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草原天路”“桑洋水路”全媒體采訪行|“四門洞”,一個與眾不同的文昌閣

      發稿時間:2023-08-23 15:18:45 來源: 北京日報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文昌閣就這樣矗立在張家口堡城中心的十字路口上,吹了400多年的東西南北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昌閣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張家口堡的文昌閣很獨特,它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距今400多年的歷史。

      這里的文昌閣“長相”奇特,整個建筑共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面樓臺廟宇,下邊是磚石結構的十字券拱通道,貫通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好像張家口堡的風從東西南北向這里匯聚,再奔向遠方。因為它的四通八達又被老百姓俗稱“四門洞”。

      這里的文昌閣每天很忙,不僅風在這里匯聚,它還承載著多種用途,包容著多種文化與建筑風格。

      文昌閣有四個門洞,每一面都有著自己的名字,南面叫“文昌閣”、北面叫“鐘樓”、東面叫“鼓樓”、西面叫“山樓”。聽名字就可以看出它不同的功能,每年2、8月學子們要在文昌閣祭拜文昌帝君;晨鐘暮鼓每天提醒著來往人群。

      站在文昌閣的十字券拱通道向上望,穹頂中央鑲嵌著道教文化的八卦圖石板,石板上雕刻著中國古代的天干地支圖案。石板四周有暗寓著佛教文化的倒蓮花寶座,佛道文化在同一建筑上交融。據介紹,由于商業的興盛,全國各地的人都可以在張家口找到,不同的習俗,不同的信仰在這里碰撞,最終融合為一體。

      明萬歷年間,隨著邊境貿易的興盛,吸引了各個國家各個地方的商人到張家口堡買房置地做生意,不同文化的交流也體現在建筑風格的融合上。文昌閣墩臺基座建筑形制有著西方古拜占庭帆拱的典型特征,而墩臺上半部分則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筑。有專家學者認為,它是佛、道教文化以及中、西建筑文化相融合的產物,文昌閣是張家口堡多元文化融合的結節點。

      攝影:陳亮

      (原標題:“草原天路”“桑洋水路”全媒體采訪行|“四門洞”,一個與眾不同的文昌閣)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李如意 張家口日報記者 荊麗娟 王曉娜

      流程編輯:u027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