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實時:有人專門維護管理!北京這五處天然河湖冰場可以“撒開滑”

      發稿時間:2023-01-06 12:04:30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王天淇 實習記者 胡子傲


      (相關資料圖)

      每年一入冬,冰場就成了市民游客的熱門打卡地。相比于公園內的人造冰場,天然河湖因其“寬敞”“玩兒得痛快”等特點,受到許多人的青睞。但一些無人看管維護的“野冰場”,冰面看似結實,實則危機四伏,引發市民擔憂。

      到底哪些河道可以讓人放心“撒歡兒”?今年冬天,市水務系統開放了5處天然河湖冰場。記者探訪發現,這些正規冰場通常有專業公司運營維護,經過了水務、體育等相關部門審批并受到監管。冰場每天測冰厚、澆冰掃冰,發現冰窟窿第一時間填補處理,應急物資、救援人員齊全,形成了完備的應急救援防護體系。

      八一湖冰場:

      冬季關閘,不產生水體流動

      上午9時,八一湖冰場剛剛開門迎客,不少市民就已穿著冰刀鞋在免費滑冰區里往來穿梭,盡情享受冰雪運動的樂趣。“這里有免費的滑冰區,安全又有保障,我一有空就會過來滑。”帶著孩子來滑冰的趙先生說。

      八一湖9時多,已有游客在免費區往來穿梭

      “今天陽面的冰層厚度在21厘米,安全。”開門沒多久,安全員就挑選了一處角落位置,開始測量冰面厚度。

      陽面的冰層厚度一般比陰面薄。只見安全員用冰杵向下鑿冰,不到15秒,冰層就被鑿開一個小孔。另一位工作人員將鉤子向冰下伸,鉤住冰后,記錄下鉤子在冰面的位置,再用卷尺測量刻度。

      每天,冰場安全員都要像這樣測幾次冰厚。一位安全員向記者介紹,測量時間一般在早上剛營業,在冰場的陽面、陰面等角落找幾個位置測,取平均值上報水務部門。找角落測是為不影響游客安全,陰陽面都測是為了保證測量的全面性。“目前的天氣下,鑿的冰孔一會兒就會凍上,不會影響游客安全。”安全員說。

      自然河道暗流涌動,一旦落入冰窟窿容易被沖走,難以找到原來的洞口。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處永引渠管理所副所長蘇濤介紹,為了更好地保障冰場安全,水務部門通過水流調度手段,將下游電站閘關閉,讓水不從這里流過,使得八一湖在冰場開放期間不產生水體流動,上了一道“雙保險”。

      在免費冰區,一塊藍色的牌子引人注意,“為了您和他人的上冰安全,限流260人。”蘇濤介紹,為減輕冰面壓力,各區域都有人流限制,一旦超過規定人數,冰場管理人員會采取限流措施。

      八一湖晚上澆冰車作業

      蓮石湖冰場:

      閉館后,“澆冰車”灑水補平冰面坑洼

      下午3時,記者來到蓮石湖冰場。這里位于冬奧公園中部新首鋼大橋下,今冬首次開放,冰場共計4.7萬平方米左右。

      記者看到,雖然距離閉館已不到兩小時,但仍有游客不斷進入,想趁著黃昏感受“嬉冰”的樂趣。

      蓮石湖冰場

      冰面凍得十分結實,即便在岸邊也沒有融水現象。除了駕著冰車、騎著冰上自行車興致正濃的游客,還有身穿藍色大衣、橙色馬甲到處巡查的安全員。“大家分散點兒玩,滑慢點兒,注意安全。”安全員全場巡視,不時會對游客作出安全提醒。蓮石湖冰場項目負責人李豐卿介紹,只要冰場營業,安全員就在崗,一般都維持在30人至35人左右。“他們一要服務游客,處理突發狀況,及時更換不好用的器械;二要做好安全保障,包括安全提示、防止游客破壞場地。”李豐卿說。

      根據相關規定,露天冰場的冰層需達到15厘米厚才能對外開放。蓮石湖冰場現場負責人張昊介紹,每天上午10時開業前、中午最熱的時候、下午閉館后,工作人員會測3次冰面厚度,及時掌握冰面情況。“一旦發現哪里冰層低于15厘米,或者出現冰窟窿,將及時用錐桶和警戒線圍起來,防止游客靠近,并在晚上溫度低的時候修補。”張昊說。

      此外,記者注意到,冰場四角都安裝了攝像頭,在入口處,還有“注意腳下”的告示牌,提示游客注意安全。

      閉館后,工作人員騎著澆冰車勻速地向前灑水,另一名工作人員負責操縱噴水口、指揮駕駛人員調整方向,補平冰面的坑洼部位。

      曉月湖冰場:

      專設急救室 冰場備有保溫毯

      下午5點多,夕陽西沉,盧溝橋下曉月湖冰場的游客已經陸續離開,廣播里播放著離場音樂和安全提示。

      曉月湖冰場將活動區域設定為至少每10平方米一個人。記者探訪時,客流量未達飽和狀態,可以達到每人15至20平方米的活動區域,冰面壓力不大。“前期準備階段,水務部門會從安全角度進行多方審核,冰場運營方也需拿出相應的應急方案,才能通過審核。”永定河管理處公共服務中心主任王欣介紹。

      在冰場不同分區的隔離網上,不少橘色的救生衣、救生圈掛在上面,顏色十分醒目,一眼就能看到。曉月湖冰場項目負責人王勇介紹,冰場目前有救生圈20個、救生桿20個、救生衣40件,還存了100多件保溫毯,一旦有人發生意外,保溫毯可以防止人的體溫快速失溫。

      天色漸暗,安全員開始最后的掃冰、澆冰工作。記者看到,每個安全員都有自己的編號,負責不同的片區。為了防止冰碴子凍在冰場上形成“小疙瘩”,安全員會先用大掃把把冰碴子掃干凈,再在冰窟窿、裂痕處澆水,讓冰面變得更平整。冰面整理工作完成后,還有專人值夜班,防止夜間有人翻入發生意外。

      曉月湖 為冰場澆水補冰

      此外,曉月湖冰場還設有急救室,急救室有繃帶、創可貼、紗布、紫藥水等急救產品。相關救援人員也具備AHA急救證,上崗前會進行冰上救援培訓、應急演練,合格以后才能上崗,“這些應急救援措施必須得齊全,必要時候真能救命啊!”王勇說。

      提醒:扔石頭測冰厚“不保險”

      還有一些冰上行為也很危險

      記者走訪時還發現,一些市民安全防護意識薄弱,除了到非正規冰場“滑野冰”,還有人鑿冰坑冰釣、游泳,甚至從一個冰窟窿游進,從另一個冰窟窿游出,看起來十分讓人擔心。

      在八一湖北岸距正規冰場不遠處,一些冬泳愛好者在冰面上鑿出一塊水域就準備下水游泳。在龍潭湖公園,一位老人拿石頭砸了一下湖面,沒有裂痕,就認為此地無風險,安心地下場游玩。

      永引渠管理所副所長蘇濤介紹,這種扔石頭監測冰面厚度的“土方法”并不保險,因為野冰厚薄不均,每年12月冰剛凍上和立春節氣冰化前后,都是事故高發期,此時,有些冰面雖然看起來很厚,但仍有一些薄位會成為“吃人”的陷阱。

      在社交媒體上,類似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視頻里,有人在冰面上挖兩個窟窿,一個游進一個游出,測試自己是否能夠游過去;還有冰釣者拿個小馬扎,直接坐在冰面上,把釣魚竿甩進冰窟窿里釣魚;更有甚者在冰面鑿出一片水坑,在水坑兩邊拔河,輸的人直接掉進水坑里……這些畫面讓很多看客覺得刺激過癮,可也有人在評論區說出了自己的顧慮:“發生危險,后果不堪設想!”

      市水務局:官網每天公示冰場冰情監測情況

      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今年,水務系統開放了5處天然河湖冰場,分別是:八一湖冰場、門城湖冰場、曉月湖冰場、蓮石湖冰場、溫榆河公園冰場,累計26.83萬平方米,可容納5300人。目前,這5處冰場的冰層厚度均已達到適宜上冰的標準,除門城湖冰場試運行外,其余4處冰場均已正式開放。

      市水務局網站每天都會更新“河湖大眾冰場冰情日報”,及時公示當日冰面厚度、是否適宜上冰、是否開放等情況,供市民查詢了解。

      冰場開放期間,市水務局將聯合相關部門加強對冰場運營單位的監督管理,督促運營單位嚴格落實冰面厚度、人員密度等管理要求,加強定期巡查維護、應急救援設備及人員的配備,保障河湖大眾冰場安全有序開放。

      近期,本市部分水域發生了墜冰事故,逝去的生命令人嘆惋。對此,市水務局也提示,天然冰場對冰層厚度有嚴格要求,當冰層厚度大于等于15厘米時,冰層承載能力才能滿足成年人上冰的條件。自然水域的冰層厚度不均勻,水下情況復雜,僅憑肉眼很難看出冰層厚度。因此,野冰場缺乏安全保障設施和安全員監管,極有可能存在冰層厚度不達標、冰面有裂縫等安全隱患。不但如此,在無人管理的湖面、河面行走甚至滑冰都是非常危險的,市民務必要增強冰上活動的安全意識,遠離野冰。

      為加強冰面安全管理,市水務系統也加強了對結冰水域的巡查。以水流急速變化區、水資源調度頻繁區、閘橋上下游等易發生人員上冰的危險區域為重點,加大巡查力度,及時勸阻擅自上冰人員,預防墜冰事件發生。同時在人員易聚集區域完善安全警示牌、救生圈、繩索等安全保障設施,危險冰面設置警戒線,提醒市民不要進入該區域,并積極開展冰面安全科普宣傳和野冰警示教育,呼吁市民增強冰上活動安全意識,遠離野冰風險。

      標簽: 市水務局 工作人員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