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環球百事通!開先河 創紀錄 | 保定市樂凱大街南延工程榮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發稿時間:2023-04-20 15:49:20 來源: 中國網?東海資訊

      鐵路橫亙西東,多興嘆,行路難!


      (相關資料圖)

      巨橋飛跨南北,雙塔立,地塹連!

      路通,車通,民心通。

      投資發展謀新篇,百姓俱歡顏!

      近日,隨著第二十屆第一批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入選名單的正式公布,由中建交通投資管理公司投資建設的保定市樂凱大街南延工程跨保定南站斜拉橋工程榮膺中國土木工程最高獎項——詹天佑獎。

      助力民生,為民解堵,初心在這里

      保定樂凱大街跨京廣鐵路轉體斜拉橋是保定樂凱大街南延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于2017年5月開工,總投資額約30.28億元,工程主要涉及高架主路、地面輔路以及跨鐵路大橋。項目全長11.93公里,高架主路長約5.7公里。其實早在十年前,保定市人民政府建這座橋的想法就有了萌芽。

      京廣鐵路是我國縱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每天有160多輛高鐵、貨運列車在此呼嘯而過。車流不息,保定市民只能“停車駐足不能行,望路四顧心茫然”保定市民的“堵心”也成為了中建交通投資人投資建設這座橋的“初心”。

      經過反復推演驗證,一個采用國際先進同時又內含“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理念的“解堵”方案正式出爐:子、母塔雙轉體法建設。此方法實現對下方鐵路和公路的跨越,通過轉體就位打破橋梁地形、交通、環境等條件的制約,節省工程造價、縮短建設工期的同時,保證過程安全可靠。

      據悉,本次轉體的橋梁主橋長495米,由北向南跨越京廣鐵路21條鐵路線。前期項目同北京鐵路局充分溝通協調,最終確定2019年7月30日凌晨進行大橋轉體施工,使橋梁建設對下方鐵路大動脈交通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萬噸轉盤,空中“芭蕾”,匠心在這里

      項目采用的子母塔雙轉體施工技術中,子塔轉體橋梁長204米,重3.5萬噸,母塔轉體橋梁長度為263.6米、重達4.6萬噸,相當于把山東艦航母懸浮在空中。

      想要讓這個萬噸級的龐然大物旋轉起來,絕非易事,為此,項目的建設者們展開頭腦風暴,最后決定為它裝上一臺直徑6.4米,重達91噸的“大磨盤”。

      大橋能否轉,“磨盤”是關鍵。這個“大磨盤”的學名叫做“轉體球鉸”,它主要分為上、下球鉸兩個部分,它們的接觸面是一個光滑的球面結構,上下球鉸之間可以相互轉動,從而實現橋梁轉體與承重功能,可以說是實現大橋轉體的“軸心”,可承載5.1萬噸重量,相當于約3.5萬臺小轎車的重量,打破了當時轉體球鉸承載力的世界紀錄。保定樂凱大街跨京廣鐵路轉體斜拉橋主跨有240米,采用球面平鉸工藝,為世界轉體橋施工首次使用。

      為解決大噸位球鉸加工運輸困難,項目團隊首次采用高精度鋼結構拼裝工藝,創新設計了裝配式大直徑球面平鉸。為了讓數萬噸的橋梁轉得動、轉得穩、轉得準,技術人員精心打磨制作“磨盤”——采用了高精度球面加工等技術,既顯著降低摩擦系數,又滿足了大承載力設計要求,解決了大噸位橋梁轉體裝置超大承載力、靈活轉動的難題。

      轉鉸制作及安裝精度要求高,轉鉸球面度誤差和高度誤差均不得大于1毫米,且需保證運輸過程安全、結構無變形。為此,項目與北京工業大學等知名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共同探討、研發新技術、新工藝,制定的轉鉸制造驗收標準通過了專家論證,順利完成母塔和子塔上、下平鉸的安裝,為主橋的成功轉體奠定了堅實基礎。

      華麗轉體,飛跨南北,信心在這里

      為確保工程質量,項目團隊創新性地將BIM技術與3D打印技術集成應用,利用3D打印機把BIM模型和各類預制構件直接打印出來,再用等比例縮小的實物展現構件的設計細節,提前發現設計中的“錯漏碰缺”等問題,提高深化設計、模型會審與技術交底等工作效率,使施工過程中的復雜節點直觀化,大幅度降低了現場施工難度。

      為保證480多米主橋跨度實現設計文件所規定的成橋受力狀態和幾何形狀,項目主動與北京工業大學聯合研究,制定了主橋監控檢測方案,提前對施工過程的危險狀況進行預警。

      項目還創新開發了包括隱患排查、重大危險源、特種設備管理等13個模塊的安全管理APP,防止漏點并實現不間斷監測。項目管理人員通過手機或電腦可以實時了解現場安全質量狀況,能夠隨時查看人員工作記錄、整改通知等信息,掌握現場實際情況,這款APP成了項目管理人員如影隨形的電子工具包。

      此外,項目團隊首創的帶肋W型箱梁截面形式與施工技術,實現了混凝土箱梁輕量化,有效降低了上部結構轉體自重;研發的超大噸位轉體橋梁多點聯合稱重技術和配套裝置,解決了超大噸位轉體結構稱重時轉盤應力集中的問題。

      多項“黑科技”是成功信心的基礎,也是助力保定人民實現“通途夢”的橋梁。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項目獲得授權專利28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取得省部級工法4篇,發表論文18篇;完成省部級課題3項,經專家委員會評價,達國際領先水平。相關技術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等省部級獎項11項,先后在40余座轉體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推廣與應用。

      2019年7月30日凌晨,8萬余噸保定市樂凱大街跨京廣鐵路大橋伸展“腰肢”,在經歷了70分鐘驚心動魄的空中“飛越”后,成功轉體,上跨京廣鐵路21股鐵路線,創造了當時世界橋梁建設史上轉體重量、轉體跨度兩項第一。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