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最新消息:淺層地熱能登上南方城市清潔供能舞臺|地熱能產業發展專題報道③

      發稿時間:2022-11-23 19:05:42 來源: 中國網

      淺層地熱能,是指地下200米埋深以內,蘊藏在淺層巖土體、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熱能資源。淺層地熱能溫度恒定,一般為10-25℃,既可供暖,也可制冷,具有清潔環保、安全可靠、供能穩定、再生迅速等特征。


      (資料圖)

      從市場需求看,近年來,夏熱冬冷地區對供暖的需求仍呈上升趨勢,未來潛力十分巨大。包括上海在內,我國南方夏熱冬冷地區近年來逐漸重視和推廣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并倡導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的模式,不斷滿足城市清潔用能需要。

      建筑低碳供暖制冷的路線之一

      淺層地熱能通過地源熱泵系統可在冬季把熱量“取”出來,供給室內采暖;夏季把室內熱量“帶”出去,釋放到大地中去。據介紹,淺層地熱能的開發利用一方面能實現冬暖夏涼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可替代傳統的化石能源燃燒供暖,減少環境污染,是目前建筑低碳供暖制冷的路線之一。

      我國淺層地熱利用遍布中東部地區,重點分布于華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在北方地區,淺層地熱能成為清潔取暖的鼓勵方式之一,在替代民用散煤供熱(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部委2018年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促進北方采暖地區燃煤減量替代的通知》就要求對地熱資源因地制宜開發利用。

      在南方夏熱冬冷地區,淺層地熱能資源亦十分豐富。《湖北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全省縣級以上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淺層地熱能嚴格利用資源量超過9000余萬噸標煤,通過熱泵技術用于建筑質量供暖,能夠滿足20億平方米建筑供暖質量的需要。安徽省也提出在“十三五”時期要在資源條件優越和建筑用能需求旺盛的地區推廣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探索開展中深層地熱能高效梯級利用。

      專家介紹,目前淺層地埋管地源熱泵供暖技術是使用最廣泛、技術最成熟的工程應用形式。近20年來,全球地熱領域發展最快的產業是利用淺層地熱能的地源熱泵。

      “十三五”期間,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推動下,在重點省份加強出臺節能減排和熱泵使用的支持政策,我國地熱能資源開發利用得到快速發展。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位居世界第一。除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興國際機場等一系列示范項目,夏熱冬冷地區的上海世博軸、南京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園等提升了社會各界對于淺層地熱能的認知,也讓淺層地熱供暖/制冷技術的成熟性和可靠性得到證實。

      開發利用重視程度仍不夠

      我國淺層地熱能產業近年來雖獲得快速發展,但也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從兩組數據就可見一斑:目前全國淺層地熱資源現狀是供暖制冷面積不到我國可供暖制冷面積的1%。“十三五”期間,中國淺層地熱能年增長率為10%,與“十二五”期間28%的增速相比,增速明顯大幅度放緩。

      業內專家分析,原因主要體現在社會對于淺層地熱能產業的重視程度不夠、政策不完備等方面。

      其中,各地缺少行之有效的政策激勵是淺層地熱能利用項目建設單位和開發商的積極性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

      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的財政和價格鼓勵政策對加快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具有積極引導作用,各地雖然基本都制訂了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規劃,但對規劃的實施和作為可再生能源利用重要手段的地源熱泵系統推廣,并沒有出臺強制性規定。

      由于政策不完善、執行不到位不充分等原因,當前對淺層地熱能的優惠和補貼等政策缺乏統一標準,存在優惠力度不夠、補貼模式不科學等問題。部分省市尚未出臺長期性連續性的鼓勵淺層地熱能開發的財政支持、稅收減免、獎勵補貼、優惠電價等相關支持政策。

      對此,中國地調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推廣中心主任李寧波分析展望,“雙碳”形勢下,各地都在加快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這對地熱行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國家頂層設計支撐力度不斷加大,地方規劃政策落實步伐加快,權責明確的科學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補貼、稅收、經營模式等多樣化配套鼓勵政策落地更加便捷,規范標準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行業發展更加規范,引導市場健康發展和社會認知度不斷提升。

      逐步發力淺層地熱能推廣應用

      目前,我國淺層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重點仍在北方地區。國家能源局2021年曾在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提出研究探索南方地區清潔取暖,在長江流域和南方發達地區,鼓勵以市場化方式為主,因地制宜發展清潔取暖,培育產品制造和服務企業。

      南方夏熱冬冷地區對于地熱的探索起步雖晚于北方,但近年來正逐步發力,將淺層地熱能推上城市清潔高效供能的舞臺。

      10月17日,湘潭成為湖南省級淺層地熱能建筑規模化應用試點城市。按照相關目標,將實現項目建設區域新建居住、公共、工業建筑(包括既有建筑改造)實施淺層地熱能技術占比不低于30%。

      淺層地熱能為建筑供冷供熱,被相繼重點列入夏熱冬冷地區省份的“雙碳”及“十四區”能源相關規劃中。《湖南省委省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地熱能規模化應用,積極擴大地熱能供暖制冷利用規模。《湖北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在武漢、襄陽、宜昌、十堰等地推廣淺層地熱能供暖和制冷,2025年使地熱能供冷供熱建筑增至5000萬平方米。

      國家能源局能源行業地熱能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首席專家趙豐年撰文指出,“十四五”期間可按照“因地制宜、集約開發、加強監管、注重環保”的方式大力開發利用南方夏熱冬冷地區的淺層地熱能。基于各地淺層地熱資源賦存條件,優先發展地表水(江、河、湖、海等)水源熱泵,積極發展地埋管地源熱泵,適度發展地下水水源熱泵。在大、中、小城市、鄉鎮、農村全面推進,建設分布式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能源站系統,滿足各型建筑的供暖制冷需要,規模化推進淺層地熱能利用,助力綠色低碳城市發展。

      來源:環球網

      作者:

      責任編輯:馮崢

      標簽: 因地制宜 地熱資源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