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轉載/補檔]Seeker and Redeemer系列--暗域中的一線光明 by caroline0213

      發稿時間:2023-08-19 21:45:10 來源: 嗶哩嗶哩

      2013.6.27

      【有人說無題才是最高境界,但我最終為本文找到了一個主旨。并且覺得,挺適切的。】開稿日:2012.8.1300. <可能很長的前言>Seeker and Redeemer三部曲,創作時間跨度了整整七年的作品。注1

      用那么久的光陰來完善一部同人小說,我想鮮少同人作者能做到。而結果最終被證明是值得的。自然這個「值得」的定義因人而異。SnR很大一部份談的是信仰,創作本身又何嘗不是一種信仰呢?在七年過后,不管當初動筆的動機為何,純粹的熱血、愛意(對哀)、追求個人快感或者有更崇高的原因,作者都堅持下來了。堅持下來并將作品變成了一種對于人生意義、科學定位和對原著的批評端正皆有所投射的東西。


      (相關資料圖)

      而,一年了,距離我說要寫SnR文評的日子。注2一直想跟老虎說聲對不起,其實我沒有忘記,也不是不上心,但身為一個病入膏肓的重度拖延癥末期患者(?),我心中始終隱約有種恐懼那就是如果我想做一件事情我同時也要把它做好。如果我真心想做一件事情我還不能把它做好,那就是能力的不足,是最最可悲的。(這個就別吐槽或開導了,拖延癥心理學我好歹也鉆研過的。)Seeker and Redeemer的評么,NAbtL有凡姐寫過,RbtF有颶風,而我則是在開始動筆之后就沒有再回去看過了,如有雷同,大致純屬所見略同。既然在此文評之路上已有前人的翳陰并完全無法逼視,日后肯定也會有來人的追趕超越,那么作為這樣一個尷尬平庸卡在中間的存在我僅能竭力故作淡定貌表示,咳,這只會是以私人立場對于作品的一種理解而已。所以無分第幾部。讓咱們隨興點,有啥說啥。_(:3」∠)_

      嘛,話雖這么說,我想任何一個作者對于讀者的無論是評論或只言片語的感想都會極其珍視的,尤其是在投注了這么多的心力之后。我們作為讀者僅僅是用滑鼠淡定地點進了頁面,我們僅僅是耗費一點腦力(也或許一點也沒浪費,然而如果對象是SnR的話我就不知道那是如何做到的……)把文章瀏覽過,從中得到些什么或者不得到什么,其實我時常好奇那些在回復中說「神文膜拜!頂起!」或者「文科生表示傷不起」的孩子都真正看下去了多少呢?也沒有別的意思,確實就只是好奇而已。因為跟文章的幅員力度相比,鍵下那樣一行字頓時顯得好云淡風輕不費力啊……而有種奇妙的違和感了。

      我嘛雖然是一個很想當理科生但卻在高中后憂傷地發現自己還是讀文科會對這個世界比較好的笨蛋,還是把SnR中每一個字和機理的運作過程都努力讀了進去──事實上沒有什么好望而卻步望洋興嘆的啦,機理的東西能看懂最好,看不懂倒也不妨礙理解劇情。在我看來,這部作品作為一個同人文的高度主要來講甚至不是出于傳統術語中會偏好形容的「理性」、「嚴謹」、「邏輯」和「高技術含量」等等。一直很想吐槽這點,一篇文章嚴謹不嚴謹邏輯不邏輯跟它使用的語言是否"硬"、主題是否偏理工完全是兩碼子事,即便SnR中也有那些。畢竟,一個故事除了文類和風格,還包含了結構、主題、思想等等重要元素。若要說SnR因為"硬"而有高度,就好像說披頭四因為編曲具有音樂性而在六零年代的嬉皮反戰運動中占有一席之地一樣失焦。事實上,本文所即將討論的作品放眼望去在我看起來幾乎可以說是相當細膩善感的。那么問題到底是什么呢?要清楚表達這個,我想得先從筆者個人的一點執念開始說起。

      長久以來私對于價值這種東西始終有著超乎尋常的偏執。總覺得如果有一部柯哀同人文能夠跳脫出情愛的框架去探討世界、生命的本質,和人性,探討權力、信仰、道德分野,那該會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愛情素來是人類歷史上最被廣泛討論的題材之一。而小情小愛或者矢志不渝的愛其實說到底都一樣。倘若不能建立在更扎實深沉的架構上去鋪展開,那至多也就是另一個仿制的題旨罷了。不是不相信新一和志保會為此而無可救藥不可自拔從而犧牲生命,然而我總覺得他們該要比那個聰明很多。哀的生命不會是被戀愛所定義的,工藤也不應該是。糾結的情感、難以彌補的錯誤決定和無法超脫的命運都固然虐人心扉,但歸根結柢讀者也勢將思考:為什么?為什么那會是動機?為什么有束縛?為什么某事某物必須成為障礙?工藤新一和宮野志保這兩個人是怎樣看待、對待障礙的?這樣的思考及對人物的設色造成了某種定局:SnR系列在一定程度上勢必會成為一個大喜劇,不是因為故事中充滿喜劇元素而缺少了對生命的無奈──恰恰相反──而是肇因于新志二人的決定:如果新一與志保總是做出在他們當下看起來對情況最好、造成的傷害最低的抉擇,那么這個故事,即便除卻了傳統皆大歡喜的甜文外殼,也終究不會是"悲劇性"的。注3

      甚至連身為柯哀黨可能不用再去假以思索的問題──為什么新蘭不適合而新志適合?──都可以一并想一想。因為,如果不將兩個配對的差異上升到價值觀的差異,那么他們之間的問題充其量也就只能是一個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你你愛我的故事(但這種情感要怎么定義而他們何以遵循呢?),是一個誰是小三誰是正室誰比誰有權利擁有誰,誰又比誰更需要誰的故事。不是說在這點上多加以描摹的文章就鐵定不好,我還是要在此強調,而是太多時候你需要的比那多得多。

      因此,盡管一篇同人文可以在主角的兒女情長上變化萬千──并且寫得很好看──但是即便如此豐富了并且還能有許多空間去豐富,我們仍然需要一個集大成者,一個包含了這些諸多元素并超出這些元素的存在,否則總覺得像少了什么,像哪里沒有被完滿。而,在這樣的作品出現后,我們仍然可以抱持著開放的心去欣賞、接納其他不同類型風格的同人文。

      SnR就是這個集大成者。注1?指的是從開篇到完結。然而如果包括時至今日仍在進行的修繕工作那就近……十年了。注2?再注!>艸<:這篇文評是我打12年暑假開始寫的(見開稿日)。那就表示……距今已兩載矣噗哈哈。注3?在讀西洋古典悲劇的時候會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tragic flaw",指的是主角因性格上某種缺陷或某個時間點作出的錯誤決定,而導致往后命運走向毀滅。此處"悲劇性"雖然并不直接指涉這一名詞,概念仍有些許雷同之處。

      01.Seeker and Redeemer,追尋與救贖。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命名。誰是Seeker,誰又是Redeemer?如果說哀的最終追尋是科學──亦即前述所謂信仰──柯所追尋的可能就是公理與真相吧(雖然到了RbtF我分明覺得柯的最高追尋是哀)(毆)。NAbtL是哀的救贖,RbtF是工藤的救贖,但它們同時互相互補卻又包容著彼此。這種關系恰如其分地演繹了很多人眼中的柯哀,卻能把它所揭示的意涵升華到另一個高度。或者我們應該這么說:這樣一個簡單的概念在作者龐雜繁復充滿軍火武器彈藥暨生物電腦精確數字的包裝下變得很不凡,而不凡的東西經過抽絲剝繭后探究其本源則往往是簡單的。哀的離去留給了新一除了體內208bp外的什么,更多的是對他整個人思想和成熟度上的洗涮,其影響恰如其分地呼應當初她來時所造成的騷亂。事實上我在看RbtF和NDbtM的時候始終有種眼前這個工藤跟我認識的工藤不大一樣了的微妙感覺。而且這個不一樣是一種進步,是在遇見哀之后才產生的,在工藤已知的世界中,除了灰原哀以外,尚且未能有人能帶給他這種三觀上的震撼。他們對彼此生命中蛻變、成長之進程的重要性是如此顯著,他們同時也是如此不同卻又相似而貼合著的。

      這,就是般配啊。

      那208bps甚至是無比浪漫的。那像是某種非常隱晦同時又極具份量的信物,浪漫得讓人不知如何是好。哀在把它留下的時候估計其實并未真正考慮過將來有一天能拿它來自救,但就像面對許多事情的態度一樣,對科學的期望在于它能帶給你……期望本身。我們都不當神棍。哀也不能。然208bps不管說是預留后路也好、屬于偶而小私心地"mark"一記也罷,有做些什么就愣是比什么都不做要來得"多"。這道理在許多更為復雜的事物上也適用。科學并非無所不能──并不是要讓它充上帝,盼望它解釋一切真理、解決所有人類苦難──但是科學能給人類歷史帶來即使僅如星火般的"希望",就像把一枚無人飛行器推送入太空一樣,期待它有一天會降落并將不管多么渺小的那些、關乎人類文明的薄薄努力傳遞下去。1.5方才談到角色的蛻變,在這里就要順便提一下介于I和II時間線之間的The Days without You。四年說起來畢竟是一段不短的時間,可惜對于新一來說,漂泊有余,療傷不足。而作為鴛鴦作(XD),女性的筆觸用來描寫工藤的心理變化卻一點都不顯得違和或唐突,反而跟正劇形成了很好的互補。JN姐的文風令人大愛!細膩優雅卻不濫情,平靜中似乎能令人感受到工藤身上背負的傷痛。

      番外中除了劇情的銜接之外尚有感情的銜接。蘭姐不再哭哭啼啼,工藤不再生死相依,但是這些變化似乎卻又都合乎情合乎理。如果說SnR正劇讓我們看到角色的轉變,TDwY就是把轉變的過程又加以描繪了出來。而這個過程中牽涉到的更不僅僅是工藤新一而已,博士、光彥、偵探團、小蘭,所有人的生活中都有些什么已經永遠不一樣了。

      可是那就是我們的人生啊。總有些東西不得不改變,真實生活不是童話故事。當可以選擇變好或變壞,有些人選擇了變好。然后move on。02.SnR里的主要人物(亦即,宮野志保/灰原哀/工藤新一)有另一項特點就是他們都卓絕冷靜。那種冷靜近乎超然,源于對更龐大與終極目的的全然理解。也許那就是為什么我之所以會認為在遇到哀又失去了哀之后的工藤是一個有所成長蛻變的工藤,因為,即便有著青山苦心孤詣地說書和旁人如小蘭充滿崇拜眼光的「解釋權」,那種「我就是不會讓任何人死掉」的光偉正形象放到現實世界──至少是現實的世界觀──也稍嫌理想化了點。SnR中的工藤(第一部結束后)則不然,他有著許多的優先考量,在旅途中的東西阻礙到自己的前進時可以視情況排除掉。那不能說是自私,事實上正好相反。其實什么是自私呢?明明有著戰略計畫、明明知道事后一切相關事物,無論是基地還是敵人,橫豎將遭到毀滅、明明有著機會在一開始就杜絕后患,卻因為不想當那個動手的人而把爛攤子交給別人處理,那才叫自私。指望在自己履行不合作運動時,有個第三勢力會介入并解除你的道德負重,無疑是享受主角光環太久的人才傾向擁有的壞習慣。

      NDbtM中,倆人(三人?)在Echo Base作戰時曾有段敘述讓我印象極為深刻:

      他不需要更多的光。  新一曾將FBI組員們留在隨后淪為廢墟的Spectacle研究設施內,但那次行動根本不針對他們,事情結果也完全在意料之外;他曾幫助志保完成了那個詭雷裝置,可該裝置是被動的,只有在入侵發生時才能發揮作用;他曾駕車輾過黑色廂式車的駕駛室,然而也是一次逃脫阻截過程中所造成的間接傷害。現在他與那個活生生的人之間距離如此之近,接觸將如此之直接,卻沒有絲毫猶豫。他不需要更多的光,在扣動扳機時,另外的只言片語浮現于心頭。  『行動中的人從來就是冷酷無情,除旁觀者之外,沒有任何人能奢談良心。』  不得不冷酷,否則冷酷就是對著自己,更是對著她而去。

      灰原哀就是他的光。

      我想沒有人能否認這樣一種面目的工藤事實上是悖離于青山所意圖塑造出來的工藤的。然而也沒有人能否認在SnR中這樣的角色塑造是更貼近現實、更為飽滿的。在正邪概念的激蕩上,則又一如End Day Interlude里精彩的道德辯證……即便不知道能否說是略帶說教意味呢?(當然我們都怨念極深)但讀來確實令人感到暢快淋漓。

      “你是想……”這個問題對蘭來說本來不在于理解上的困難,她其實更不愿意為過于具體的情景進行決斷,因為抽象問題總是更易于得到一個確切符合道德約束的答案。蘭略加推敲后認定自己已了解哀的用意,“你是想說為了多數人的時候就可以犧牲少數人的生命么?不,這樣也不行,如果是自己的性命我就可以作主,就像你本可以選擇做與……不做,”蘭停頓,因為忽然她想起優作所述哀之前的經歷。這個方向缺乏殺傷力,于是她偏轉話鋒,“……但是絕對不能去決定任何他人的生死。而且……一定還能找到其他方法的。就像即便他們不給新一用那種藥,新一也一定可以有另外的方法能夠脫身,是不是新一?”蘭扭頭問。  “這……我……”新一感覺應該澄清自己不是萬能的,而且這也并不困難。但哀不打算過久地糾結于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呢,我們從來不該低估他。而對于之前的問題,我們事實上已達成了共識,不應該害死可憐的小孩子。”她通過鏡片向新一彎了彎嘴角,讓他知道并不需要那么緊張,然后話題回到她自己身上,“APTX-4869確實是一種毒藥,沒有錯;它確實出于我的手,這也沒有錯。但它的目的在這里我并不打算費口舌解釋,你有必要知道的是,這藥物的開發目標可不是用來為暗殺這種勾當作工具的。”  “事實是它就被當成暗殺工具用了,”蘭爭辯,“這種事情可以事后得到原諒,但做了就是做了……”  “如果你也承認它是件工具就好,那么你該知道工具和動機是兩碼事,工具甚至無從影響動機。于是首先,若我沒能提供具有附加用途的某種試驗藥物,上了暗殺名單的人也終歸還是會死,使用‘另外的方法’執行,使用‘另外的方法’掩蓋,當然,新一例外,他有‘另外的方法’脫身。”哀以她略帶的嘲諷表情看著新一扶額,然后嚴肅起來,“其次,假設我的‘沒能提供’是拒絕提供甚至中止或者僅僅是拖延了原有研發進度的話,從我的姐姐開始,然后才是我自己,會接連被組織作為脅迫的籌碼遭到處決。你明白你的選擇是要做什么了么?你非但對那些“多數人”的生命損失依舊采取放任態度,還要求那個小孩子白白送死……”  “啊……?”蘭沒有預料話題在轉了一圈之后有和先前的那個問題接上的可行性。  “……我的姐姐和我,就是那個小孩子。是你在要求我們無謂地送命?”哀無法用表情去影響蘭,于是低聲解釋她的結論以施加壓力。

      這里哀的表現無庸置疑地耀眼奪目(注意到那句"或許可以呢,我們從來不該低估他。"雍容大度,對外給足面子臺階對內盡情蹂躪,這才是真女人!──啊離題了。)但新一的心理成長也不容忽視。如果說從前不讓人死掉,是基于對己身能力的自信;現在卸下了主角光環,任工藤有再多條命都不得不承認只要是人,是人的能力就有限。對自己有限的能力做出最適當、最貼合情勢的選擇,對自己辦不到或僅是有可能辦不到的事情不硬性允諾下來,這,才是對他人生命負責任的成熟態度。

      令筆者覺得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并未曾嘗試用任何粗糙劣質的手段黑蘭──那當然不是說他就使用了高級黑的手段。雖然我必須承認,有某特定幾組蘭上場時的細節曾令我腹筋炸裂不能愈合許久。自然,一位創作柯哀主題同人的作者若不黑蘭,也不代表他就有道義把她描繪得和藹可親的。如果不是一開始就不認同這個人,那么壓根就不會站在與其所代表之官配相反的立場去支持柯哀了。然而黑跟非黑的差別即在于,你有沒有去給出那個為什么不認同的理由,還有那個理由有沒有理據、能不能服人。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項判斷基準。說到底,同人文是一個人對自己所要表達的東西最重視也理應最實誠的場域。尊重自己的作品,也就表示尊重在作品中出現的任何一位人物角色,包括蘭姐。不去任意丑化,否則那就是在丑化自己的作品,我想這是許多人寫同人時可以順道省思的問題。

      SnR中的蘭不是沒有成長。的確,她很天真,她天真得就如同 ……大多數她那個年紀的人一樣天真。(喂)但是正如工藤(當時)是一名不普通的十七歲的高中生青年,蘭姐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十七歲高中女孩。固然這樣的一介角色本是不適宜放到 SnR的架構與體系中來的,甚至連在名柯的原著氛圍底下也容易顯得捍格不入的,不過既然都已經大費周章建立起了這樣一個青山難以望其項背的世界,不把蘭姐寫進來似乎說不過去;不好好地、認真地寫一下蘭姐那都不符合比例原則了嘛。甚至到最后,還給了她一個redeeming quality。故事中其他角色都成長了,小蘭怎么能缺席呢?人再普通也會成長。人再普通,經歷過不普通的事情之后必須會成長。這也是為什么SnR系列給我的感覺是一個很光明的系列,它讓你覺得一切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有可能變好的,是容許進步的。

      從對人物的塑造上我們甚至可以連結到第一部的Gin。出場時距不長,并且迅速便當,但是過程皆堪稱合理并且也算有了個完整妥善的交代。認識我的人大抵都知道我嚴格來說并不能算是個琴酒的腦殘粉(喂),但是No Affair beyond The Line里對于Gin的安排是讓人喜歡的,甚至是讓人欣慰的。這種對所有主配角乃至于原創人物(Goodspeed好萌我會說么!Goodspeed跟秀一在一起神萌我會說么!注4)的重視,不僅僅體現在了上述提及的蘭與琴酒身上,而是幾乎所有的人物行為在作者筆下都一視同仁地得到了合乎份量且合乎邏輯的表達。所謂合乎份量且合乎邏輯的意思即是:合乎他們在故事線中所占重要程度的份量,合乎什么場合干什么活的正常人行事邏輯。畢竟,要突顯主角有千百種方法,其中一種是去黑其他配角以達到反襯的效果,但那總歸還是很幼稚的筆觸,當免則免。能夠深刻認識到這點,我想,就不會再有那么多對于本系列第一部是GS文的誤判了。

      注4?很久很久以后我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The Rock才發現原來Goodspeed的原型是一位文弱的凱吉兄!太喜感了。所以那就是”Nicolas”的由來了,真有你的。我以后都沒有辦法用清澈的眼光、不受污染的心靈去看待Goodspeed而不在腦中YY出凱吉的臉啊,嚶。(←_←)03.很多人在推敲組織的最終目的時都會說:噢組織的研究目標是開發出讓人起死回生的藥物。但起死回生/長生不老究竟是個什么概念卻鮮少人能夠具體地說出,于是難免顯得空泛及籠統。青山的東西即是這樣的:你很難太過完整地去圓它,因為很多東西在一開始就根本缺乏理論基礎的支持,他老人家覺得怎么玄乎又聽起來像那么回事怎么干了。而,不管實際關于組織陰謀的真相為何(其實既然寫了同人也就不管真相什么的了我這就是一說),既然我們不是生活在Frankenstein時代,也就毋須太過字面地去理解事情。因此永生,或說個體生命的不自然延續,也可能只是一種隱喻。「死而復生」聽著頗瞎掰的,「復制人」就美多了嘛不是?

      而其與傳統「長生不死」的差別,也僅是對于「自我」的載體轉換了而已。

      只不過,這個小小的轉換,造成的差別與效應可謂天差地遠。現代科學界之所以如此抵觸與恐懼人類復制行為,即是因為只要哪里有不同載體但相同本質的個體同存于世,哪里就會出現麻煩,而該麻煩的程度在被賦予人類身為高等生物的自尊心及求生意志后是很難加以預料評估的。再及有些人從根本的道德倫理觀念上就無法接受復制人的存在(而我個人可能剛好那個比較稀缺所以……讓道德體系崩壞來得更猛烈些吧!【泥垢】),但這個「倫理」問題之所以產生歸根結底仍然是因為高等生物對自己存在這一事實的感知能力所致。3.5 宏觀與微觀很抱歉在此筆者要跳脫出看似的對于文章中心思想的評論來離題討論一下語言風格的問題。(這顯然是一個無聊的職業病。)我不知道是不是學生物的人都會這樣,還是說有這樣世界觀的人才傾向于去學生物呢,時間和空間的宏觀與微觀在這整部作品里頭以一種很具視覺感的運鏡被不斷地演繹著。

      上面這句話聽著也許有些晦澀朦朧,那么以下讓我舉些例子:

      3.5.1 無數的環氧乙烷分子已經擺脫了密閉容器的束縛,在自由的空間中與新鮮的氧接觸著、碰撞著。微小的粒子被共價鍵約束在位勢場內,滯留于它們的穩定位置,只是不安分地做著危險的振蕩,躍躍欲試。就在這一刻,黑暗中如約迸出的火花促成了不可逆轉的一切——被卷入的粒子克服了相互的約束,如洪水決堤般沿不同方向越過了勢壘,沖向更低勢能帶的深淵。釋放的能量以光和熱的形式表現出來,鏈式地觸發了周圍一切可以投入這場暴動的微粒,推動它們排山倒海地躍出勢阱。輔以竭力尋找著立足空間的氣態生成物,房屋內的一切物件被震蕩得七零八落,整個建筑支離破碎的結構隨著沖擊波的爆轟而飛舞,別墅連同其中與周圍的一切生物在3兆帕以上壓強的逼迫下灰飛煙滅。原地只留下一團瘋狂翻滾擴張的澄紅色蘑菇云,就連那如血的殘陽也在這光芒的對比下顯得黯然失色。  3.5.2  無。什么都不存在。無所謂過去或將來,占據和釋放也都不具意義。  似乎是潺潺的聲響,又像清風拂過面龐,兩者卻又都不足以描述那特殊的流逝感。因果得以成立的基礎就這樣出現,于是開始有了開始,然后也就有了然后。  接下來黑暗有了得以容身之所。一切都如此靜逸安詳,只有空間隨著時間的節律收放伸縮。  飄忽的狀態不知持續了多久,一種依附關系產生了。發起者是那種被稱作自我的意識,自我依附于自我所在的實體上,這才有了存在感。意識并不用活動就清楚這個存在的每一分一毫,并且感受到這個存在受到的任何作用。這個存在如一片羽毛般飄落某個平面上,穩定踏實地,這才又真正歸于靜止——靜靜的觸感,靜靜的壓力,靜靜的溫暖,靜靜的……疼痛。  3.5.3  如今外來壓力已經撤銷,皮質醇卻仍在挑動著她去繼續冒險。同樣地,對她造成痛楚的槍擊創傷也已經不在,但為平抑傷痛而分泌的內啡肽卻仍然有效。內啡肽結合抑制性神經元上的嗎啡受體,對位于腹側被蓋區的多巴胺神經元解除抑制,并將所產生的神經興奮傳遞倒伏隔核,與那里的多巴胺神經元通過突觸進行信息交換,同時將突觸小泡里的多巴胺通過突觸間隙釋放,從而帶來無上的愉悅體驗。現在,通過口腔黏膜進入血液的睪酮加入并發揮作用,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里單胺氧化酶和多巴胺-β-羧化酶的水平和活性,最終讓下丘腦浸溢在苯乙胺的海洋中。  這加起來就是愛情了,滋味正好似他遞至嘴邊的巧克力。世上還有什么能比得過呢?

      在閱讀這類的敘述時我腦中總會很有畫面感地跑動起激素在人體內流竄的影像,好像那些Discovery的節目動畫一樣,只不過變成了更刺激的版本。把事物微縮又微縮了地描述之后再突然用一個放大的,概括的,概念去總結,那樣的反差往往讓人心口一緊──好啦至少我總是對此莫名興奮,不知別人如何。除了有運鏡效果之外,我認為說整個SnR系列的行文風格是圍繞在這種微觀和宏觀的跳躍循環上交錯展開也并不為過。

      于是可以從渺小至基因序列上升至生命的諸多本質──這個,雖然在SnR中并無太多矯情的著墨,不過讀者可以自行參照志保對與全息記憶體哀「合體」的各種大方坦蕩態度。這樣的志保,對自己的定位了然無心到近乎絕情的地步,細一思量委實令人震懾。試想,換作任何其他的復制人此時難道不是如亡命之徒開始盤算如何干掉原生主并取而代之(?)──倘若貝姐的小備胎能夠清醒過來也肯定是要比照如此模式行動的──然而哀卻完全、從來、一刻也沒有過那樣的念頭。恰恰是出自全然的理解。這樣的形象太美好了,在原著中早已被忘忽所以然而卻在同人文中得以得到補償及完滿。這個如果不是作者對哀的愛我就不知道還能是什么東西!

      04.記得在最初的時候我曾經這么說過:對于SnR系列我是略帶惋惜的。

      那個時候我這么說的原因想來是……我覺得一個作者,既然都能夠寫出這樣的作品了,他難道沒有能力創作出很棒的原創作品嗎?世道如此。哪怕有人寫衍創小說秒了青山三個太陽系,對于外界來說,原作者仍然是老大。(自己心靈的主宰感在這里暫不列入討論。)所以那時我很不服,我覺得青山你明明是個廢物你何德何能啊。

      后來老虎給了堪稱令人滿意的答復,我也就不糾結這個了。而且,作為已經讀過神作的既得利益者,老實說如果柯哀圈真沒有質量超過原著的作品的話,那恐怕也不大科學,我恐怕還會因此而感到不滿。而且漸漸地,我轉而認為就算是花十年寫個同人好了,只要它對你或者對其他任何人有意義、只要自個兒開心就行了。73當然更是不用去理會的存在。

      結果某一回假期去同學家作客,那時候我包里揣著New Division以便隨時觀看,然后也很順手地推薦給同學了。值得一提的是那是個讀很多書知識豐富的孩子,但不是柯南掛的。她當時就皺著眉來了這么一句:"……他是專業的嗎……?他完全可以去寫小說了啊為什么要……"后面雖然尾音漸弱沒說完,但是我突然電光火石之間就有了某種既視感,想起了一開始、最一開始的時候我也是如此在心里感嘆的。也許大部分客觀的第三人來看都會這么想吧。供老虎參考下哈哈。

      最后的最后,雖然與主題沒有什么關系,但SnR系列是一部讓人的嘴角無法不24/7上翹的作品。

      我提供的閱讀指南將會是是不要在開闊、人潮多、訴求安靜的地方閱讀,除非你想因為一直神秘地竊笑而被旁人當成脫逃的精神病患看待。(筆者對此有慘痛經驗好么……你們別這樣好么!窩辛苦逃粗來不容易啊!)還有,最好備便手機在身旁以防因為臨時腹筋抽搐或更嚴重的事故而導致緊急送醫的需要。【交通安全,人人有責。為了你我的生命財產著想,駕駛交通工具時請勿看SnR。】

      再就是其實呢,雖然我前面說過SnR本質上是大喜劇,其結局還是略......"不能說不令人糾結"的XDDDDD

      I和III屬虐,I更像鈍刀割肉的痛,III就是讓人很想在枕頭里打滾那樣(至于到底是哪樣……我只能說,就是一種未到求之不得、極度欲罷不能、痛并快樂著的感覺【好像并沒有解釋到啊奇怪!】)。II和End Day Interlude則都是cliffhanger,看來虎君有凌虐玩弄讀者的習慣。(喂)

      現在要做的不多,就是等待SnR三部曲實體書付梓了。當然在那之前……有颶風的同人本可以期待吧~:)在闔上第三部(收錄于柯哀同人本《20CA》)最后一頁的時候我腦中曾浮現出這樣一段話,大抵是本人對于結局的感受,在此,也權為此文作個結:

      "Everybody has had their moments, and everybody’s got their fair share of proper endings.Except an ending is always the start of another story.So long as we’re together."【這里的we想代誰就代誰唄……「柯哀」或「柯哀黨」都可以:)】FIN.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