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禪風依舊——訪京西古剎白瀑寺

      發稿時間:2023-08-24 09:14:18 來源: 北京日報

      很多人關注京西白瀑寺,是因為它位列網紅打卡地,卻鮮有人知悉其歷史淵源與文化傳承。有些歷史為時光淹沒,有些封存已久,若細心挖掘,會生出些許洞見與感懷。

      白瀑寺,山林幽秘,氣象恢宏,是京西著名古剎。現存金代圓正法師靈塔居寺正中,塔前殘存一些明清石刻文物,是白瀑寺重要的歷史見證。另有勤公禪師塔幢和衍公長老塔幢,是白瀑寺重要元代文物遺存,目前保存并展出于永定河文化博物館。

      白瀑寺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淤白村北八里的金城山下,這里可東達昌平南口,北抵河北懷來。寺院周圍萬峰疊翠,林木森蔚,百禽飛鳴,泉水流淌,是一處極佳的幽然勝境。以寺右有泉直突瀑涌而得名,又稱白瀑壽峰禪寺,“壽峰”者,為創寺僧有道者之號也。


      (相關資料圖)

      白瀑寺

      白瀑寺的創建年代,說法有二:一曰創建于隋唐年間,所依明隆慶二年(1568年)《重修白瀑寺大悲千佛碑記》載:“建于隋唐間,相傳以為尉遲敬德□□,遼金元時皆重修,記石為潦水所摧茲,不可考矣。”二曰創建于遼乾統年間,所依金皇統六年(1146年)《大金燕京宛平縣金城山白瀑院正公法師靈塔記》載:“乾統初,昌平、玉河、礬山、懷來四縣檀信,共請師建當陽大殿。從此,庵房、廚庫什物器用之具,翕然就緒,遂成禪剎。”現存于白瀑寺的《重修白瀑寺大悲千佛碑記》,是記述白瀑寺自隋唐至遼金元明時期最早的金石碑刻。

      白瀑寺史料可及的高僧,主要有圓正法師、衍公長老、懶牧歸禪師和勤公長老。他們在金元時期的禪門史跡,是梳理白瀑寺歷史脈絡的主線,也是這座古剎光輝歲月的縮影。

      圓正法師是白瀑寺在遼金時期復興重建并將其隆重推上歷史舞臺的關鍵人物,寺內尚存金皇統六年(1146年)所建圓正法師靈塔,是珍貴的遺存。《白瀑院正公法師靈塔記》(后簡稱“塔記”)撰述者希辯是金代著名禪僧,北方地區曹洞宗祖師,他在塔記中對圓正法師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圓正法師出家五十余年,衣食簡素,訓誡示眾唯以真實,從不曲順于人情……一切或施或受之事,沒有一件是不合于理法的。

      勤公長老是白瀑寺第十一代住持,其幢塔立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記載了本勤禪師的生平事跡。勤公于白瀑寺出家,禮懶牧歸和尚為師并獲衣缽傳承。庚戌(1250年)春,白瀑寺僧眾懇請于大慶壽寺海云宗師,即出疏開堂,請勤公住持,一任便是40余年。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勤公又赴潭柘寺講法,因兵革而荒廢的潭柘古寺,由此再度興盛。

      懶牧歸禪師,是曾經駐錫于白瀑寺的一代高僧。他曾于京西白瀑寺、潭柘寺和渾源永安寺駐錫弘法,做過永安寺的住持。至于白瀑寺和潭柘寺是否住持過,尚無史料支持,不做定論。有一點是可以斷定的,那就是在金末元初,他對于臨濟宗的弘法,對于白瀑寺、潭柘寺、永安寺等寺院法脈的傳承是起著重要作用的。

      《京西碑石紀事》認為白瀑寺的宗派傳承為華嚴宗,依據為金代名僧希辯和尚所撰塔記載:“圓正初習律學,后轉學《華嚴經》。”筆者認為,此說有待商榷。原因在于:圓正法師雖有初習律、后學華嚴,但在塔記后面緊跟著記述了他認為自己所證并不圓滿,而“遂舍法席,遍歷諸方,參尋禪德”和使白瀑寺“遂成禪剎”之舉,是與“教外別傳、直指人心”的禪法相呼應的。宗派傳承,取決于當家住持的衣缽之源與衣缽之傳,一座寺院在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傳承中,宗派法脈也會隨著朝代的更迭和寺院的興衰廢替、住持僧的變化而變化。再看衍公長老、懶牧歸禪師、勤公長老,以及與之相關的因緣法脈,皆為臨濟禪宗,那么白瀑寺在金元時期傳承的是禪宗法脈而非華嚴宗,便毋庸置疑了。

      朝代更迭,寺院亦有興衰承轉。白瀑寺在金元時期,以圓正、懶牧歸、本勤等禪師為弘法的脊梁,以禪宗為法脈,使白瀑寺雖偏安一隅,但依然成為京西一座重要的禪門古剎。縱隱沒于時光,卻禪風依舊。

      (原標題:訪古白瀑寺)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宣立品

      流程編輯:u028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