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在汛情和險情中托舉起群眾安康

      發稿時間:2023-08-04 11:17:56 來源: 健康報


      【資料圖】

      坐標:河北?北京?天津

      8月1日,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水峪嘴村受災嚴重,多支救援隊深入水峪嘴村展開營救。圖為消防人員正用擔架抬著一名行動不便的老人經過永定河上的水峪嘴橋。視覺中國供圖
      7月29日以來,北京、河北中部和南部、天津北部等地接連遭遇暴雨或大暴雨侵襲,多個國家氣象觀測站單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京津冀地區衛生健康系統聞“汛”而動,在汛情和險情中托舉起群眾的生命健康。

      河北

      道路受阻,蹚水過河只為堅守崗位

      受臺風“杜蘇芮”影響,河北省部分地區降雨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影響范圍廣,石家莊、邢臺、保定等9個設區市和雄安新區發生洪澇災害。

      保定市最大雨強達毫米/小時,橋梁被沖毀,公路中斷,墻體倒塌,險情重重。由252位專家組成的市縣兩級醫療救治團隊、55支市縣兩級衛生應急隊伍24小時待命,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全面開啟急診急救綠色通道。

      保定市人民醫院全力以赴做好醫院防汛避險工作,確保醫院正常運行和患者安全。雨勢最猛烈時,交通受阻,交通工具停擺,醫務人員蹚著沒過膝蓋的雨水,電動車、共享單車、步行交替,只為堅守崗位。

      保定市易縣暴雨傾瀉。一名孕37周的孕婦出現羊水破裂、下腹陣痛等臨產征兆,緊急前往易縣南城司鄉衛生院就診。經初步判斷,該名孕婦已不具備轉診條件,南城司鄉衛生院院長張龍迅速趕往易縣婦幼保健院商討救治方案。隨后,易縣婦幼保健院啟動應急預案,派出一個臨時救治小組,攜帶醫療物資前往南城司鄉衛生院。

      由于途中橋梁被毀,當地群眾在湍急的水流中建起“人墻”,協助醫護人員蹚水過河。抵達衛生院后,救治小組對產婦產程予以嚴密監護,終換來母女平安。“走再難的路,背再重的醫療設備都不算什么,只要產婦順利分娩,我們的辛苦就值得。”易縣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高建學說。

      在被洪水圍困的保定涿州市,4個鄉鎮(辦事處)降水量超過400毫米。8月1日,針對涿州市洪澇災害情況,保定市衛生健康委緊急抽調應急辦、醫政醫管處工作人員赴受災一線靠前指揮。全市各急救中心(站)持續優化調度模式,不斷調整接聽、受理、調派等工作流程。與此同時,涿州市衛生健康局成立疫情處置組、流調組、醫療救治專家組、應急組、消殺組等,多次就防汛工作調度部署,要求所有醫療機構積極對接當地政府,配合做好緊急轉運、醫療救治、衛生防疫、消毒消殺等工作,并向所有安置點派駐醫務員。截至目前,涿州市所有醫療機構,除碼頭醫院、碼頭中心衛生院涉水已轉移外,其他均已正常接診。

      為確保蓄滯洪區內群眾轉移工作平穩推進,保定高碑店市組織救護車20臺,出動82車次,協助鎮街轉移失能人員、重癥患者、五保戶等特殊困難群眾241人;組織35名防汛應急突擊員,由衛生健康局相關人員帶隊奔赴東馬營鎮,疏導群眾撤離至安置點。

      北京

      暴雨過后,醫療救治災后防疫有序開展

      從8月1日起,北京雨勢明顯減弱,各轄區正有序開展醫療救治和災后防疫工作。

      作為暴雨重災區,門頭溝區并不是孤軍奮戰。8月1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指導組進駐門頭溝區,就重癥患者醫療救治、災后疫情防控、生活飲用水監管、衛生應急處置、院前急救資源調配等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此前,面對來勢洶洶的汛情,門頭溝區衛生健康委科學調度、搶險得力,為抗洪救災和恢復生產打下了基礎。在災后重建階段,北京市將統籌全市資源,保障門頭溝區重癥患者醫療救治。

      洪水漫灌,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下葦甸村遭受嚴重破壞。8月1日下午,北京急救中心支援門頭溝區的越野醫療救護車組接到通知,下葦甸村有3名患者需緊急轉運至醫院接受治療,隨即前往下葦甸村。大雨傾盆,車在蜿蜒的山路上前行,險象環生。急救醫生楊毅回憶說,當救護車行至一半路程時,差點被一塊巨大的落石砸中。

      村口的橋已被沖毀,救護車抵達現場后,村民們或背或抬,接力把3名患者從斷橋旁挪到救護車上。在醫護人員初步檢查患者傷情并處置妥當后,救護車載著3名患者開往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救護車抵達醫院時,急診科3組醫護人員早已等候在門口,迅速接上患者實施救治。目前,3名患者情況平穩。“災區救援困難重重,但想起被洪水圍困的患者急需救治,再苦再累,我們都義不容辭。”楊毅說,北京急救中心已派出多輛空間大、能力強的全地形越野救護車,未來幾日將持續駐扎在門頭溝區。

      醫療救治不容停歇。8月1日晚,門頭溝區衛生健康委要求迅速組建救災支援醫療小分隊。門頭溝區中醫醫院積極響應,以最快速度抽調9名醫護人員組成第一批紅色突擊隊。8月2日早8時,第一批紅色突擊隊出發,前往深山區指定地點支援救災醫療工作。

      洪澇災害易造成疫病流行。房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月2日成立14個疫情防控指導組,下沉至鄉鎮(街道)和村(社區),調查、檢測全區生活飲用水污染情況,并開展群眾的防疫宣教工作。同時,疾控中心依托各醫療衛生機構,加強災后水源、食源、傳染病等的監測,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

      汛情導致的停水停電,令透析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脅。時間就是生命,房山區衛生健康委主任王耕立即協調供電、水務、消防等部門,以確保透析患者渡過難關。

      房山區第一醫院接到停水通知后,當即與水務部門溝通,請求調撥應急水源以保障基本醫療用水。應急水源到位前,鑒于樓宇2層及以上停水,1層及平房供水水壓明顯不足,醫院啟用應急儲水桶,并將原本在透析一區和二區進行透析治療的患者分批次轉移至地勢低、水壓受影響較小的透析三區。凌晨零時30分,所有透析患者都順利完成治療。

      良鄉醫院血液透析中心的醫護人員同樣忙碌。醫院增加透析班次,同時協調一臺水車,以保障院內254名透析患者的正常治療。

      在各方的努力下,截至8月2日,房山區1020名有治療需求的透析患者均未延誤治療。

      天津

      進駐安置點,做好群眾醫療衛生保障

      隨著強降雨的持續,上游水位上漲,天津市已將防汛重心轉為泄洪。

      8月2日,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楊洪利和中心副主任張穎帶領市、區兩級疾控中心衛生應急隊伍20余人,對武清區和北辰區9個蓄滯洪區轉移群眾安置點進行現場踏勘,指導安置點內公共衛生應急保障工作。指導組專家從傳染病防控、食品安全、環境衛生和飲用水安全、病媒和消毒,以及綜合衛生應急處置等多個方面提出建議。

      目前,武清區啟用安置點8個,北辰區啟用安置點1個,全部安置點均設置在具備住宿和用餐條件的中學或中等專科學校內。每個安置點均配備醫療保障人員,各區疾控中心專業人員每日對安置點進行巡查和飲用水衛生檢測。其間,針對此次轉移安置人員的保醫專班熱線開通,安排專員24小時值守。

      與此同時,武清區衛生健康委抽調精銳力量組成11個醫療救治應急小分隊,分別進駐各安置點及大黃堡蓄滯洪區、永定河泛區群眾轉移區域;北辰區各級醫療機構抽調60名醫護人員建立18支醫療救援隊伍,包括2支三級醫院緊急醫療救援隊、15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救援隊和1支婦兒中心救援隊;北辰區疾控和衛生監督應急處置隊伍均保持全員待命。

      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武清區南蔡村醫院配合武清區人民醫院,承擔職教中心安置點533名群眾、南蔡村安置點233名群眾的醫療保障工作。“每個安置點都有一份群眾的‘健康底冊’。”南蔡村醫院院長朱寶杰介紹,“醫生每日兩次巡診。如遇群眾病情變化,能收治的,南蔡村醫院立即收治;需轉院的,每個安置點門口都停靠著救護車,確保群眾獲得及時救治。”

      南蔡村醫院醫生鈕向平每日早晚在安置點巡診,傍晚與武清區政府工作人員走訪群眾宿舍,詢問他們的生活需求。“住在安置點2樓一間宿舍的4位阿姨非常樂觀,她們每天結伴鍛煉身體。”鈕向平說,期待洪水過去,重回家園。

      (記者 趙星月 劉嵌玥 特約記者 李哲 肖建軍 通訊員 孫立成 史彥霞 史麗霞 李紅靜 賈旭 許艷 牛昕 共同采寫)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