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jīng)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wǎng)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焦點熱聞】辛棄疾超神的一首《賀新郎》,被贊譽“古今無此筆力”,千年來無人能超越

      發(fā)稿時間:2022-12-13 09:04:54 來源: 騰訊網(wǎng)

      眾所周知,宋詞分婉約、豪放。婉約詞如其名,含蓄深婉、音韻柔膩,讀來令人沉醉。而豪放詞則是在北宋中后期才出現(xiàn),至南宋才大放異彩。


      (資料圖)

      豪放詞之所以豪放,不僅僅在于其詞句上的豪言壯語,而在于其氣象恢弘雄放、其章法如詩如文、其音韻則激越跌宕,種種因素俱都昭顯慷慨恢弘的境界,方才有南宋豪放詞之盛。

      南宋豪放派詞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詞中之龍辛棄疾,辛棄疾的詞作語言章法以文為詞自由鋪陳、音節(jié)韻律激越昂揚、跌宕強烈、風格上則雄闊疏朗、慷慨悲歌,將豪放詞推向了巔峰。

      譬如下面這首《賀新郎》,聲韻有如摩擦,筆力冠絕古今,堪稱古今《賀新郎》之冠:

      "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南宋·辛棄疾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

      《賀新郎》這個詞牌的曲調(diào)是非常沉郁悲涼的,若用入聲韻時曲調(diào)又會變激昂悲壯,因而南宋的豪放派詞人多以入聲韻填此調(diào)。辛棄疾曾寫過很多首《賀新郎》,其中這首《別茂嘉十二弟》被稱為“《賀新郎》之冠”。

      顧名思義,這首詞是為送別詞人的堂弟辛茂嘉而作。但詞中內(nèi)容卻幾乎未涉及送別,反而一一羅列古今“恨事”。開篇就用“鵜鴂”、“鷓鴣”、“杜鵑”三種禽鳥起興:杜鵑啼血、鵜鴂鳴遲暮、鷓鴣送人行,都是悲切號呼之聲。連用三鳥之聲起興,開篇就形成沉重濃烈的悲痛氛圍。

      緊接著便一一羅列古今恨事:昭君幽怨出塞、阿嬌幽閉長門宮、莊姜泣涕送戴媯是三件美人恨事,下闋是李陵降匈奴而蘇武十九年守節(jié)歸漢,送別之際道“一別長絕”之語;以及燕太子丹易水送別荊軻刺秦“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別歌。

      這些典故中的“恨事”:都與遠別故國不能生還有關,馬上琵琶、邊關塞黑、河梁萬里、衣冠如雪、易水蕭蕭、美人幽閉、將軍百戰(zhàn)、壯士悲歌。種種恨事,一一道來,慷慨激昂、悲壯無比。

      緊接著再次回到禽鳥啼聲,若禽鳥知道這些古今恨事,想來啼聲泣下的不是淚而是血了。呼應首句,也將種種恨事的悲痛更推深一層。

      結(jié)尾一句“誰共我,醉明月?”方才回到送別的主題,將以上種種關于送別的恨事歸攏于一句別后的“誰共我,醉明月”,道出送別之恨、送別之悲、送別之痛!

      整首詞為送別而作卻別開生面,羅列古今別恨典故;歸攏于送別主題,卻于每個典故中暗寓家國之恨,實為借送別之事,感古傷今,抒發(fā)不得恢復河山的激憤。

      而詞中語言激烈豪壯、音節(jié)聲韻也有很強烈的摩擦力量、章句跳躍跌宕,將《賀新郎》這個詞調(diào)發(fā)揮到了極致,一句“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讀來蒼涼悲壯,可謂是聲如裂帛,生情并至。

      難怪《白雨齋詞話》評價這首詞曰:古今無此筆力!而王國維也對這首《賀新郎》推崇備至,《人間詞話》曾稱贊此詞:語語有境界,此能品(精品)而幾于神者……后人不能學也!

      標簽: 辛棄疾超神的一首賀新郎 被贊譽古今無此筆力

      責任編輯:mb01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lián)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