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每日速讀!1976年,男子為換奶粉錢,18元賤賣傳家寶,2年后有人出價40億

      發稿時間:2022-12-26 20:49:38 來源: 騰訊網

      1976年,男子懷抱自家六代的傳家寶瓷瓶,走進一家文物商店:“30塊要不要?”老板一看就嗤之以鼻:“最多18塊。”誰知2年后,有人出了40億的高價,只愿買下這只瓷瓶。


      【資料圖】

      男子名叫朱立橫,是揚州機械廠里的一名普通工人,家里雖不是什么大富大貴,但小日子總算還過得下去。

      然而1976年,一場唐山大地震,讓全國上下聞震色變,百姓手里僅存的一點閑錢也在日復一日的防震中消耗殆盡。

      與其他人相比,朱立橫顯得更為艱難一些。

      妻子剛生產完,便病倒了,兒子才46天,因奶水不足而整日嗷嗷待哺。這大人尚且能忍一忍,可剛出生的娃娃,如何忍受得了?

      所以無論如何,也要先解決孩子奶粉錢的問題。

      突然,朱立橫想起家里的某樣東西。

      在母親的床底下,藏有一只梅瓶。自小,朱立橫便知曉家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不管家里再怎么困難,都不能賣了這梅瓶。

      雖然朱立橫不清楚這梅瓶的來歷,可眼瞅著人都快過不下去了,這瓷瓶擱在床底下,說不定哪天余震來了,被砸個稀巴爛也是可惜,倒不如趁現在拿出去換點錢,還能維持一段時間的生計。

      朱立橫沒敢告訴母親和妻子,自己一個人偷偷回到老宅,從母親床底下拖出一只塵封的木箱,確定瓶子完好無損后,便用一塊黑布包起來,趕往鎮上的文物商店。

      朱立橫不懂這梅瓶的價值,但他覺得,祖上傳下來的寶貝,再怎么著也能換來自己一個月的工錢,于是開口要價:30塊。不曾想,這文物商店老板直接把價格對半砍:16塊。

      “老板,16塊太少了,要不你再多給2塊?”

      好說歹說,文物商店老板最終以18塊的價錢,從朱立橫手里買下了這只梅瓶。

      朱立橫拿著這18塊錢,買了一罐奶粉,又買了一些食材,才慢慢地走回家,不料剛打開家門,一把掃帚朝他迎面拍下,耳邊響起了母親的怒罵:“不孝子。”

      原來,朱家祖上曾是朝廷命官,雍正皇帝念其公正廉明,便賞了這只梅瓶。此后,朱家便把這只梅瓶當作傳家寶,一代代傳承下去,到朱立橫手里,已經是第六代了。

      50年代,曾有人向朱立橫的母親提出,愿以18石米交換這只梅瓶。

      18石米,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卻被朱立橫母親一口拒絕,因為她時刻銘記祖訓:任何時候,梅瓶都不可以賣!誰曾想,六代人保管的珍寶,被自己的兒子以18塊的低價賤賣了。

      可讓朱家人更加沒想到的是,原本以為這梅瓶到了專業人士手里,可以體現出它原本的價值,誰曾想接下來的兩年,梅瓶只是換了一個地方,繼續積塵。

      雖然這梅瓶顏色極為少見,可文物商店老板認定了它不過是清朝一個普通瓷瓶,從朱立橫手里買下后,就把它放在展示柜里,之后便沒再理會。

      直到1978年,這只梅瓶才再次出現。

      當時,北京向各省、市、地區召集了一次文物匯報展覽,文物老板認為,這梅瓶顏色出眾,為世間罕見,于是把它也呈報上去。

      在京展出期間,這只梅瓶引起了諸多人員的注意,當中就包括馮先銘。

      馮先銘是故宮博物館陶瓷鑒定專家,他一眼便看出,這梅瓶并非如資料卡上寫的那般,來自清朝,而是源自元代。更甚者,它極有可能是傳說中的霽藍釉梅瓶。

      霽藍釉,始于元代,在明、清流行,是在1280~1300度高溫下一次性燒制而成。因其燒制難度系數大,一旦燒制成功,釉色不流不裂,十分穩定,所以與白釉、紅釉并稱為釉色瓷的“三大上品”。

      雖說現在的霽藍釉瓷有很多,但元代流傳下來的卻是少之又少。

      為了更好地給這只梅瓶斷代,馮先銘找來了行業內的幾名專家一起研究。經過反復確認,他們一致認定,這就是罕見的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據統計,世界上僅存的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只有三件,一件保管在北京頤和園,一件保管在 法國吉美博物館,還有就是在京展出的這一件。

      此梅瓶高43.5厘米,瓶口小瓶頸短,通體呈幽深的霽藍色,瓶身上施有白釉制作的長龍,在追逐一顆火焰寶珠,為三件現存元代梅瓶中體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件。

      消息一出,立馬吸引了諸多收藏家的注意,他們紛紛表示,愿意以高價買下這只梅瓶,甚至有法國收藏家開出了40億的天價,不過文物老板都沒有答應。

      他認為,這樣的寶物,不應該成為外國人炫耀的工具,而應該留在祖國大地,供國人欣賞。

      最后,文物老板以3000塊錢的價格,賣給了揚州博物館。

      曾經,這只代表了元代瓷器燒制最高水平的梅瓶,淪落為無人賞識的擺設,如今,它成為了獨占一廳的鎮館之寶,當中的曲折真是令人難以想象。

      乾隆曾用“落霞彩散不留形,浴出長天霽色青”來形容霽藍釉瓷的清新脫俗。如今,我們依舊可以通過它,欣賞到600年前先人們的智慧和手藝。或許,這就是文物的魅力。

      標簽: 1976年 男子為換奶粉錢 18元賤賣傳家寶 2年后有人出價40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