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因離婚而上熱搜的她,決定凈身出戶

      發稿時間:2022-12-08 17:59:18 來源: 鳳凰網娛樂

      董竹君

      「我對人生的磨難并沒有抱怨,只是對愛有些遺憾。」


      (資料圖)

      13歲被賣入青樓,看盡人間冷暖;15歲逃出地獄,成為督軍夫人;34歲離婚帶著4個女兒艱難度日;從一無所有到商界大佬.....

      故事女主角董竹君,上海錦江飯店的創始人,用一生書寫了一段“女性反抗”的傳奇經歷。

      她在自我傳記——《我的一個世紀》里寫道:“我從不因被曲解而改變初衷,不因冷落而懷疑信念,亦不因年邁而放慢腳步。”

      01

      夜色中,董竹君丟下首飾和行李箱,翻過上海長三堂子,一躍鉆進一輛黃包車,消失在皎皎月光中。

      夜幕中,她不斷回頭望去,此時,一個13歲的小姑娘向她走來......

      她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長嘆一聲,閉上了雙眼。

      董竹君,幼名董阿媛,1900年出生于江蘇海門市東灶港鎮閘橋村,父親是黃包車夫,母親是給別人洗鍋刷碗的傭人。

      “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形容這個家庭不為過,在這亂世,活得連狗都不如。因為營養不良,董竹君的弟弟和妹妹先后夭折。

      13歲那年,父親因過度勞累病重,花光了家里的積蓄,萬般無奈,董竹君被抵押給長三堂子,做3年清倌人(只賣藝不賣身),換300大洋救命錢。

      董竹君自小就生得標致,再加上唱歌好聽,很快就成了紅角“小西施”。

      慕名而來的那些大爺、公子們,看著初長成的董竹君,就如餓狗見了肉骨頭,心里生出了無限的遐想,眼里流露著無恥的欲望,嘴角掛著明晃晃的哈喇子。

      董竹君心里清楚,賣藝不賣身只是為了穩住自己的借口。等成人了,青樓一定會逼著自己接客。

      從清倌人淪為妓女,董竹君怎能忍受,她一直在盤算著逃跑計劃。

      在這個節點,夏之時出現了。

      少女情懷總是詩,董竹君也不例外。

      夏之時威名震震,和蔡鍔齊名,24歲就當上四川省都督,再加上為作掩護才來青樓,舉止文雅,不入俗流,她對他一見傾心。

      后來董竹君回憶這段時光時說:“我對鏡自照,暗自歡喜,自覺相貌配得上愛國英雄。”

      夏之時愛慕董竹君才藝,交談中,知道她讀過一點書,并且言談之間頗有見識,便打心眼兒里喜歡。

      兩情相悅后,夏之時對董竹君說:“我要你和我結婚,救你出去。”

      以夏之時的地位與財力,為她贖身易如反掌,但董竹君并未被感情沖昏了頭腦,她知道彼時自己地位低下,若是被夏之時贖走,和一件商品有什么不同?

      于是,她對夏之時說:“哪天你不樂了,說我是你拿錢買來的,我該情何故堪,何故與你共處?”

      兩人約法三章:第一:不做小老婆;第二:日本讀書;第三:結婚后,夏之時管理國家大事,董竹君主理家務。

      計議已定,兩個星期后,董竹君最終仰仗自己的膽量和智慧,夜半冒險逃出了長三堂子。

      這時,夏之時27歲,董竹君15歲。

      董竹君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華麗轉身:從青樓女子做上督軍夫人。

      有得必有失,這是她董竹君第一次為自由和獨立逃脫。

      她在后來的自傳里說,這一次對自由的體會,永難忘懷。

      02

      婚后,董竹君就讀于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僅用4年修完了所有課程。

      她的讀書先生給她取了個新名字叫“董篁”,字“竹君”。

      自此,董阿媛就成了董竹君。

      然而,好的時光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溜走。

      隨著時局的變化,夏之時不得不回到中國,回到四川。而董竹君也不得不去面對那個關系錯綜復雜,思想封建守舊的婆家。

      怕歸怕,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好在自小受盡磨難的董竹君,也不是個可以任人宰割的小綿羊。

      高情商的她,決定先買一大批洋貨作為見面禮,分給家里的大大小小,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還有家里的伙計丫頭,人人都有份。

      盡管謹慎小心,但是,董竹君的出身終是梗在他們關系中的難言之隱。

      在這種有身份有地位的封建大家族,還是過不了長輩的那一關。

      夏之時的母親對兒子放出狠話,“一個賣唱的只配當個姨太太罷了,你趕緊給我取個正房回來。”

      董竹君知道送禮只能緩解燃眉之急,要贏得人心,還是得靠實力。

      從那以后,董竹君在夏家的日子里,對家里長輩恭恭敬敬,對同輩刁難,也處處忍讓,打理家里的一切。

      董竹君每天從早忙到晚任勞任怨。學縫紉、繡花、燒菜、洗衣、招待親友,教子侄們讀書,幫總管上賬等樣樣都做,將夏家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條。

      漸漸地,董竹君的干練和付出,夏家人看在眼里,也明了在心里。

      夏家人正式接納了她,還為倆人重新舉辦了婚禮。

      然而,和很多夫妻一樣,婚后的生活在每日的柴米油鹽的浸染中漸漸失去了最初的甜蜜。

      夫妻間的矛盾也逐漸在婚后生活中凸顯出來。

      1927年,夏之時被免去職務,從督軍變成閑人,意志消沉的他開始以搓麻將和抽鴉片煙度日。

      整個人脾氣變得非常古怪。董竹君患肺病避嫌的三個月里,從未去看望她。

      后來董竹君生下了他們的第三個孩子,夏之時也不聞不問。

      這一年,他們的大女兒夏國瓊出麻疹有生命危險,董竹君整整熬了40天,女兒才無大礙。

      這邊的夏之時卻一味指責董竹君因為照顧女兒耽誤了家務。

      董竹君明白兩人早已形同陌路,無論從生活習性,愛好興趣找不到共同點,一陣思考后決定離婚。

      她把兒子留給了丈夫,自己帶著四個女兒遠走上海。

      要知道,軍閥官員更在意的是名聲,董竹君攜娃出走登上各大報紙,夏之時受到了奇恥大辱。

      但又能怎樣呢!夏之時只能去苦勸,希望董竹君能夠回頭。

      苦勸的結果是什么呢?

      董竹君提議,先分居五年,五年后看誰好誰壞,再說。

      夏之時認定董竹君在瞎折騰,還嘲笑她,“你董竹君要是能在上海灘站住腳,我夏之時用手板心煎魚給你吃。”

      就是這句傷人也刺激人的狠話,董竹君帶著四個女兒開始了她真正的上海灘單飛傳奇。

      03

      在上海灘的最初幾年,董竹君還沒有找到感覺,做什么賠什么,賠到后來她甚至一度混跡賭場,想靠賭來翻本。

      這時,董竹君的二叔鼓勵她辦紗管廠。好在,董竹君在四川曾開過織襪廠和黃包車公司,有些經商的經驗。

      董竹君將家產變賣之后,僅剩800塊錢。她找到戴季陶在他的幫助下,董竹君遠赴菲律賓,一次就招來了一萬塊的股資。

      有這一萬塊資金,董竹君的紗管廠隨即來了個規模翻番,至于盈利賺錢那就更不在話下了。

      大概是命運有意要磨礪這個女人。

      就在前途一片大好時,1932年一二八事變突然爆發了。侵華日軍進攻上海閘北,結果董竹君的紗管廠讓日軍炸了個片瓦不剩。

      就這樣,一夜之間,董竹君又回到了原點。

      在尋求翻身的那段時間里,董竹君是個堅硬的女人,為了生活,即便把家里能當的東西全當完了,她也從未想過要向命運低頭。

      就在山窮水盡的時候,一個名叫李嵩高的四川土豪慕名找到了董竹君,他很欣賞督軍夫人,愿意資助兩千元幫其東山再起。

      也可能是歷經挫折,輝煌的時運終于到了,拿了這筆在當時不算小的錢后,董竹君一發不可收拾。

      04

      1935年3月15日,錦江川菜館正式開業。開業初期,因為飯店的各種問題,董竹君沒少操碎了心。

      飯店沒有執照,董竹君便四處奔走辦理營業執照;顧客因為堂差的事情與飯店職員發生了沖突,董竹君委婉地道歉、解釋。

      董竹君再三囑咐店員,想要在上海站穩腳跟,就必須要能以謙遜的態度為人處世。否則,一旦成為別人的眼中釘,那今后的日子便再也無舒坦可言了。

      憑借自己的名聲與過硬的品質,錦江小餐生意興隆。

      一時間,借督軍夫人的名片,錦江飯店名流薈萃之地,連卓別林到訪上海時,都特意點名要吃董竹君的香酥鴨。

      見生意越來越火爆,董竹君開始尋思飯店擴建,但租界的牌照很難搞。

      那時,上海灘三大亨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也經常來錦江吃飯,等了10分鐘也沒排上座位,杜月笙憤怒地對店員喊道:把你們老板叫出來。

      可見到董竹君后,杜月笙非但不生氣,反而還花掉了幾十萬。

      在交談中,杜月笙得知董竹君有開分店的想法,于是就決定投資。

      可董竹君卻有些猶豫,畢竟杜月笙的背景太過于復雜,而自己只想做干干凈凈的生意。

      可是她也知道杜月笙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既然他已經開口,自己自然沒有辦法拒絕。

      就這樣杜月笙投資了幾十萬在自己所開辦的娛樂場所中,開辦了錦江川菜館的分店,二人都是非常聰明的生意人,生意做得如火如荼,賺得盆滿缽滿。

      1936年初,在錦江川菜館的基礎上,董竹君趁熱打鐵又開出了錦江茶社。

      她以公開招聘的方式給錦江茶室配置了女服務員的做法轟動了整個上海灘。

      人們在談論女性是否能拋頭露面的同時,對董竹君也開始有了流言蜚語。

      董竹君的命運也因此在這些人反感和厭惡中跌宕起伏。

      幸運的是,她的思想和路線卻從未因此而改變過,她的事業和理想竟在狂風暴雨中成長了起來。

      聊到這里,董竹君成就了上海灘的傳奇,那是不為過的。

      但她的故事到這里還沒有結束。

      05

      有人說董竹君真傻,可她卻說為了國家,自己無論奉獻出什么都再所不惜。

      1937年抗戰爆發,813淞滬會戰打響,年底上海淪陷。

      眼看日軍很快就會占領租界,董竹君的另一面又展現出來了,舍得而不茍且。

      她放下自己辛苦打拼多年的事業,帶著四個女兒流亡去了菲律賓。

      她在兇險的亂世帶著女兒活了下來,并一路輾轉最終回到了抗戰勝利后的上海灘。

      回到上海灘之后的董竹君,不僅洞察時事,而且甚有舍得的高境界。

      1951年6月9日,董竹君將錦江川菜館和錦江茶室合二為一,掛牌成立了新中國第一個國賓館——錦江飯店。

      錦江飯店的聲譽盛隆,是董竹君將自己名下市值逾15萬美金的資產全部無償捐獻給國家的結果。

      后來,董竹君在浩劫中也是飽受折磨,但最終她還是挺了出來。

      于是,董竹君在這個嶄新的時代里找到了存在的理由。

      看著她在渾濁世道里掙扎向上,在看似絕望的環境里追求著幾乎不可能的理想,她敢于和惡勢力說“不”,更樂于為她信奉的理想和主義傾囊相助。

      對她來說,九十七歲的人生雖然磨難不斷,但終究是傳奇的。

      1997年,董竹君逝世,享年97歲。

      董竹君這個走在時代前列的進步女性卻以為理想從一而終而成為眾人欽佩的楷模。

      女性的堅韌和細膩在她身上化成了對信念的堅守和呵護。

      臨終前她囑咐在葬禮上播放《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這首歌是她與夏之時逃離到日本后,每天都聽的歌。

      她曾坦言道,“我對人生的磨難并沒有抱怨,只是對愛有些遺憾”。

      當最純真的眼眸重新回到身上時,董竹君又成了那個崇拜英雄的少女,期待夢想降臨到自己身邊。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