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調查|帶去公園溜達一圏滿嘴“胡噴”,兒童自然課豈能兒戲?

      發稿時間:2022-11-28 15:13:13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晚報 | 記者 朱松梅

      社會上鼓勵孩子們走進森林山地與自然對話,使得自然教育成了一門新興的課程。然而,記者發現, 自然教育行業人員素質和課程質量魚龍混雜。


      【資料圖】

      孩子們在松樹下收集掉落的松塔。朱松梅攝

      一些課程“有自然無教育”

      在北京的公園景區,經常會遇到孩子們在大人的帶領下觀察花草、認識鳥類,還有的在林間組織活動、游戲,類似的活動都屬于自然教育的范疇。不過,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不少問題。

      問題?

      公園玩一圈敷衍了事

      “這就結束了?跟從前的秋游沒什么區別!”陪孩子上完一堂自然教育課,媽媽王飛雪有點兒蒙。

      由于兒子課余時間總抱著手機玩,王飛雪就給他報了自然教育課。“這個課程學費188元,如果能學到東西也值了。”她說,沒想到,老師就是帶著孩子們在某個景區玩了小半天,認了幾種常見的花草樹。“這錢花得實在不太值。”

      “有自然無教育”是個普遍現象。近年來,很多機構紛紛轉型做起了自然教育。老師們經過簡單培訓,認識一些昆蟲花樹,就開始給孩子上課了。但是,因為很多“老師”根本不懂,也沒有建立規范科學的課程體系,自然教育的體驗并不好。

      問題?

      知識講解漏洞頻出

      梁冰和9歲的女兒曾一起參加某旅行社組織的自然研學課。“聽著聽著,我就覺得不對勁兒。”梁冰說, 老師指著一只螞蚱說是螽斯(蟈蟈)。“只要稍有昆蟲知識,都不會把蟈蟈和螞蚱混為一談。講錯了還真不如不講。”

      市園林綠化局宣傳中心的邵丹深有同感。有一次,她在公園遇到一個研學團,順耳一聽就抓住帶隊老師兩個常識性錯誤,于是她趕緊上前更正。

      “大自然千變萬化,所以自然課不會像語文、數學一樣,可以做到高度標準化。 好的老師,應該讓孩子聽懂自然的語言。”邵丹說,比如一只花椒鳳蝶飛過來,老師不僅能認得,還能解釋這只蝴蝶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附近是不是有寄主等知識。

      問題?

      捉蟲拔草破壞自然

      一些露營、夜觀等活動,打著認識自然、保護自然的旗號,卻做著破壞環境的事。就拿夜觀活動來說, 一些機構會使用手電筒,甚至誘捕昆蟲制作標本。而正規的自然教育機構則會引導孩子們減少用光,不得不打光時,會用紅布遮擋手電筒,把對夜行動物的影響降到最低。

      京郊的野山、殘長城,同樣成為自然教育亂象的重災區。 今年10月,一家培訓機構的4名老師帶著23個孩子,被困懷北鎮椴樹嶺村,最后是消防員把他們營救下來。

      體驗

      一堂好的自然課

      記者曾經上了一堂自然課。

      “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蒼龍’。”帶隊的是一位年輕的男教師,話語很有親和力。他給每個孩子發了一只植物分類收集盒,并特意叮囑:不能摘、摸任何動植物,只能在老師允許的時候,收集地上掉落的葉子和果實。

      這場自然之旅從玉蘭樹開始。雖然玉蘭花早已沒有,但老師卻在干枯的枝頭發現了寶貝——一枚枚灰黑色的、毛茸茸的芽鱗。“北京的春天,最早開花的就是玉蘭。這是因為玉蘭早在前一年的秋天,就已經孕育出了花的芽鱗。”老師娓娓道來,“芽鱗還有一個用途,大家知道是什么嗎?”

      一個男孩子高高舉起手:“老師,這我知道,是毛猴!”“沒錯!毛猴的身體是玉蘭芽鱗做的,四肢和頭部是蟬蛻做的。”老師表揚道。

      告別玉蘭樹,大家繼續前行。迎面有兩株秀麗的白皮松,五米開外則是一株雪松。老師安排小朋友們在此停留,仔細觀察著松樹的樹干、松針和球果,了解這兩種松樹的區別。白皮松一束松針共三枚,樹干外皮有白色蠟質粉末;雪松的一束松針共三枚,雌雄異株且花期不一致,樹齡在30年以上才有可能結果。

      無意中闖入的小動物,更是成了這堂自然課最好的素材。當孩子們圍攏在一塊巨石旁認真聽課的時候,一只小青蛙不知從哪里蹦了出來,蹲坐在石頭上東張西望,引得孩子們圍觀和躁動。“大家不要靠太近,這會嚇到它。”老師降低了聲音,示意大家留出更多空間,接著就講起了蛙的知識:“這是金線側褶蛙,身體兩側各有一條金褐色的背側褶。它只能往正前方跳,如果要調轉方向,得先原地蹦著轉動一下。蟾蜍就不是這樣,它能拐著彎跳躍。”

      短短兩三百米的路程,老師帶大家了解了孑遺物種猬實、“植物界的大熊貓”水杉,途中還與一只上躥下跳的歐亞紅松鼠不期而遇,共同聆聽了兩只繡眼鳥的清脆鳴叫。

      一路走、一路講,孩子們嘁嘁喳喳問個不停,各種問題都沒難住老師。兩個小時的課,孩子們跟著老師的節奏,興趣滿滿,收獲頗豐。

      發展

      制定行業標準規范公約

      市園林綠化局宣傳中心主任馬紅告訴記者,如今, 自然教育對家長已不再是個陌生詞,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有意識地帶孩子走進森林、親近自然。

      自然教育對兒童成長意義深遠。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和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孩子們的戶外活動時間嚴重不足。讓孩子們走進自然,不僅是認識各種動植物,更重要的是 學會反思生命、觀照自身,建立一種良好的生活態度。

      近年來,北京的生態空間不斷擴展,森林覆蓋率已達44.6%,為自然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更多優質場域。目前, 北京已在200余個城市公園、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和各類基地開展自然教育課程及活動。建設了八達嶺森林體驗中心、西山自然觀察和休閑教育等10處不同類型的森林文化示范區,創建了森林音樂會、森林夏令營、“悅”讀森林、森林大篷車等文化品牌和知名活動。

      今年9月,2022中國自然教育大會發布《北京宣言》,倡導更多人特別是青少年走進自然,接受教育。宣言承諾,將大力推動制定自然教育行業系列標準指南、規范公約,實現行業良性發展,提升自然教育機構管理運營能力,形成自然教育行業高質量發展合力,同時倡議將每年7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設立為全國自然日。北京自然教育未來將會更加廣闊。

      標簽: 園林綠化局 走進森林 小朋友們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