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全球觀速訊丨【歷史文化】“古蜀繅車”印證南充悠久絲綢史‖李波

      發稿時間:2022-12-18 10:04:39 來源: 騰訊網

      “古蜀繅車”印證南充悠久絲綢史


      (相關資料圖)

      李 波

      2016年5月11日,中國西部國際絲綢博覽會“絲綢源點”奠基儀式暨南充絲綢文化產業園、絲綢特色小鎮啟動儀式在“中國綢都·絲綢第一鎮”南充市高坪區都京鎮舉行。中國絲綢協會會長楊永元、國家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書記李洪彥、中國絲綢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錢有清,以及受邀參加全國繭絲綢產業發展峰會暨全國產銷形勢分析會的嘉賓近400人出席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上,那尊青銅制品的“絲綢源點”標志,其身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與猜測。事后,筆者經多方求證,最終弄清其原件真實身份。原來,它來自遠去的宋代,且造型與繅絲直接相關。

      2016年5月11日,中國西部國際絲綢博覽會“絲綢源點”奠基儀式在高坪舉行(圖片來源:青居古鎮)

      據南充六合集團工會辦公室主任李永春介紹,中國絲綢協會敲定為南充“中國絲綢之都·絲綢源點”授牌事宜后,源點較地點“南六合”就開始了源點標志的構想。“最初,我們準備請專家設計圖案并造型。”李永春說,就在為此集思廣益之時,市上一位領導建議,讓人茅塞頓開。原來,這位領導在閬中出差時,參觀過閬中博物館,該館一件館藏文物的造型,正是反映古時人們繅絲的情形。

      于是,經高坪區人民政府出面,“南充六合”最終將該文物模樣復制,并按比例放大,成為“中國絲綢之都·絲綢源點”的標志。該標志按原文物取名“古蜀繅車”,由一個大子、兩個者繭鍋、返絲的大小子、兩名索緒、返絲女工組成。

      南充市高坪區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絲綢源點”稱號,世界絲綢源點景區因此而得名(南充市文廣旅局 供圖,圖片來源:四川日報)

      “古蜀繅車”從何而來?據閬中市文物局副局長劉富立介紹,閬中博物館收藏的這件文物,為20世紀90年代時,閬中飛鳳鎮一農民上交的。經專家鑒定,該青銅鑄件制作年代為宋代。據上交文物農民講,此件系從當地一古墓中發現。

      “物件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經濟活動,并以銅鑄件的形式保存,十分了得。”劉富立說,鑄件人將繅絲情形作為鑄件內容,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時閬中繅絲業的興盛,再現了南充悠久的絲綢史。

      史載,早在魏晉時期,古南充的絲綢業就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南北朝時,古南充開始實行均田制,并以“永業田”方式作為桑園。《明史錄》載,唐時,山西祿安州進貢的綢緞,所用之絲就自閬中。當年,閬絲織出的保寧水絲花素大綢,遠近聞名。

      清代南充繅絲車間(朱興弟 供圖,圖片來源:四川方志圖庫)

      唐宋時,南充絲綢生產達到鼎盛。當時,全國兩大蠶桑中心之一就是閬中。因此,“古蜀繅車”在閬中出土絕非偶然,它是南充地區源遠流長的繅絲織綢歷史的見證。

      《絲綢源點 南充繭絲綢發展簡史》,南充市商務局編,2019年9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蓬州閑士 供圖,圖片來源:四川方志圖庫)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李? 波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辦公室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網,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標簽: 歷史文化古蜀繅車印證南充悠久絲綢史‖李波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