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千億農險助力打好“麥子保衛戰” 高速發展下虧損問題何解?|全球新要聞

      發稿時間:2023-06-13 16:55:08 來源: 界面新聞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麥熟一晌虎口奪糧”,夏季麥收時節對于農業異常寶貴,今年五月的“爛場雨”讓“中原糧倉”河南的麥田出現倒伏、發霉等情況,農戶損失嚴重。

      在本次突如其來的連綿陰雨中,保險又一次發揮保障作用,為農戶的收入兜底。作為近年來發展快速的財險種類,農險如何在“天災”中發揮作用?目前還有哪些發展阻礙?


      【資料圖】

      農險如何保障農戶?

      根據河南銀保監局下發的通知,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要求各保險機構做好災情摸排,提高理賠效率,嚴禁拖延賠付、降額賠付和無正常理由拒絕賠付。

      自災情發生以來,河南省內多家險企積極開展行動,平安產險河南分公司緊急啟動農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農險大災工作組。據統計,平安產險已摸排200萬畝小麥種植地,并接到農戶報案1700筆,共計回訪客戶12萬戶次。

      河南省三農風險保障主力軍中原農險升級十大夏糧理賠服務舉措,其中包括簡化理賠流程,取消氣象證明、特殊案件審批、超萬元客戶身份證明材料等。據了解,中原農險2023年承保河南省97個縣區冬小麥3473萬畝,覆蓋農戶348萬戶次。

      中原農險農業保險部副總經理侯盛楠介紹,目前已投入查勘與保障人員1548人,聘請各類農業專家412人,發動23137名協保人員參與踏查摸排,投入防災減損資金2100萬元,投入各型無人機210架,匹配高分衛星影像解譯實地采樣300余份。

      人保財險河南分公司、中華財險河南分公司等保險機構也都積極響應,第一時間開啟了綠色理賠通道服務,加快小麥定損進度,最大限度減少農戶損失。

      與河南罕見的多雨對比的,是云南的高溫熱害和干旱。

      為降低云南農民的損失,人保財險昆明分公司適當簡化理賠手續,開辟綠色通道,應賠盡賠,應賠快賠。并利用高科技手段,調用8臺查勘專用車,奔赴旱災嚴重地區,運用GPS定位工具、測產工具、移動查勘APP、無人機等科技手段進行現場實地查勘,加快查勘理賠各項工作。

      截至目前,干旱造成人保財險承保的小麥、玉米、水稻、馬鈴薯大面積受損,涉及農戶戶次298戶,受災面積1992畝,已賠付金額19.76萬元。

      快速增長下虧損問題待解

      農險雖然不是財險的主流業務,但是近幾年的發展速度之快讓業內側目。

      2022年,我國農業保險原保費收入達到1219億元,達到歷史新高,同比增速25%,近幾年維持了20%的高速增長態勢。2023年以來,農業保險繼續保持高歌猛進。數據顯示,今年前四月,財產險公司經營的農業保險原保費收入517億元,同比增長29.6%。

      在產品上,我國農險已發展出三類產品,一類是傳統的一戶為單位投保,原則上也是一戶為單位理賠;第二類是氣象指數保險,以一個區域的某一個或者幾個氣象指數(例如,降雨量、低溫、高溫等指數)的數值確定賠償與否,如小麥天氣指數,柑橘低溫指數保險等。第三類是保險與其他行業嫁接產品,例如“價格保險+期貨”,“收入保險+期貨”等。

      從頭部險企的業務中可以發現,農險的表現可圈可點。如中國人保2022年財報顯示,農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20.54億元,同比增長22.0%;承保利潤24.19億元,這也是非車險中利潤最高的險種。太保產險的農險業務收入也同比增長32.7%,承保利潤上漲近7倍,綜合成本率進一步優化。

      但農險的發展并非財報中顯示的一帆風順,“靠天吃飯”導致的虧損時有發生。有財險公司地方分公司高管向界面新聞表示,農險對于他們是“進也不是,不進也不是”。“比如21年延安蘋果受災,農險承保虧損嚴重,一個公司可以虧百萬,第二年就沒人再愿意承保了。但是不承保就相當于把市場讓給別人,這對公司長期發展不利,因此是比較兩難的。”

      對于這種現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所長庹國柱教授向界面新聞表示,這其中的癥結在農險產品定價制度和機制不完善。“定價需要的數據采集很難,加之目前的定價模式‘公司定價+地方政府議價’,這種博弈的結果導致產品定價并不公平合理。保險公司又因為地方政府的‘應收保費’擠壓,積累的‘應收保費’有的省已經超過當年的保險費總收入。這樣,保險公司在費率厘定方面受到擠壓,實收保費又因為難以解決的”應收保費“而再次縮水,保險經營虧損就成為”大概率“了。”

      據庹國柱計算,即使“應收保費是10%”,按照銀保監會的費率公式,目標賠付率是75%的話,2013-2022年10年,保險經營有六年是虧損的。只有四年是盈利的。

      “目前盡管在招投標上各公司都在努力競爭,爭取地盤。但是拿到資格得到地盤之后,因為政府砍價和‘應收保費’問題,保險公司在無奈的情況下,只好挑選業務了,風險小的地區就樂意承保,風險大的地區就盡量少保。即使承保,災損較大的年份就會在理賠的時候‘做文章’,盡量‘壓賠’,最終受到利益損失的是農民。這就是農險市場亂像的機理、邏輯和后果。在這種環境下,農險的高質量發展必然受到制約。”庹國柱進一步指出。

      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庹國柱建議盡快啟動《農業保險條例》的修訂,嚴格規范地方政府在政策性農業保險活動中的行為,同時也要將現在公司和政府“協議定價”制度改為政府統一定價制度。同時設立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管理機構,免去公司的負擔和地方政府的麻煩。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