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大熊貓! 天天熱點評

      發稿時間:2023-06-24 15:08:33 來源: 北京日報

      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它是地球上生存了800萬年的“活化石”

      它是舉手投足間萌化人心的“小可愛”


      【資料圖】

      擁有這種反差感的

      全世界也只有咱的國寶大熊貓了

      但這800萬年間

      大熊貓可不是靠“賣萌”生存的

      在演化過程中

      大熊貓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

      為什么“好吃懶做”是它的生存智慧?

      近日,總臺CCTV-4《魯健訪談》欄目

      專訪“熊貓院士”魏輔文

      揭示了存在800萬年的大熊貓

      那些不為大眾所熟知的“秘密”

      從吃肉改為吃竹子

      是為了更好生存

      同時期的劍齒象早已滅絕,“萌萌噠”的大熊貓為什么能生存到今天?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魏輔文院士用了四個字來概括——“改變自己”。

      大熊貓最大的改變,是從過去吃肉轉變為現在99%吃竹子。

      變為專食性動物后,它在遺傳、形態、行為上,也有了很多為適應吃竹子而產生的變化。例如,為了更好地吃竹子,大熊貓演化出了第六指,也叫偽拇指。

      魏輔文說:“它長期吃竹子,進化這么一個指頭便于操作、抓握,但是它怎么產生的,是哪些基因在調控它,我們不知道,還要做更多深入的研究。”

      剛出生時像老鼠

      在所有哺乳動物里,大熊貓的母幼比是1000比1,其他的物種沒有這種現象。這又是為什么?

      魏輔文介紹,大熊貓為適應環境不斷演化,出現延遲著床現象。熊貓一般在每年4到5月份開始發情、交配,之后受精卵發育到一定階段,停育的時間大概一到兩個月,比如5月份到6月份停育,8月份左右就生下來了。

      所以熊貓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發育時間大約只有兩個月,因此胎兒出生時非常小,看著就像一只小老鼠。“所以,它生下來是早產兒。”

      能量消耗比考拉還低

      除了“長出指頭”“延遲著床”,“懶”也是大熊貓在演化過程中的一個特征。魏輔文表示,熊貓的能量代謝消耗很低, 比考拉還低,和樹懶差不多。“相對其他同體型動物,它的肝臟、大腦、脾臟等一些器官是縮小的,能夠節約能量的消耗。”

      如果是正常活動, 大熊貓一個小時只會移動十幾米。研究人員通過熊貓戴的頸圈發現,熊貓走不了多遠就會坐下來吃東西,一吃就是20分鐘至30分鐘,再挪挪屁股到另外一片竹林里面去吃,因此節約了能量。

      但要注意,熊貓真正跑起來也很快,一天跑十幾公里、二十公里也沒問題。(原來是隱藏實力了)

      糞便一點不臭,還帶有竹香

      野生大熊貓生活在深山老林里,一般很難見到,而大熊貓如此多的種群數量是如何統計確定的?

      觀察大熊貓的糞便是觀測熊貓生態行為和種群數量最重要的手段。節目組在前往觀測研究站途中,就發現了野生大熊貓糞便,在魏輔文的指導下,主持人魯健拾起一團熊貓糞便,靠近鼻子一聞, 竟然一點都不臭!還帶有竹子的清香

      其實,觀察大便的方法是魏輔文的老師胡錦矗先生建立的“胡氏咬節法”,即通過大熊貓糞便里竹子殘樁的大小來判斷大熊貓的年齡。

      在第四次大熊貓調查中,魏輔文與團隊成員開始嘗試在調查方法上的創新——從大熊貓糞便外的黏膜中提取DNA,通過分子學鑒定幾團糞便是不是屬于同一只大熊貓。

      距離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已經過去了將近10年,魏輔文對大熊貓的種群數量做出了一個基本的判斷: “種群數量在增長,棲息地在恢復,我估計應該在2000只以上了。”

      國寶“喜提降級”背后

      中國“熊貓人”在行動

      如今, 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由瀕危降為易危。國寶“喜提降級”,背后是一代代“熊貓人”的接力。

      從事大熊貓研究與保護的科學家們,有個統一的稱呼——“熊貓人”。魏輔文是中國第二代“熊貓人”,他的老師是有著“大熊貓之父”之稱的胡錦矗教授。

      在深山中開展研究工作,艱苦的程度可想而知。魏輔文回憶稱,當年與胡錦矗教授在涼山山系的馬邊建站時,一切都要他們自己動手。 砍木頭蓋屋時,木頭碎渣崩到他身上鮮血直流,沒有藥只能靠自然愈合,傷疤至今清晰可見

      此外,當地的天氣非常潮濕,一年有200多天有霧,魏輔文帶著三個學生出門一趟, 回來大家身上抖下來的螞蟥加起來有二三百只

      一代代“熊貓人”前赴后繼,把他們人生的坐標和大熊貓的生存聯系在一起。“大熊貓有一種非常強的感召力。我們在保護熊貓的過程中,不但保護了熊貓,也保護了熊貓賴以生存的整個生態系統,其他的物種都得到了保護。”魏輔文說。

      而今,魏輔文在保護研究熊貓的同時,也擔任江西農業大學的校長,希望為國家培養更多人才。他說,這也是在延長科學研究的生命。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科學研究的生命更加短暫。我希望能夠用我所學的知識,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這也是一種責任。”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