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jīng)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wǎng)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誰說中國沒有哲學?跟著馮友蘭這本書,讀懂中國哲學!

      發(fā)稿時間:2023-08-25 10:06:24 來源: 北京日報

      有人說中國沒有哲學?


      (相關資料圖)

      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有什么區(qū)別?

      古代先賢重視實踐,不等于中國沒有哲學理論。

      中國哲學典籍多為對話語錄,不等于中國哲學沒有體系。

      中國哲學的正確打開方式,當從馮友蘭始——百年前,面對中國哲學雜說遍地、各自為政的境況,他憑一己之力重新梳理了中國哲學的千年發(fā)展脈絡,挖掘并呈現(xiàn)了中國哲學的獨特體系。

      他的《中國哲學史》,被譽為首部完整的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他的《中國哲學簡史》暢銷數(shù)百萬冊,不但影響了一代代中國人,也向世界講述了中國哲學之獨特。

      然而,哲學畢竟是有門檻的。如何真正讀懂這本“近乎文言”的名家經(jīng)典、輕松入門中國哲學?

      北京日報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馮友蘭中國哲學小史》,增加了章前“導覽” 和段落“解讀”,由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劉梁劍作導讀推薦、哲學系博士為全書白話解讀,帶你入門中國哲學。

      《馮友蘭中國哲學小史》馮友蘭 著 北京日報出版社 | 讀客文化

      馮友蘭(1895—1990),中國哲學家、中國哲學史學科主要奠基人。他出身“詩禮人家”,六歲即入家塾苦讀,北京大學哲學專業(yè)畢業(yè)后,留學于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杜威;歸國后,曾任教于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等多所大學哲學系。

      馮友蘭的學問匯通古今,融貫中西,他憑借一己之力重新梳理中國哲學千年發(fā)展脈絡。

      他從形而上學、人生哲學和方法論三個角度切入,系統(tǒng)地重新梳理了孔子、孟子、老子等先秦諸子,以及周濂溪、朱熹、王陽明等宋明道學家的哲學思想,明晰了中國哲學的獨特體系,為中國哲學的復興與發(fā)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框架與基礎。

      “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瘪T友蘭先生自撰的這一聯(lián),言雖簡而氣恢宏,極好地概括了其彪炳史冊的哲學成就。

      聯(lián)中所說的“三史”,即二卷本的《中國哲學史》,通講從先秦諸子到清末經(jīng)學的演變脈絡;《中國哲學簡史》,是其1946—194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任訪問學者時,講授中國哲學課程的英文講稿;《中國哲學史新編》作于晚年,專辟一章討論“新理學”。

      其實,馮友蘭“三史”之外還有“小史”——首次出版于1933年底的《中國哲學小史》(以下簡稱《小史》),從內容上看,乃《中國哲學史》的精要本,“其選材之精,更在于挑選了能夠反映哲學家之哲學思想的核心材料,加以邏輯重構,將哲學家的思想以注重分析和認證的形式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strong>

      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劉梁劍在本書“導讀”中特別對比了《小史》與《中國哲學史》的差異:“《小史》刪去了非哲學的部分,如人物生平傳說、史料考辯等,只留下義理分析……得益于這種刪繁就簡的工作,《小史》在哲學思想敘述方面甚至較之《中國哲學史》更加純粹、更加清晰?!?/p>

      《小史》篇幅緊湊、義理精要。然而其文字凝練,近乎文言,其中經(jīng)典原文與作者的闡發(fā)錯綜交織。

      為方便讀者閱讀理解,本書導讀為劉梁劍教授所作,介紹了對《小史》成書背景與學術位置的考證,對全書進行綜括概覽,結合現(xiàn)代中國哲學的發(fā)展進程與問題意識,重新喚起我輩閱讀的深層動力。

      在原書的正文基礎上,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博士楊超逸則撰寫了注解(均用不同字體標出,避免混淆),包括每章開篇的簡述主旨的“導覽”,以及段落中隨文附釋的“解讀”。

      可以說,《馮友蘭中國哲學小史》專為中國讀者量身打造,為你還原中國哲學全貌,是適合哲學小白的進門讀物。

      名家評論

      ◆取材謹嚴,持論精確……今欲求一中國古代哲學史,能矯傅會之惡習,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則馮君此作庶幾近之!

      ——陳寅恪

      ◆馮先生這本書,確是一本哲學史而不是一種主義的宣傳。

      ——金岳霖

      ◆中國人了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馮友蘭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李慎之

      來源:北京日報出版社

      流程編輯:tf008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lián)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