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熱門看點:是什么因素導致部分基層年輕干部心態老化?

      發稿時間:2023-02-06 17:10:38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

      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張書維

      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張書維在《人民論壇》上撰文指出:

      當前一些基層年輕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顯露出 “老同志心態”:明明只有三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開拓奮進、施展才華的時候,干工作卻提不起興趣和精神,出現了“悠著干”“應付干”“照著干”“看著干”“推著干”等現象,影響了基層工作的正常運轉,制約了基層治理能力的提升。 心態老化,指的是工作缺乏內部動機、不思進取的心理狀態,主要包括兩種類型:底線心態與倦怠心態。

      底線心態下的“少做”意向。底線心態是指“為確保底線結果而忽略競爭性優先事項的一維思維”。在組織領域,底線心態會導致一系列消極后果,如降低員工的工作意義感,削弱團隊的心理安全,激發更多的工作偏離行為,損害上下級關系和下屬的工作績效等。把“底線心態”概念引入到基層治理領域,底線的重點雖然不再是利潤,但仍逃脫不了功利性。一些基層干部面對上級部門和領導指派的多重任務時,底線心態促使其采取選擇性執行的策略,把主要精力放在最能出成績和對自己最有利的項目上,其他的能應付就應付、能不做就不做。這類干部重視短期效益、忽略長期效益,在乎個人利益輕視組織利益。

      比如,搞“政績工程”,不顧環保與民生;只盯著“官帽”和“位子”,見榮譽就上,見困難就讓。將“法無授權不可為”片面理解為“法無授權不作為”,上級要干什么,就傳達給下級。因此,底線心態可視為一種消極負面的工作態度,在行為意向上,以“少做”為典型。在實際行為中,容易演變成“為官不為”,應做未做。

      倦怠心態下的“緩做”意向。倦怠心態主要源于職業壓力,是指個體長期處于高壓狀態(如工作時間過長、工作壓力過大、工作強度過高)而不能有效化解的一種負面心態,包括枯竭、去個性化和效能感缺失。基層干部由于其工作性質會同時感知來自上級和社會的雙重壓力,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之一。應該說,倦怠心態的產生有著一定的現實原因。就基層干部自身而言,需要進行自我調整,適應環境變化,從而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標。然而有些基層干部借此降低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抱著“多做多錯,少干少錯”的態度,做工作只求過得去,安于現狀;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習慣于“等靠要”,不推不動。因此,倦怠心態可視為另一種消極被動的工作態度,在行為意向上,以“緩做”為典型。在實際行為中,容易演變成“懶政、怠政”,能拖則拖。

      從“邀功”到“避責”的行為態度。是什么因素導致部分基層年輕干部心態老化?首先是干部對行為的特定態度。一些基層干部對工作行為的態度由過去的“邀功”轉向“避責”,常用的避責策略有忙而不動、納入常規、隱匿信息、模糊因果關系、轉移視線等。如果基層年輕干部在工作中只想著確保不出事,而非要做事,就會更容易出現避責行為,以及少做導向的底線心態和緩做導向的倦怠心態。

      標簽: 北京日報 年富力強 工作壓力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