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青春版《牡丹亭》 演了19年拿什么保持“青春”? 環球微動態

      發稿時間:2023-04-23 16:15:43 來源: 北京日報

      日前,青春版《牡丹亭》再度來京,俞玖林(飾柳夢梅)與沈豐英(飾杜麗娘)依舊搭檔,一連三天在天橋藝術中心的舞臺上還原柳夢梅與杜麗娘生死相隨的夢。

      何為“青春版”《牡丹亭》?對于觀眾來說,最直觀可見的就是演員的年輕。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時,沈豐英與俞玖林剛剛二十五、六歲的年紀,正值青春年華,扮相靚麗俊俏,超逸動人。雖然該劇的主持制作者白先勇并不認為“青春版”只因演員年輕,但沈豐英和俞玖林的形象過于奪人目光,視覺沖擊力搶占先機,很容易把觀眾代入到古代少男少女的愛情故事中。


      【資料圖】

      年輕演員帶來了大量年輕觀眾,十幾年前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不止一次上演,其中七八成以上的觀眾都是大學生,全北京的高校都轟動了,此后,大學生群體中出現了“昆曲熱”,學生自發組織昆曲社團、昆曲班,甚至有模有樣地學唱昆曲。后來,不少高校開設昆曲賞析或學習課程。在這一熱潮中,青春版《牡丹亭》的帶動作用功不可沒。

      如今,青春版《牡丹亭》已經演了快20年,“昆曲熱”已從一股浪潮變成川流不息的常態。如果說當年沈豐英、俞玖林最吸引人的是俊俏的形象,如今吸引人的則是兩人游刃有余的合作。除了杜麗娘的個別唱詞稍顯干澀,二人的表演一看就是默契十足,舉手投足間氣息相連,觀感十分順暢。當年更多關注的是杜麗娘、柳夢梅的眼波流轉與眉目傳情,如今再看,劇中杜麗娘與父母親、杜父與杜母之間的很多戲份兒也很真切感人。

      《牡丹亭》這部昆曲大戲對演員要求極高,更何況還需要上中下三本共9個小時的演繹,全國各大昆班劇團,幾乎沒有二十多歲就敢全國巡演唱全本的年輕演員。早年間,有人批評沈豐英和俞玖林歷練還不夠,年紀輕輕就登臺飾演全本《牡丹亭》,如今想必也有人指摘他們不再“青春”。大可不必如此苛刻,扮相的青春與技藝的錘煉,本就是青春版的一體兩面,2009年的俞玖林就說,演員這行異常殘酷,當技藝純熟了,形象可能就與翩翩少年有了距離。

      把視線從主演身上挪開,青春版《牡丹亭》也有其與眾不同之處。這一版中的幕間音樂和舞蹈音樂都很流暢動聽,這也是“青春版”的獨特之處,保留了傳統的唱腔,綜合現代音樂審美呈現,哪怕對初次接觸昆曲的觀眾來說,欣賞起來也毫不費力,甚至不曾注意到它是現代人的“新創”,這一點在今日推廣昆曲藝術時,非常值得借鑒。

      青春版《牡丹亭》的服裝也與眾不同,古香古色的衣服上,用精巧的蘇州刺繡繡著百合、牡丹、梅花,細膩典雅遠遠超過傳統戲服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十幾年前,觀眾對服化道的要求還不是很高,青春版《牡丹亭》就做到了服裝精巧考究,也是它能吸引那么多年輕觀眾的重要原因。

      青春版《牡丹亭》即將首演20載,有人說它帶來的轟動效應似乎不及當年,其實不能這樣做簡單的比較,時代畢竟前進了20年。青春版《牡丹亭》放在當年,絕對是毋庸置疑的現象級事件,十幾年過去,可能很多觀眾更希望看到青春版《牡丹亭》可以不斷“迭代”,推出一代又一代年輕的杜麗娘、柳夢梅;也希望能看著一代代杜麗娘、柳夢梅隨著年齡的增加,技藝日臻化境,和熱愛昆曲的觀眾一同成長。這樣,青春版《牡丹亭》才能不只是一個現象級事件,昆曲這門古老的藝術才能永葆青春。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韓軒

      流程編輯:U031

      版權說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站上的文字、圖片、圖表、漫畫、視頻等內容。

      未經許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網站著作權及相關權益的行為,本網站將追究法律責任。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