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周莊有戲|一茶一坐一出戲 這一刻最江南

      發稿時間:2023-04-28 13:23:01 來源: 中國網旅游

      一茶一坐一評彈,在這一刻最江南!

      入夜后的周莊,換上了霓裳,如果19點時分正好走過古牌樓,便能看見人群中紅色古裝的美人們翩翩起舞,引得游客駐足驚呼,而這,僅是夜周莊的開場白。

      在旁邊的四季周莊舞臺上,經典的《四季周莊》實景演出在每晚8點準時和觀眾見面,這臺夜周莊中重要的“大戲”自2007年首演以來,已然成為向世界展示江南水鄉風情與傳統人文之美的重要窗口,一個小時的演繹時間里,邂逅周莊變幻的四季和水鄉古鎮生活的精彩,令人想不到的是,強大的演員陣容,卻大多數是當地居民玩票“客串”,從表演嫻熟的技巧來講,那是“業余里面最專業”的感覺。


      【資料圖】

      這片文化底蘊厚重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國戲曲之祖--昆曲。藝術來源于生活,昆曲是當地音樂、歌舞、語言相結合而生成的一個聲腔劇種,它與印度梵劇、古希臘悲喜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述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它沉淀了我國古代文學、音樂、表演等各種文學藝術的精華,其扮相高雅優美,唱腔細膩軟糯婉轉。

      明代萬歷年間,是昆曲在當地發展的爆發時期,據記載,僅蘇州地區,昆曲專業演員就有好幾千人,演出場合不局限于某個場所,而是家里或是鄉間,或是船上,都能演,在大型的的演出中,還出現了“萬余人齊聲吶喊”的盛況,如同現在的巨星開演唱會般,除了粉墨演出之外,各個階層和職業都可參與昆曲清唱,風靡各地,在當時,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文化現象。

      由此可見,《四季周莊》演出陣容中的“業余選手”們,其表演天賦是“基因遺傳”,是骨子里的文化傳承,再有后天的熱愛與創新精神,才有了《四季周莊》演繹的精彩。

      走進古鎮的夜,在水邊、在船上、在街巷,在特定的時間里都會遇見古裝表演,晚風溫柔的江南水鄉里,光影絢爛,沉浸式夜游,讓體驗感升級,帶給游客最美好的周莊夜。

      在古鎮北市街上的古戲臺,是周莊又一“看戲”的必去之處,每天從白天到夜晚的好幾場戲曲表演,是古鎮原住民和游客欣賞和體驗傳統藝術之美的文化空間,觀眾臺下一壺阿婆茶,古戲臺上水袖輕盈,臺步婀娜,淺唱低吟的水磨腔婉轉輕柔,盈盈繞繞,曲曲訴衷腸。

      這座建于2001年的古戲臺,由古戲臺和走馬樓觀演樓、展覽館為主體,建筑格局如北京的四合院,戲臺座南面北,臺中心是由四百二十只木雕鳳凰盤旋成復盆狀,叫“鳳凰藻井”這是古代利用共鳴原理筑成的“高級音響”。收錄的聲音婉轉動聽,這座古戲臺自建成,就成為了古鎮藝術的焦點,也承載了古鎮戲曲文化活動的每個精彩瞬間,匯聚名家名角熠熠生輝。

      古鎮的街巷深處,還有著韻味純粹的吳儂軟語江南調--那便是評彈,中市街的聚賓樓, 是古鎮上品茶欣賞評彈的好去處,面向觀眾的表演臺,一桌兩椅,儒雅的男子身著長衫,手握三弦琴,女子旗袍裹身,端莊大方東方韻,懷抱琵琶半遮面,一開口,便是江南柔情。評彈,發源于蘇州,已有著400年代歷史 ,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茶一坐一評彈,在這一刻最江南!

      周莊,以古鎮為背景,以水鄉為劇場,做足“戲份”吸粉,將演繹藝術植入古鎮的肌理,讓游客在“古鎮有戲”中體驗一次難忘的文化之旅。

      周莊,將文化賦能旅游,以藝術展現傳統,周莊有戲,出出(處處)精彩!(尤紫璇 周宣)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