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青年就業策丨各地 真金白銀擴崗,進一步放寬落戶限制

      發稿時間:2023-07-28 18:46:16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賀佳雯 北京報道時間臨近8月,距離每年9月教育部門統計就業率的時間節點越來越近。目前,各個地方政府都在密集出臺各項促進就業政策。


      (資料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從2023年6月底至今,陜西、江蘇、四川等省份專門召開就業工作推進會;北京、黑龍江、河南等十余地推出優化調整穩就業一攬子政策。

      雖然經濟正在復蘇,我國就業形勢有所改善,但受企業發展、個人追求等復雜多變的因素影響,當前青年失業率仍處于高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16歲至24歲城鎮青年調查失業率21.3%,為近年來最高值。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薛二勇連續多年研究地方促進就業政策,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薛二勇認為,今年的就業形勢愈加嚴峻,各地壓力增大的同時,應對策略也更積極。

      加大擴崗補貼投入力度

      早在7月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就確定,為鼓勵企業積極吸納大學生等青年就業,延續實施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

      政策明確規定,對招用2023屆及離校兩年內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的16至24歲青年,簽訂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失業、工傷、職工養老保險費1個月以上的企業,可按每招用1人不超過1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執行至2023年12月底。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可采取“免申即享”的方式,主動向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可按月將本地新參保人員信息與部省人社業務協同平臺提供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身份核驗接口”、教育部門移交的有就業意愿的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數據信息、登記失業信息比對,確認參保人員身份符合政策享受條件,向企業發送信息并經其確認后,將一次性擴崗補助資金發放至用人企業對公賬戶;對沒有對公賬戶的企業,可將資金發放至當地稅務部門提供的該企業繳納社會保險費賬戶。

      除了嚴格落實這一擴崗補助政策,各省也紛紛“自掏腰包”,加大對促進就業的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山東省2023年統籌安排68億元全力支持穩住就業基本盤,江蘇省安排中央和省級就業補助資金預計增長31%。安徽省財政近日統籌下達穩就業資金25.6億元,同比增加3.1億元。

      還有的省份擴大了補貼對象輻射范圍。云南省就將補貼范圍從中小微企業擴大至所有經營主體和社會組織,增加受益主體418.71萬戶,并將補助標準增加至2000元;對縣以下吸納畢業生的中小微企業,補貼標準提高到每人5000元。

      增加政策性崗位

      2023年,各地促進就業政策有一個新的共同點是,在深挖就業崗位方面,將增加政策性崗位作為擴充就業的重要渠道之一,試圖引導年輕人去到國家需要的崗位中。

      廣東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開發政策性崗位34.6萬個。7月初,陜西省發布《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六條措施》,將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政策性崗位擴大到8.55萬個。

      廣西各級國有企業持續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目前已招收高校畢業生5600多人。河北計劃2023年開發設置5500個臨時性公益崗位。

      與此同時,黑龍江實施大項目拉動就業計劃;河南要求及時梳理本地用工規模較大、帶動就業能力強的用人企業。

      薛二勇總結分析,當下就業難在于結構性難題,突出表現在于就業崗位需求和待就業人才特點存在著不適配。其中還有一些職業就業待遇、職業發展前景,可能與人們傳統意識觀念和價值期望不匹配。各地針對這樣的結構性矛盾,出臺一些引導性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也會起到一些激勵作用。

      從去年開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成為開拓多渠道就業的新辦法。今年各地教育部門也加入,組織大規模集中訪企拓崗。四川省教育部門就組織省內高校集中訪企拓崗,開展“高校書記校長聯系百家企業”專項行動。江蘇全省高校通過走訪用人單位,拓展崗位需求39.2萬余個。

      薛二勇指出,就業難還難在信息不對稱,想就業的人找不到工作,招聘單位又找不到人才。各省應該集中登記就業信息,作為一個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便于區域內就業信息的匯總與透明化。

      這一點,江蘇、湖南等省已經在落實。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張宏偉公開介紹,江蘇堅持就業幫扶精準到人,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逐一建立實名管理臺賬,并根據畢業生就業意愿分類回流至學習地、戶籍地和常住地就業公共服務機構,由其為畢業生提供精細化的職業指導、崗位推薦和培訓見習等“不斷線”跟蹤幫扶。湖南同樣有一本實名臺賬,落實幫扶時重點開發一批科研類、技能類、管理類、社會服務類崗位。

      設立見習崗位,為畢業生提升就業技能提供機會,也成為地方政府拓寬就業渠道的抓手。江西省開發3.6萬個見習崗位優先對畢業生開放。陜西省今年將向青年提供不少于5萬個見習崗位,并要求對畢業學年學生在校期間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增加青年職場經驗和擇業選擇。廣東省近日發布“崗位+培養”學徒計劃,協調20個戰略性產業的龍頭企業,給應屆畢業生和新入職職工提供10萬余個學徒崗位。

      在靈活就業方面,各地提供了財政、土地等各項創業補貼政策。云南省鼓勵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特別是對返鄉創業做電商的高校畢業生,給予最高3萬元創業補貼。陜西省要求政府投資開發的創業載體安排30%左右的場地,免費向高校畢業生創業者提供等。

      放開落戶成趨勢

      今年,在促進就業政策方面還有一個重要變化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到證取消了。今后,高校畢業生在各地辦理招聘錄用、落戶、檔案接收轉遞等手續時,不用再前往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辦理報到手續。

      近兩年,每到畢業季,各地爭先恐后“松綁”落戶政策。甚至是北京和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都在轉變實施更加開放友好的落戶政策。

      今年以來,包括浙江、黑龍江、河南、江蘇、山東、廣東、湖南和遼寧等省份內的多個城市,都進一步放寬了落戶門檻。7月中旬,浙江已經確認除杭州市區以外,全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如今,各地公安機關正在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通過開通“綠色通道”,優化落戶申辦流程,為高校畢業提供更為便利的落戶服務。

      以廣西首府南寧為例,應屆高校畢業生可以“零門檻”落戶南寧市,不設任何社保、積分、居住時長等限制;對所有來邕留邕應屆高校畢業生的人事檔案實行“零門檻”接收,無需提供任何就業、戶籍等方面證明,根據個人意愿即可將人事檔案轉遞至南寧市免費保管。

      而有意落戶江蘇蘇州的畢業生線上就可以申請,在2023年6月15日至9月1日期間,登錄江蘇省人社廳網上辦事服務大廳,提交申請,即可實現“先落戶后就業”。在浙江杭州,直接取消了大學生落戶公共人才服務機構集體戶前置條件。

      薛二勇認為,解決就業的結構性難題,各地促進就業政策應該打“組合拳”,形成長效機制,而不僅僅等到畢業季才頻頻出招。

      下一步,各地將持續出臺促進就業政策。江蘇人社部門部署在8月底前完成11萬個政策性崗位等招錄工作,同時聯手互聯網企業,在9月底前每周為畢業生采集不少于1萬個月薪6000元以上的高質量崗位。重慶則將籌集政策性崗位3萬個,9月底前重點舉辦600場招聘會,預計提供市場化崗位30余萬個。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