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新一代地面反隱身雷達首秀 環球聚看點

      發稿時間:2023-04-14 11:21:22 來源: 北京日報

      昨天,在世界雷達博覽會現場,觀眾向參展人員了解雷達展品功能。本報記者 吳鏑攝

      形似“大平板”的相控陣雷達、藏在白色圓球內的干涉雷達、繩索般蜿蜒的水下雷達……第十屆世界雷達博覽會昨天在首鋼會展中心開幕。各型雷達產品集中亮相,刷新了大眾對于雷達的一般認識。


      【資料圖】

      提起雷達,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雷達在防務領域的應用。展廳中,中國電科研制的新一代地面情報雷達YLC-2E首次公開亮相,其采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依靠先進算法加持,成為能量反隱身雷達的代表。被稱為“變形金剛”的YLC-16型S波段警戒雷達高大威猛,主要承擔常規及隱身空氣動力目標的防警戒任務,還能對其進行千里之外的遠程遙控。

      雷達技術的應用遠不止于此。雷達早已在觀天測地、航空安全、智能制造等民生領域被廣泛使用。展廳中,護航神舟飛船回家路的LD-2/CCX系列相控陣精密跟蹤測量雷達模型頗受關注。它是航天器返回地面過程中途經黑障區的“衛士”,在神舟十四號飛船返回地面時,它時刻守護,并實現對落點的精準預測。

      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徑雷達是測地利器,能精細采集地理數據信息。它最小可“瘦身”到只有幾公斤重,一臺小型無人機就能帶它飛向高空,短短1小時,就能掃描完成相當于北京五環內面積的地理數據信息;再“胖”一些的50公斤級干涉雷達,2小時就能掃描北京全域。“這項技術去年為冬奧會‘雪如意’場館拍攝了‘證件照’,分辨率可達分米級。”航天科工二院23所副所長、新聞發言人余繼周介紹。

      智能假肢里也藏著雷達技術,觀眾可以在展廳中體驗“靈犀手”,它實現了雷達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學的跨界融合,集成觸覺、握力、溫度傳感器后,“靈犀手”便有了“感覺”,佩戴手環將每個動作訓練10次左右,即可實現“意念”控制,除了幫助殘疾人完成基本的生活動作,還能惠及危險作業人群。

      世界雷達博覽會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專業級、國際化的雷達行業展會,將持續至15日。展會期間,將有百余位院士專家圍繞雷達及相關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探討其在經濟社會數智化轉型發展中的創新應用。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劉蘇雅

      流程編輯:U031

      版權說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站上的文字、圖片、圖表、漫畫、視頻等內容。

      未經許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網站著作權及相關權益的行為,本網站將追究法律責任。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