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評價內容有模板 花錢就可代刷 網店的“好評”假的太多

      發稿時間:2023-08-03 19:06:27 來源: 北京日報

      你有沒有發現,網購時不少店鋪顯示高分“好評”,但購買后卻發現貨不對板、縮水嚴重,這背后是部分商家為了獲取流量,誘導消費者刷好評,甚至找專業寫手批量刷好評,所以網購看到的“好評如潮”不能全信。

      視覺中國供圖

      水分大


      (資料圖)

      連錯別字都一樣的“好評”

      小顧最近網購了一個手機殼,仔細對比銷量、評價,卻發現貨不對板,包裹里還塞著一張“好評返現2元卡”,寫著“曬圖拍照不要拍到此卡”。點開商品鏈接記者看到,這款手機殼月銷量33,評價卻有28條,近85%的購買者發表了評價。這28條評價中,一連多條的文字一模一樣,都配有3張圖片,正好符合“好評返現卡”的要求。

      在商家“好評返現”的誘導下,“買家秀”變得越來越假。記者查看外賣軟件和電商平臺的200家評分在4分以上店鋪發現,一些消費者雖然給出五星好評,但評價內容卻“露馬腳”。點開一家熱門理發店的評論區,有評價寫著“染了奶茶色”“淺色好看”,可發的圖片里卻是黑色頭發;有評價一連多條用一樣的表情符號,連錯別字都一模一樣。

      社交平臺上還流行著各式各樣的“好評模板”:美食平臺可以用“菜品豐富多樣,味道鮮美可口,特別推薦他們家的招牌菜,絕對物超所值!”;購物平臺可以用“東西質量非常好,與賣家描述的完全一致,物流速度非常快,非常滿意”;住宿平臺可以用“服務很好,周到,設施也很齊全,衛生也很好,地理位置不錯,下次還會再來”。

      套路深

      曬圖返現也有不少“彎彎繞”

      顧客按商家的要求寫了好評,就能真正得到實惠嗎?記者調查發現,曬圖拍照也有不少“彎彎繞”,幾乎所有商家都會要求給出五星好評,再配發文字、圖片、追評以及關注店鋪等,但返現金額基本都在5元以下,有時還會將現金替換為優惠券、滿減券等。

      袁女士不久前在外賣平臺上花20.8元買了一個雙拼披薩,外賣送達后,盒上貼著一張卡片,寫著“五星好評+圖片,添加客服微信,返5元”。袁女士立刻點開訂單,開始拍照寫好評。沒想到,發布評價只是第一步,隨后還得用手機截圖,再掃碼添加客服微信,等待對方通過驗證,“過了好久,客服才通過好友申請,給發了5元紅包。”

      除了增加好評,商家還要控制差評,尤其是直播間。有顧客說她曾在某平臺直播間購買一身運動套裝,到貨后發現質量與直播間的描述并不相符,向賣家反映后,只得到一句“很抱歉”,她又去直播間發彈幕反映,結果主播也遮遮掩掩回避問題。

      針對用戶在直播間發表的評論,有機構甚至總結出一些專門的應付話術。比如,面對“收到貨了,和直播間不一樣,質量太差了”的差評,主播通常就會說:“我賣了這么多貨,有可能偶有瑕疵,但你別慌啊,我們家老品牌了,我一直在,關注給我點一下,后續我會給你處理好的。”于是,一些嫌麻煩的顧客只能自認倒霉了。

      造假多

      “好評如潮”竟是花錢買來的

      有商家明碼標價,提供代刷好評的服務。記者進入一個號稱代運營外賣平臺點評的店鋪,詢問客服是否可以單刷好評,對方稱如果單刷好評,一條40元,不過一天刷很多條好評容易被平臺查出來。

      相比之下,電商平臺刷好評限制很少。記者咨詢某店鋪客服,聊天界面自動回復的第一條信息是讓留下微信或者添加店家微信。記者與一家專門給某平臺批量出評的商家取得聯系,對方稱價格為每單0.4元,每單包含快遞、圖片和評語,單產品鏈接100單起步,銷量可以免費幫改。至于好評的圖文模板,買家可以直接提供文件夾,也可以轉發同款高銷量產品鏈接。買家僅需要按照對方要求設置批發鏈接,發送商品ID,確定刷評數量即可。幾天后,店鋪就能搖身變成銷量幾萬、評論區“有圖有真相”的高分店鋪,并極有可能在相關產品搜索頁面的靠前位置出現。以上整個過程,對方承諾“安全穩定0風險”。

      在“刷手”展示的案例中,一家僅有4件產品的新店,已經擁有超7萬件拼單,商品累計好評量約4000條,點擊其中一件銷量3萬的產品,可以看到近2000條評價,幾乎都集中在7月23日這一天。當記者提出一天出現這么多評價容易讓人起疑時,對方回答顧客只看有無好評、不關注其他。

      ■建議

      平臺應把重要數據亮出來

      一家炸雞店負責人告訴記者,5月底上線某外賣平臺時,自家店在新店推廣期曝光量超3000,但到了8月1日,曝光量僅剩228。這家店鋪當前好評率不低,在當地熱銷炸雞炸串榜排名第9,為何口碑不錯曝光量卻持續走低?“上萬的曝光率對很多店來說是正常的,當時平臺經理直接跟我們說讓我們刷單買銷量。”這位負責人解釋。

      按照平臺的邏輯,好評多了,店鋪的搜索就可能靠前;搜索多了,商家賺了訂單,平臺賺了流量。在這場好評與流量的博弈中,唯一被忽視的是消費者,在批量好評的干擾下,看不到商品的真實評價。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巍分析,之所以一直存在刷單炒信的現象,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信用時代,信用的體現格外重要;另一方面,刷好評的群體和方式呈現多樣化,給治理增加了難度。“從平臺看,它既是‘受害者’也是‘幫兇’,如果平臺對刷單打擊過于嚴厲,容易導致客戶流失。”

      朱巍認為,政府在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時,也要促使平臺從根本上改變評價機制,推動信用評價進入2.0時代。“平臺不僅要顯示消費者的主觀評價,更應該顯示商家的退貨量、投訴量、是否違反平臺規定和廣告法等信息,尤其是直播平臺,應該顯示退貨率。”當前平臺大多把重要的數據隱藏了起來,未來需要降低消費者評價所占比重,把更多可視化數據展現出來,形成更加全面客觀的信用評價體系。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馬婧 楊天悅 實習生 徐麗喬 陳梓敏

      流程編輯:u019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