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交流是動物最重要的通訊方式之一,通常被用于求偶、捕食等行為中,對動物的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地史時期,動物的聲學交流行為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遠古世界的聲學景觀面貌又是如何?由于聲音無法直接保存在化石記錄中,長期以來,科學界對此的了解非常有限。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許春鵬在研究員王博和研究員張海春的指導下,建立了首個化石直翅目形態特征數據庫,以中生代的螽斯化石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該類群關鍵的聲學形態特征,并重建了其鳴聲頻率的宏演化歷史。研究結果揭示了中生代螽斯的聲學行為的演化,為昆蟲和早期哺乳動物的聲學共演化假說提供了證據,也為動物的聲學演化機制和中生代的聲學景觀提供了新信息。近日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
【資料圖】
在動物界,直翅目昆蟲是現今多樣性最高的鳴聲生物,包括我們常見的蟋蟀、螽斯、蝗蟲等。在直翅目昆蟲已知的大約三萬個物種中,至少有16000種以聲學交流作為其主要的通訊方式。其中螽斯(俗稱“蟈蟈”)可以利用前翅間的相互摩擦發出聲音,依靠前足的聽器(鼓膜)接收聲音信號。螽斯在中生代非常繁盛,是動物聲學演化研究的理想類群。
在檢視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德國黑森州立博物館等地館藏的直翅目化石標本后,研究團隊建立了螽斯化石的首個形態特征數據庫,并根據生物物理模型,對中生代螽斯的鳴聲頻率進行了系統重建。對南非和哈薩克斯坦標本研究發現,早在三疊紀中期螽斯就已經可以發出高頻的鳴聲(12~16kHz),這也是整個動物界最古老的高頻聲音記錄。進一步的數據庫分析表明,中生代螽斯已經演化出極高的聲音頻率多樣性,并已經具有明顯的聲學生態位分區現象。聲學生態位分區的出現,可以極大地降低聲音交流時其他聲學信號的干擾,提高聲音交流的效率。高效的聲音交流能力很可能是中生代早期螽斯輻射演化的驅動因素之一。
研究發現了迄今最古老的昆蟲聽器和復雜聲學行為。在侏羅紀鳴螽化石中發現了保存精美的聽器。無論是在大小、位置還是在結構上,它們和一些現生螽斯的聽器幾乎一樣。它們分別位于一對前足的內側(后側)和外側(前側),由內部橢圓形的硬質鼓膜板和包圍在其外側新月形的軟質鼓膜組成。這種結構表明其可能以硬質的鼓膜板為支點,形成杠桿結構以大大提高聲波的傳導效率。綜合鳴器和聽器的證據表明,早在侏羅紀雄性螽斯間的復雜聲學行為,例如爭斗和領地行為等很可能已經出現。
研究揭示了中生代螽斯的類群轉換和聲學演化。在早—中侏羅世,螽斯類群發生了明顯的類群轉換現象:原本占據主導地位的哈格鳴螽科昆蟲開始衰落,鳴螽科昆蟲開始崛起。中生代哈格鳴螽科昆蟲的鳴聲頻率在4~16kHz近乎均勻分布,鳴螽科昆蟲的鳴聲頻率在4~8kHz和12~16kHz兩個范圍內雙峰分布。高頻鳴聲有利于躲避捕食者的探查,但傳播距離較近;低頻鳴聲易被捕食者探查,卻能夠傳播更遠的距離。鳴螽科昆蟲叫聲頻率的雙峰分布表明,每個種類在“傳播距離”和“躲避探查”之間根據自身需求和特點更好地權衡,避免了既容易被探查又傳播不遠的情況。此外,螽斯前翅聲音輻射區域的變化也說明了從中—晚三疊世到中侏羅世,其發聲能力有了明顯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成果為螽斯和早期哺乳動物的聲學共演化假說提供了證據。與其他脊椎動物相比,現生哺乳動物具有更高頻的聽力范圍和更靈敏的聽覺能力。在爬行動物占據主體生態位的中生代,原始哺乳動物很可能利用聲音進行定位獵物和偵查捕食者。善于鳴叫、體型碩大的螽斯可能為早期哺乳動物提供了理想的食物來源。并且,該研究發現的中生代螽斯的類群轉換在時間上恰好對應了早期哺乳動物的輻射事件。因此,早期哺乳動物很可能對螽斯的演化產生了定向選擇作用;反之,螽斯高頻聲音的出現可能也促進了早期哺乳動物聽覺能力的提高。
基于以上成果,該研究為中生代的聲學景觀提供了新認識。研究發現中生代聲學景觀與現代完全不同:在三疊紀由昆蟲尤其是螽斯的鳴聲占據主導;早侏羅世青蛙和晚侏羅世鳥類的出現帶來了新的聲音;直到白堊紀,森林中的聲學景觀才接近現代面貌。隨著各類鳴聲動物類群的輻射演化,中生代陸地生態系統的聲學景觀面貌逐漸復雜化。“研究成果不僅強調了昆蟲間交流的生態學意義,初步揭示了中生代的聲學景觀,并且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聲學生態位分區及高頻的聲學交流是如何影響動物進化的。”許春鵬說。
來源:光明日報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責任編輯:馮崢
- 世界熱資訊!螽斯化石揭示中生代聲學景觀的演化
- 全球觀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2022年度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
- 滇池鷗趣
- 伊朗外長:已為恢復伊核協議做好準備
- 環球快訊:本地游復蘇顯著,旅游平臺北京周末景區門票預訂激增
- 【熱聞】中國新任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中歐關系也可以“無上限”
- 世界熱消息:家庭醫生線上線下診療不斷線,“自己感染過更理解居民感受”
- 焦點快看:他蘸了5次墨創作了一幅草書作品,獲得書法一等獎
- 熱資訊!這樣的全賭原石,行家也不敢輕易下手,切開后引來一陣尖叫!
- 視焦點訊!李亞鵬陽了,王菲連夜被罵了34141次
- 天天要聞:淺評孤獨搖滾:平淡中透露出的,是改變,是生活的美好
- 天天熱點評!00518期Pixiv站人氣熱榜二次元美圖精選
- 速遞!【漢化】瑪茜日記:三座神廟
- 【環球新視野】令人失望但正常的國產改編水平
- 【熱聞】天鵝在三門峽黃河濕地嬉戲
- 【天天聚看點】平頂山:服務加碼 項目提速
- 【時快訊】河南省巾幗科技創新創業大賽 鄭州4家企業獲佳績
- 鄭州市2022年度社科學術年會開幕
- 一條南北“大動脈”串起晉豫鄂
- 日本2023財年防衛預算大增引發擔憂
- 熱點!暖心!懷柔楊宋鎮80歲以上老人收到健康包
- 天天快播:余藥共享,鄰里互助,南苑街道一居民送出百余粒布洛芬
- 世界短訊!防疫守寒舍 翰筆書晚情
- 【全球報資訊】春晚彩排明星私服:宋軼奢牌過萬,秦嵐穿好友潮牌,吳磊校服上陣
- 【播資訊】舞蹈家趙青逝世 曾主演舞劇《寶蓮燈》《梁?!?/a>
- 凡人修仙傳:南宮婉從血色禁地得到的箱子里面有什么?六丁天甲符
- 環球觀焦點:個人養老金試點滿月:個人選擇自主投資 保險業務加速拓展
- 多地擴容醫療資源 保障群眾就醫用藥
- 2023年全國研究生考試首日:滿懷信心 為夢想而戰
- “吃蒜能預防新冠” ?真相是……大蒜的好處,其實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