4.0等)。

      “信息技術,是主要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一方面它包括“傳感技術、計算機與智能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這些確實是當今最為先進的技術之一。

      另一方面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在這其中“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其技術和管理卻是落后的。

      信息化工程的管理漏洞

      首先可以從工程管理最為規范的建筑工程,來與信息化工程做一比較。

      從下表可以看出,建筑工程中一個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大體分為六步:設計、審批、招標、建設、監理和驗收,參與者有:設計院、建筑企業、監理企業、質監站、招標主管部門和建設主管部門,管理者都是建設主管部門。

      表1 建筑工程與信息化工程管理對照表

      因此,建筑工程是一個管理統一,參與有序,技術規范的工程運作范例。

      同樣,信息化工程中一個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也需要六步:設計、審批、招標、建設、監理和驗收,參與者有:用戶、IT企業、信息化主管部門和招標主管部門,管理者有:用戶、信息化主管部門、招標主管部門和財政等。設計和驗收需要用戶自己負責,這就如同在建筑工程中用戶建樓需要自己設計、自己驗收,這既不可想象,也不符合管理要求,更是不被容許的,而這在信息化工程建設中卻基本是這樣進行的。監理在建筑工程中是強制要求的,在信息化工程中只是試行。

      可以說,信息化工程建設是一個管理政出多門,參與良莠不齊,技術缺乏規范的工程運作現狀。

      項目管理作為信息化管理中最基本的內容,目前還沒有被規范,IT企業既要充當如建筑工程中設計院職能(設計),又會擔綱如建筑工程中監理企業職責(監理),可能還會客串如建筑工程中質監站角色(驗收),當然自己的本行如建筑工程中建筑企業責任(集成)更不會馬虎的,如此多的職能(設計、集成、監理、驗收等)加于一身,這其中所耗費的精力和時間,信息化從業者應該都是有切身體會的。

      試想如果連這些最基本的信息化工程管理都做不到規范,就更難以出現與工業化時代“科學管理”、“精益管理”相匹配的信息化管理理論來完善信息化全過程的科學管理了,或者說工業化時代的“科學管理”、“精益管理”等管理理論在信息化時代是否適用?如何適用?也就無從得知了。

      信息化的隨意性

      其次,就是關于信息化的標準和規范問題。

      在工業產品中即使是一顆螺絲釘都是有標準、有規范的,而在信息化建設中即使目前最為簡單的OA系統應包含哪些功能,用戶、企業也是各有要求、各有定義,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范,更不要說復雜一些的MIS系統,乃至更為復雜的消費互聯網、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了。

      比如說在一幅電路圖中,你把1個10歐的電阻換成20歐,它就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它是不能換的。而在一個信息化系統中,你把一臺電腦的硬盤從10G換成20G,對系統沒有任何影響,因此,換不是問題。

      由于技術、管理的落后和沒有實現標準化和規范化,造成了工業化初期工業對自然資源的極大浪費,這種浪費我們應該是有目共睹的。

      美國國家標準局當年就是為此而建立,這是美國工業效率最重要的改進之一。其目的是建立規格統一的零部件體系,下至螺釘和螺栓,致力于“簡單做法、消除浪費、節約材料,工人培訓最少化,減少并節約物資采購和不便利的庫存,消除混亂,進而提高生產速度。”。

      在打印機上打印材料,可選擇A或B型紙張(如A4紙)中的某種紙張,來匹配輸出的內容,最大限度地提高紙張的利用率,以減少浪費。但我們在計算機的選擇上,無論是個人或是企業,其實基本上都是無據可依。多少核、多少GHz的處理器,多少GB的內存、硬盤與我們選擇它們來運行什么系統基本沒有匹配關系,用戶根本不可能依據自己的業務需求來選擇符合自己需要的計算機,進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計算機的利用率,以減少浪費。

      在摩爾定律的推動下,計算機發展越來越快、越來越強,而用戶對它的選擇卻越來越遠。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計算機業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跑的太快、太遠了,以至于使用自己的用戶對自己的利用率太低頗有抱怨。最好的IT設備,有的使用率也只有15%,甚至10%。

      現在,同樣因為技術、管理的落后和沒有實現標準化和規范化,造成了信息化初期信息化對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前幾年的超算中心,現在的大數據中心,背后恐怕都是算力的浪費。

      這種情況在過去的單一信息化系統或者說單行業的信息化應用中,可能還顯得不突出或者說還顯得不那么重要。但到了消費互聯網、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等等,因其包含的行業、領域過于繁雜,這些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了。

      小記

      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當下信息化和工業化的特點:

      工業化是技術落后,管理先進,理論完備。

      信息化是技術先進,管理落后,理論欠缺。

      應該說,兩者之間技術先進與否的差距是相對的,但管理、理論先進與否的差距卻是絕對的。

      其實“碼農”對于當前的信息化從業人員來說,是再合適不過的稱謂了。因為,現在的信息化發展就相當于農業化階段,顧名思義信息化從業人員就是編碼的農民。

      用信息化去詮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等等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了,但信息化本身卻很少被其他理論所詮釋。信息化可能只有先解放了自己(信息化),才能最后解放別人(城市、工業化等)。

      還有就是我們用工業化來對比信息化,不是說要讓信息化去照搬工業化的技術、管理等路徑,而是說信息化既然要“賦能”別人,要去“+”別人,那你就必須表現出自己比別人更有優勢的技術、管理等能力來。

      關于信息化我們不是知道的太多了,而是知道的太少了。正如羅素在《哲學是什么》所說:科學告訴我們的是我們所能夠知道的事物,但我們所能夠知道的是很少的;而我們如果竟忘記了我們所不能知道的是何等之多,那么我們就會對許多極重要的事物變成麻木不仁了。

      工業化依次在英國、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先后完成,因為那里有當時全球最大的工業化應用場景。而中國現在同時有廣闊的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場景,信息化的應用尤其突出。中國目前有以消費互聯網、智慧城市和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應用場景,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全球貢獻信息化發展的中國技術、管理和規范。

      當前來看,信息化的技術生產力,與其管理、應用的生產關系之間是不匹配的,是生產關系跟不上生產力的發展。而且,現在的信息化發展只是初級階段,還有太多需要發現的東西,而這些確需進行深入研究。信息化不僅應該知其然,更應該知其所以然。

      作 者

      馬 龍:自由撰稿人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