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視訊!這8個字的對聯,為何能獲得全國青年書法大賽獎項?你看懂了嗎

      發稿時間:2022-11-27 09:00:19 來源: 騰訊網

      有些人認為,如果想要參加書法大賽并且能入展,就必須寫小字作品,在字數上贏得評委的青睞。于是,密密麻麻地把小字抄寫得很多,但到最后仍然是名落孫山。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幅對聯作品,只寫了8個字,卻成為全國青年書法大賽的一等獎作品,加上落款上的兩個小字,一共也是10個字。有些人認為,這幅作品能獲獎,主要是運氣好。真是這樣嗎?

      下面先看看網友對它的各種說法:一部分人認為,這8個字的書法對聯作品,寫出了隸書應有的雄渾和大氣之感,其筆法生動,字勢表現強烈,在展廳是有視覺沖擊力的,獲獎是必然的。也有人認為,這不是丑書嗎?這樣的字誰都能獲獎,可能是與評委有關系吧。還有人覺得,現在都是這樣寫字,把字寫丑一點,寫大一點,只要評委高興,獲獎不算啥。


      (資料圖片)

      這幅作品真的是丑書嗎?是誰都能寫出這樣的感覺嗎?我看未必。下面一起看看這幅作品有哪些好的方面。

      內容:

      這幅對聯是齊白石曾經寫過的一個集聯,它的內容是:持山作壽,與佛同龕。

      “持山作壽”,出自唐·武三思《奉和過梁王宅即目應制》詩:“愿持山作壽,恒用劫為年。”意思是壽比山高。

      “與佛同龕”,出自釋真凈《滁州全椒塔院鑒上人邀宿草庵》詩:“未能真與佛同龕,且向途中息草庵。”意思是有修行的人,意思是有修行的人,功德甚高,可與佛同龕。

      書體:

      這是一幅隸書作品,它取法于當代隸書,一方面是《石門頌》,另一方面借鑒了《張遷碑》、《好大王》的一些筆意與字形,只不過這位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并沒有完全取法于某一個碑帖,而是進行了揉合,例如它的許多筆畫為了表現氣勢與張合之勢,既有《石門頌》、《大開通》的筆法,也有《張遷碑》與《好大王》的收斂用筆,在書法上形成了收放的態勢,顯現了漢隸書法的藝術性氣象。

      用筆:

      多數筆畫在用筆上主要以中鋒為主,其目的是為了讓點畫更加厚重,這位作者有很強的用筆駕馭能力,他并沒有作用一支新筆來寫成書寫創作的過程,而是選擇了已用很久的毛筆來作為書寫工具,其目的是為了配合用墨,強化筆法,制造書法中的一些蒼茫之感。時而也用側鋒來制造險峻之勢,同時也豐富了書法的各種用筆,如此一來,也不至于顯得用筆上的單薄、欠缺,這是他的聰明之處。

      用墨:

      當代書法很注重書法作品的形式感、整體感和畫面感,它是以前的書法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用墨的方法。這幅作品在用墨上比較大膽,其實說其是大膽,還不如說是自然書寫。在墨法上,它使用了漲墨、枯墨,形成了濃淡干枯的對比關系,在漲墨上,雖然看不到筆鋒,但似乎并不影響對字的辨識,反而還讓書寫更為自然;而枯墨雖為干燥,但筆鋒清晰可見,干枯與漲墨的強烈對比,形成了厚重與輕飄、遠處與近處、空靈與殷實的各種矛盾關系,一方面是自然書寫,另一方面也實現了強烈的對比關系。

      視覺:

      書法展覽的現場效果,最主要的是要讓評委的眼光留下,也就是作品要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評委在評審作品時,由于作品數量很多,評審時間有限,因此,一些有較強視覺沖擊力的作品,往往會走進評委的視線范圍。這幅作品只寫了8個字,但它的視覺沖擊力很強,加上筆法、墨法及畫面感,不得不讓評委留住目光,這一點如果和小字作品來比較的話,它肯定是占優勢的。

      不足:

      盡管這幅作品獲得了全國青年書法展獎項,但它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一是用筆上過于僵硬,沒有把漢隸書法的筆法體現得那么完美,例如“持”字中的“扌”,用筆時不能一次性地完成絞轉和筆鋒變化,是分兩次書寫完成的,顯得死板僵硬。二是字的大小、疏密對比不夠強烈,具體表現在整幅對聯的前兩個字和后兩個字上,它們的大小幾乎是一樣的,沒有變化,要么方,要么長,缺少了書法矛盾關系的表現。“持”和“與”是一樣的,都是方的,“龕”和“壽”也是一樣的,都是長的,中間四個字是最為精彩的。

      標簽: 這8個字的對聯 為何能獲得全國青年書法大賽獎項你看懂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