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當前速遞!北京多地發現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鹀,大興這次一下發現26只

      發稿時間:2023-06-01 15:02:52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陳強 通訊員 鐘震宇

      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監測人員日前在北京市大興區的一處麥田里發現了一群世界極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黃胸鹀,數量至少26只。最近一段時間, 北京多地都發現了這種珍稀鳥類。但如此多的黃胸鹀集體出現,還是頭一次。

      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專家介紹,黃胸鹀是雀形目鹀科鳥類,別稱“禾花雀”,夏季繁殖于歐洲、俄羅斯及中國北部,冬季往南方遷徙。黃胸鹀個頭不大,體長14至15厘米,大小與麻雀相近,其最顯著的特征是胸部羽毛亮黃色,非常顯眼。

      2004年以前,黃胸鹀一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為無危。然而,短短十余年,其保護級別“連升三級”,2017年直接被列為了極危。我國也在2021年將其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專家表示,近年來我國政府不斷加強針對黃胸鹀等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加大對非法狩獵、收售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頗具成效,監測記錄顯示,全國范圍內黃胸鹀的種群數量都在逐步恢復。

      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成立于1992年,長期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與保護。2019年,中心組成生物多樣性監測團隊,調查地點由南海子麋鹿苑逐漸擴散到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城市綠心公園、天壇公園、永定河、涼水河、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域以及大興區等區域。調查表明,在北京地區,黃胸鹀一般出現在春季、秋季遷徙期間,每次出現的數量通常為1至5只。

      這次為何會出現至少26只的大種群?專家分析,隨著百萬畝平原造林工程、生態系統修復工程穩步實施,北京的生態環境在近年來得到了較大改善,野生動物喜愛的棲息環境越來越多。首都生物多樣性也因此顯著提升,北京已成為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在發現黃胸鹀的這處麥地,調查人員還記錄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紅腳隼、紅隼、藍喉歌鴝,以及栗耳鹀、葦鹀、小鹀、棕扇尾鶯、黃鹡鸰、黑喉石?、鵪鶉、金腰燕、家燕等野生鳥類20余種。

      據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統計,今年5月1日至22日,北京市轄區內已有20余處記錄到黃胸鹀出現,包括東城區天壇公園,朝陽區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海淀區翠湖公園、圓明園、植物園,昌平區沙河水庫,豐臺區大寧水庫,房山區大石河,通州區馬駒橋濕地公園、蕭太后河,平谷區泃河,密云區不老屯,延慶區官廳水庫,經開區通明湖公園,大興區念壇公園、新鳳河等地。“黃胸鹀頻頻在北京出現,是北京生態環境向好的證明。”專家表示。

      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供圖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