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天天看點:西班牙鋼琴家馬里奧·阿隆索專訪:我是一個會做麻婆豆腐愛跑馬拉松的上海人

      發稿時間:2022-11-25 07:08:01 來源: 騰訊網

      西班牙鋼琴家馬里奧·阿隆索過去30多年的人生一直在遷徙,他曾在荷蘭、意大利求學,在英國、美國居住,去過的國家超過50個。兜兜轉轉之后,他在2017年選擇定居上海,在這里已生活了5年,在中國北上廣深等各個城市的巡演已經超過100場。現在,他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跟別人介紹自己,總說自己是“上海人”,而在他心目中,上海“是全世界最好的城市,沒有之一”。


      (資料圖片)

      馬里奧·阿隆索

      馬里奧在上海的生活十分簡單,離不開彈琴、做飯、跑馬拉松三件事。他不久前剛在上海保利城市劇院開了一場獨奏音樂會,很快又將啟程巡演。12月4日、明年1月2日,馬里奧將分別在江蘇大劇院和成都音樂廳演出。

      每次巡演日程都很緊張,當地的美食為他打開一個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如今,他愛上烹飪中國菜,最拿手的是麻婆豆腐。過去5年,他不僅參加戈壁110公里的徒步,3次越山向海180公里接力賽,還跑完了3次全馬,22次半馬。“在這里努力奔跑,享受生活,也把音樂分享給更多人。”

      抓住機遇,到中國尋找古典音樂的未來

      2014年,馬里奧第一次來中國,第一場演出就在上海。那時候,他還有點忐忑,不知道中國觀眾會如何反饋,每首曲目結束,他都偷偷瞄一眼觀眾席。

      兩年后,馬里奧開啟了一次中國巡演。他用30天跑完中國21座城市。“感覺每個城市都不一樣,讓我領略到中國之大,中國文化之多元。如果你在意大利生活,南方和北方好像差別不是很大,但在中國,南北文化非常不同,這讓我想留下來,一點點探索博大的中國文化。”

      馬里奧在安吉湖上演出

      留在中國更重要的原因,是馬里奧認準了中國古典音樂市場的前景。“在歐美,音樂廳里都是銀發族,可在中國,有很多年輕人來聽音樂會。他們可能小時候學過琴,后來成為樂迷,也有很多人帶孩子來聽音樂會,因為孩子在學琴。這讓我感受到,古典音樂的未來在中國,我們音樂家要抓住機遇。”

      馬里奧記得,2018年在北京中山音樂堂演出,他一天演了兩場,下午2:30一場,晚上7:30 一場,一天為3000多位觀眾演奏。“太累了,但你被觀眾的熱情支持著完成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挑戰,太瘋狂了,也太令人興奮了。”

      因為疫情,馬里奧有三年沒回西班牙了,雖然想家,但并未感到孤獨。“上海已經成了我的第二個家,我有很多上海朋友,他們很熱情,也很愿意了解我的文化,在上海,雖然我是個外國人,但從來沒感覺自己是外人。”

      今年年初封控在上海,馬里奧取消了不少演出。今年5月4日,他應邀在家中舉辦了一場線上音樂會,有近百萬的樂迷在線觀看了直播。“我演了李斯特、肖邦、貝多芬的曲子,還演了中國曲目《茉莉花》,就用一部手機錄制,在那樣臨時的條件下,我卻收到許多朋友和陌生樂迷的反饋,有人說自己聽哭了,很多人在音樂里相互鼓勵。”

      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演出

      每一次演奏,比起自我表達,馬里奧更關注觀眾反饋。“在我看來,音樂是觀眾、作曲家、演奏者三者的溝通。我覺得,演奏者的作用是在作曲家和觀眾之間架一座橋,所以演奏者自己其實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謙遜地傳遞音樂。”

      24歲起不再參加比賽,唯一的對手是自己

      馬里奧9歲才開始學鋼琴,這對一個職業演奏家來說很晚。

      學鋼琴并非父母的要求,而是他自己的意愿。在學校的音樂課上,他喜歡上鋼琴,于是跟父母說自己想學,父母一開始沒在意。但馬里奧不死心,幾次三番告訴父母,自己真的很想學琴,半年后,父母終于同意了。學琴第一年,馬里奧每天練習兩到三個小時,進步飛速。

      “很多人問我,學好鋼琴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總回答:是熱情,不喜歡就不要學。雖然一位好的老師、一臺好的鋼琴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熱情。我剛開始學琴的時候,并沒想過要當一個職業鋼琴家,就像你喜歡做飯,一開始也不一定立志成為米其林餐廳大廚。但你的熱情,會引領你去往你沒想象過的地方。”

      馬里奧·阿隆索

      學琴之路上難免遇到挫折。12歲第一次參加鋼琴比賽,馬里奧就遭遇失利。大約西班牙人天生“佛系”,老師和家人并沒給馬里奧太多壓力。“在西班牙,比賽很少,而且大家總覺得,你成功了很棒,失敗了也很酷。”

      后來馬里奧先后赴荷蘭和意大利求學,同輩競爭越來越激烈。“那時候,好像大家都在參加比賽,第一第二第三,總是要分出高下。”在拿過15個國際及國內鋼琴比賽大獎后,尤其是2006年,在整個拉丁美洲最具影響力的“巴拿馬國際鋼琴大賽”一舉奪冠并被授予金牌。馬里奧很快厭倦了比賽,并在24歲時做出一個決定——不再參加任何比賽。

      “8.9分和9.3分之間,有多少差距呢?在我看來,都很好,只是不一樣的好。我那個時候意識到,我不能被分數定義。因為你在準備肖邦鋼琴比賽時,你是在關心比賽,而不關心肖邦。很多世界一流的鋼琴家幾乎不參加比賽。”馬里奧說。

      對馬里奧來說,唯一的比賽,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賽。這場比賽,他幾乎每天都在進行。“每一場演出之后,哪怕很成功,贏得持續不斷的掌聲,可對我來說,沒有一場演出是成功的,也沒有一場演完我是可以驕傲的。每一次演完,我總是沉浸在嚴肅的自我審視中,反思著每一個可以提高的細節,告訴自己下一場演出要如何更好。演奏家就是這樣,總要刻苦,不斷提高自己,為作曲家和觀眾提供更美妙的體驗。”

      奔跑起來,跟上海一起快速成長

      16歲在荷蘭留學時,馬里奧就認識了不少中國同學。那時候大家聚會,今天去西班牙餐廳,明天去中國餐廳,漸漸他就愛上了中國菜。

      “中國菜是一門藝術,火候如何掌握、調料放多少,很難拿捏,需要一點天分。”馬里奧的天分在于,一道菜只要吃過,他就能基本還原,不需要跟著食譜做。因為吃素,他自己發明了素食版麻婆豆腐,用云南產的菌菇切成末,代替肉糜,別具風味。

      “我覺得中國菜、中國繪畫、中國音樂都是相通的,非常寫意,就像水、像風,不固定、不刻板,是流動的,變化的。”馬里奧說。他在中國演出,經常演奏西班牙作曲家法雅和格拉納多斯的作品,總能獲得中國觀眾的喜愛和共鳴。“法雅的作品,有弗拉明戈元素,熱情奔放,而格拉納多斯很像肖邦,浪漫詩意。我以前覺得中國人很內斂,后來發現,我認識的很多中國人,也和西班牙人一樣熱情、浪漫。”

      和做菜時隨心所欲的自由不同,跑馬拉松是一項需要長期系統訓練,需要自律和耐力的運動。跑步時,馬里奧說自己腦子里什么也不想。“剛開始的三五公里你可能還能思考,但后面越來越辛苦,你會進入一種冥想的狀態,十公里二十公里后,開始感到痛苦。到了三四十公里,覺得快‘死’了,但熬過最痛苦的階段,終點站就在前方。”

      馬里奧在跑溫哥華馬拉松

      在馬里奧看來,鋼琴生涯也是一場馬拉松,演奏家是一項終身職業,必須要用自律保持良好的狀態,這樣到了40歲、50歲,甚至80歲,還能繼續登臺演出,繼續往前探索。

      過去5年,馬里奧見證并驚嘆于古典音樂在中國的普及。他發現,在二三線城市也新建了許多一流的音樂廳,觀眾進劇場的意愿和觀演素養有了飛速提升。

      馬里奧說:“在中國,這樣的巨變只需要短短5年時間,太不可思議了。而上海在過去5年的變化,也令我感到難以置信。在一個飛速發展的城市里,我自己也要奔跑起來,保持開放、創新的姿態,跟城市一起成長。”

      標簽: 西班牙鋼琴家馬里奧阿隆索專訪我是一個會做麻婆豆腐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