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沒有每天排便就是便秘?專家詳解便秘誤區 世界快看

      發稿時間:2023-02-13 13:23:47 來源: 中國網

      央廣網北京2月13日消息 便秘雖然不危及生命,但其癥狀和痔瘡、肛裂、直腸脫垂等并發癥會對生活質量產生明顯負面影響。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便秘危害更嚴重。

      如何認識便秘?跳出認知誤區很重要!上海市衛健委微信公眾號發文,邀請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的顧志堅主治醫師,帶大家走出便秘誤區。

      誤區一:沒有每天排便就是便秘?


      【資料圖】

      醫學上對于正常排便有明確定義,即1周≥3次,每天≤3次大便,排便不困難,大便性狀正常。

      因此,對于每周排便少于3次,大便干硬,排便費力或有阻塞感的才考慮屬于便秘。

      誤區二:宿便是健康的罪魁禍首?

      醫學上沒有宿便這一概念,但有研究表明,便秘人群與正常人群的腸道菌群之間存在差異。

      腸道菌群有影響人體營養吸收、抗菌、參與機體代謝、增強免疫等方面的作用。

      有研究顯示,腸道菌群紊亂與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眾多疾病有關。對人體產生危害的是便秘本身,而不是用來偷換概念、危言聳聽的“李鬼”——宿便。

      誤區三:僅靠中藥調理就能治愈便秘?

      引起便秘的病因目前尚無定論,醫學上把持續6個月以上的便秘定義為慢性便秘。相對于慢性便秘,短期便秘往往有明確原因,比如緊張焦慮的精神情緒、忙碌的工作生活、生活環境變化、辛辣刺激的飲食、氣候溫度改變等。

      通過自我調節及藥物治療等手段,短期便秘往往可得到有效解除;而大多數慢性便秘患者需靠藥物維持,即使得到適當的藥物治療,仍有10%-20%患者無法取得滿意療效。

      誤區四:通便產品肯定天然無害?

      市場上有許多非處方通便產品,打著“中藥無害”的幌子進行推銷,其中多含有蒽醌類成分的大黃、番瀉葉。

      研究表明,長期使用蒽醌類瀉劑可加重便秘,這就是人們經常碰到的服用時間越久效果越差的原因。此外,通便中藥何首烏還可能造成嚴重肝損害,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保健方法:生活調節是安全而基礎的保健方式。

      一般建議每人每日攝入膳食纖維25-35克,每日至少飲水1.5-2升;根據年齡和個人情況適度運動;建議養成在晨起或餐后2小時內排便的習慣,排便時集中注意力,減少看手機等外界因素的干擾;座便時可利用踩腳凳改變體位,更適合排便。

      出現便秘時,建議前往正規醫院就診,由醫生選擇合適的藥物,亦可采用按摩導引、艾灸、針灸等中醫外治法。

      來源:央廣網

      作者:

      責任編輯:馮崢

      標簽: 慢性便秘 藥物治療 主治醫師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