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首位視障播音碩士董麗娜:誦讀成為我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

      發稿時間:2023-07-27 16:24:25 來源: 央廣網

      曾經聽哭無數聽眾,是種什么體驗?與記者談起這個問題時,董麗娜只是淡淡地笑著,一如往常人們在視頻中看到的她,平和、溫柔、堅毅。“我沒有想到,在這樣一個如此行色匆匆的社會當中,大家還會靜下心來去聽這些朗誦,會跟我分享很細膩的感受,我非常感動,也因為有了這些知音而覺得幸運。”董麗娜欣慰地說道。

      這個畢業季,全國首位視障播音碩士董麗娜在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感動了千萬網友。患有先天弱視的董麗娜,在10歲那年失明后經歷了許多,她的努力與堅持讓她創造了一個個奇跡,中傳第一位視障學生、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特約主持人、97.8分拿下一級甲等普通話等級證書……“命運無論如何也不能把我逼上絕路”,董麗娜用自己的力量開出了生命之花,而誦讀是董麗娜心中的澄澈清泉。

      董麗娜(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

      “誦讀成為我跟社會互動的一種方式”

      董麗娜喜歡用“朗讀者”來形容自己。她認為,“朗讀者”通過語言的方式,把文字所蘊含的那種美和它的意義去傳遞給更多人,跟更多人去共享一份魅力。

      誦讀對董麗娜來講意義非凡,這是她跟社會互動的一種方式,同樣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饋社會。

      可以看到董麗娜的短視頻平臺上,最多的就是她誦讀經典作品的片段,有網友留言“娓娓道來的嗓音,仿佛能治愈這世間所有的悲傷。”董麗娜告訴記者,她可以從誦讀中汲取非常多養分。“因為誦讀的都是經典文本,這些文本里住著一個個偉大的作者,他們的經歷、他們的歲月、他們的靈魂、他們的所思所想,這些文字優美且內涵豐富,閱讀本身對我來說是一種學習、一種滋養、一種間接去了解世界、了解更多偉大靈魂的機會。”

      如何詮釋好一個作品?對董麗娜來說,她會從內容出發,把自己化作一杯水,內容是什么,就呈現它什么味道。“我不會用所謂的形式去打動大家。我希望首先拿到一個作品,先讓這個作品感動我,只有感動了我的東西,我才有勇氣去跟大家分享。”

      與誦讀結緣是董麗娜覺得最幸運的事。2006年10月,董麗娜爭取到了參加一個公益培訓的機會,在播音主持專業培訓課上,董麗娜第一次被語言藝術所吸引。“那時我發現語言的魅力真的是太大了,它本身就那么美,本身是一種藝術,從那開始,我就愛上了語言藝術。”2010年,董麗娜參加了“夏青杯”全國朗誦大賽,在比賽過程中她結識了許多老師,又欣賞了許多高水平選手的表現,近距離地感受了誦讀本身,也被誦讀深深地吸引到現在。

      “去誦讀,是我要繼續去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董麗娜堅定地說。“誦讀本身對于經典文本或者經典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是具有很大價值的。央廣網的中華經典誦讀大會,在當下也有非常多元化的意義,我也特別希望這件事情能夠持續下去。借此來帶動更多人走近誦讀,走進經典,也愛上誦讀,愛上經典。”

      董麗娜(受訪者供圖)

      沒有先例卻可以創造先例

      能夠有機會接觸誦讀,董麗娜回憶過往,的確很難。

      董麗娜剛從盲校畢業的時候,對于視障人士,推拿是唯一的工作。盡管這份工作她不喜歡,也不適合,但董麗娜還是堅持做了三年。因為她無論如何先要保證自食其力,如果沒有這份工作,只能待在家里。“無論如何,我先做,因為我要能夠在自食其力的基礎之上,再去尋找別的發展方向。”

      2006年,董麗娜第一次與播音主持結緣,認識到語言藝術的魅力后,她找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誦讀經典時,董麗娜時常會被作品打動,在名家的筆觸之下,董麗娜的不同情感被打開,她也希望能在作品中跟更多的人去交流,讓更多的人引發共鳴。董麗娜有了一個想法,她想去報考播音專業。

      對于一般的學習者來說,可以通過高考去報考播音專業,但對于當時的董麗娜來說,此前高考并沒有接納視障人士的先例,這無疑是一道門檻,但她沒有放棄,經過幾個月反復的郵件與電話溝通,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之下,最后教育考試院允許她在北京參加自考。

      也因為董麗娜的堅持,自此之后視障人士都可以參加北京地區的自學考試,她為視障群體打開了一扇“新窗口”。而抓住機會的董麗娜,不僅通過自學考試取得了播音主持專業的本科學歷。2019年的時候,她又決定考研。

      為什么選擇考研?董麗娜覺得在她的生命中一直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成長,她希望每天都能夠感受到自己的變化。

      董麗娜(受訪者供圖)

      2019年,董麗娜每周工作六天,壓力很大,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考研的準備當中。因為白天需要工作,她的備考時間便只有晚上,以及所有的周末和節假日。由于是視障人士,在查閱資料方面還有很多困難。盲文資料一頁都沒有,所有材料都需要請人掃描、校對,她再通過電腦的讀屏軟件讀出來,聽了之后才能理解、記憶。聽讀,本身就需要更多時間,為此要求她必須把時間安排得特別精準,需要更有效率地準備復習。在備考期間,董麗娜連除夕都不休息,就這樣腳踏實地堅持了一年。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她通過了中傳的研究生考試。

      讓“特殊群體”不再“特殊”

      考研很難,但對于視障人士更難。現今電子產品增多,一方面給視障人士提供了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特殊群體和普通人之間的數字鴻溝開始逐步顯現。

      董麗娜提到,現今許多聽讀軟件只能讀字,但不能讀圖形,視障人士沒辦法閱讀到所有內容。

      如何消除特殊群體和普通人之間的數字鴻溝,讓更多更完善的信息無障礙服務幫助到這些特殊群體呢?董麗娜認為,還是需要更廣泛地去關注這部分群體。“在設計之初,有沒有想到通用設計理念呢?我們所有的設計,都應該在不經過改變的情況下,讓所有人都可以方便地運用到,如果這樣的話,我覺得數字鴻溝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信息無障礙,惠及的不僅是視障群體本身,也是整個社會。董麗娜認為,讓“特殊群體”不再“特殊”,打破普通人對于視障人士的刻板印象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對于視障人士的了解程度,還比較低,很多人認為視障人士是不是要遇到很多困難?是不是要額外提供更多的,比如基礎設施的支持,或者硬件的幫助?在某些層面自然是需要的,這是合理便利。但同時,視障人士自己能做的其實很多。我們也會竭盡全力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不愿給其他人添麻煩。”

      董麗娜在全身心投入于語言藝術事業之外,還一直在努力倡導與證明殘障群體可以,也應該與社會融合。“我覺得很多時候,并不是我去跟別人說,‘你們要關注殘障人士,你們要給殘障人士提供更多機會。’就我而言,我更愿意從自身做起,我做得更專業,用這種方式讓社會認識到,我們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

      “哪怕我所做的只是杯水車薪一點點,但是我會繼續往前走。”董麗娜說。

      (記者黃玉玲 荊詩越 陳越)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