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銳評|蹭“救援隊”旗號騙捐?善意豈容江湖騙子消費

      發稿時間:2023-08-10 17:15:12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

      隨著災后重建工作有序展開,一些江湖騙子開始蠢蠢欲動。有人假扮“救援隊員”募捐,號稱“公益捐助”卻不開具任何證明;有人打著“救援隊”旗號,意圖征集車輛進入災區。對此,房山藍天救援隊發表聲明,以他們名義向社會募捐的做法“都是騙人的”,切勿上當。

      災情緊急牽動人心,救援隊伍奔赴前線。人們感動于逆行者的付出,也希望貢獻一己之力。可這樣的善良之心,居然成了某些人的“獵物”,著實令人憤慨。回溯起來,每有災情突襲,總有一些人鉆營其間,炮制謠言博眼球者有之,將災區當秀場賺流量者有之,更有人拗著憫人造型,展示著不知真假的捐助票據,卻背著長槍短炮,支起大小屏幕,吆喝著“老鐵”打賞點贊。如此這般,非但沒給災區帶去任何實際幫助,反而擾亂秩序、徒增負擔。

      災情不容消遣,善意不容消費。無論是搶險救災,還是災后重建,都不容魑魅魍魎攪局。那些潺潺流淌的善意,輸送的是物質支持,也是精神鼓勵,應當倍加珍惜。事實上,我國法律法規早已明確,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其他媒體上傳播,將面臨拘留、罰款,情節嚴重的或面臨刑事責任。至于募捐眾籌,如若求助者編造虛假信息或有意隱瞞事實,則構成民事上的欺詐。若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則可能構成詐騙罪。換言之,這些“剪切的圖片”“拼接的文字”,絕非簡單的“搞錯了”“開玩笑”可以推脫,背后不僅關乎倫理道德,更有法律邊界,必須嚴肅對待。

      就現實來看,江湖騙子大多活躍在網上。社交平臺、短視頻界面等都是亟待治理的重災區。比如,朋友圈文案是真是假,短視頻內容是擺拍還是實錄,在自然災害、熱點事件面前,不妨加大相關內容人工審核比重;再如,根據實際情況,督促博主加注虛構內容標簽,及時關閉消費災難事故的賬號;又如,可以建立黑名單制度,讓那些常換馬甲頻頻作亂者徹底出局。如果說,天災不期而至需要眾志成城,那么應對這些“次生災害”更加呼吁各方向前一步,扛起公共責任。尤其涉及到募捐物資等事項,應當把好“入口關”,對求助信息真實性、全面性進行審查核實,堅決將招搖撞騙者擋在門外。

      大自然的狂風驟雨,終需要我們共同面對,災情之前,將借災生財、消費善意者揪出來、清出去,捍衛的是重建的秩序,維護的是法治的權威,呵護的是共同的家園。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評論員 田聞之

      流程編輯:u028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