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藤津亮太,原載《SF Magazine 2011年6月號 新海誠特集》
耳邊傳來遠方的聲音。
新海誠監督的最新作《追逐繁星的孩子》的開頭,主角明日菜把耳朵靠近鐵軌。火車的聲音低沉地響著。聽完之后,明日菜爬上山崖,在一塊突出的巖石之上,又聆聽著礦石收音機的噪音。
(相關資料圖)
從遙遠的地方傳來的聲音。那是一種預感。有什么東西從遠方到來,把我引誘至某個地方。那是明日菜自己都尚未發覺的隱秘的欲望。
《追逐繁星的孩子》的開頭便是如此,以一種并非噪音,也非語言的沉靜的聲音響徹畫面。新海作品當中可以說是必不可缺的獨白,在這部電影里并未登場。
從用貓的視角描繪對女飼主的感情的自主制作短片《她與她的貓》(2000)開始,新海監督便是以像音樂一樣奏起的獨白作為作品的基本形態。
獨白,是從發言者的視角對世界的敘述。而貫徹全片的獨白,又自然而然地形成過去時態,順理成章地帶來一種回憶的色彩。
《她與她的貓》之后的作品《星之聲》,描繪了成為聯合國宇宙軍的駕駛員、去往遙遠的遠方的少女美加子和留在地球的少年昇的遠距離戀愛。2002年公開的《星之聲》,昭示著商業動畫味的個人制作作品的發源,作為預兆著新時代即將到來的里程碑而引起巨大話題。
與敘述者只有一人(一只)的《她與她的貓》相比,《星之聲》的敘述者有兩人。兩人的獨白,像二重奏一樣交替出現,不時地重疊著呼應著推動故事。影片最后,相隔天涯海角的兩人齊聲念出「我在這里喲」,以此給作品畫上句號。
獨白最多的部分,是美加子傳達近況的手機短信,以及讀出這些短信時昇的心情吐露。
雖然作品中的兩人情感彼此寄托,但他們的話語卻遠非「對話」。兩人的視線永遠只投射在自己的內側,因此語言也只是一直單方面地拋向對方。其中的根源,則是作為兩人共同的回憶的「2046年的夏天的光景」的回想。
以前,我在論述《星之聲》的時候,使用過《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柄谷行人)作為輔助。以這本書中關于「內面的發現,讓風景本身,而非寄托于過去的文學之上的“作為概念的風景”,得以被認識」作為基礎,解釋了《星之聲》的背景之所以充滿寫實的美感,是由于投向兩人內心深處的視線所導致的毫無意義的風景被再發現的緣故。[1](《對2046年夏天的獨白》,載《“動畫評論家”宣言》)
被認為是新海監督作品特征的獨白與精致優美的背景就是這樣聯系在一起的。這種傾向從《星之聲》開始,經過《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直到《秒速五厘米》為止都是一貫的。
比如說《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2005年),依靠小班底的制作者挑戰91分鐘的長尺度,主要角色數量也增加一人至三名。作為動畫長片的同時,場景也比以前更復雜,但是,以主人公浩紀和女主角佐由理的獨白作為作品基調的做法并沒有改變。最令人矚目的是,這部電影的開頭,出現了劇中事件發生13年后的31歲的浩紀的身影,說明這個故事也是作為「回想」來敘述的。
2007年的《秒速五厘米》是由《櫻花抄》、《空間距》和《秒速五厘米安》三個篇章組成的連作短片電影。
這部作品在當時被新海監督置于集大成的作品的位置,成片恰如其分,其中《櫻花抄》結合了精度更高的美術與詩意的獨白,可以說是新海作品的一種完成形態。本作也是從最后一部《秒速五厘米》開始對《櫻花抄》和《空間距》進行回想的構成。
通過獨白召回的“回想形式”,再通過這種回想而再發現的背景(=風景)。這就是新海監督的武器,也是他的文體。
所以說《追逐繁星的孩子》中獨白并未登場,而是用遠方傳來的好像聽得清又聽不清的聲音作為開場,這是一種可以稱得上是事件的變化了。
但是,這種所謂的變化,也并非突然發生的。其預兆在前作《秒速五厘米》的《空間距》就已經開始了。
《空間距》由轉校到南方小島的主人公遠野貴樹和愛慕著他的同級生花苗的獨白點綴著。雖然使用獨白這一點和過去是相同的,但關鍵在于,貴樹和花苗之間,并沒有像美加子和晟之間,以及佐由理和浩紀之間有過的那種可以回想的共同記憶。所以花苗即使能夠體會到貴樹心里孤獨陰暗的心情,也絕對無法理解那種心情究竟是什么。
作為無法理解的存在的他人。這是第一次在新海監督的世界里出場[2]。《追逐繁星的孩子》可以置于這個延長線之上。
《追逐繁星的孩子》的故事是這樣的。
和母親相依為命的少女明日菜,著迷于父親遺物的礦石收音機聽到的不可思議的歌聲。之后,她的面前出現了來自地下世界雅戈泰的少年瞬。明日菜和瞬心意相通,瞬卻突然從她的身邊消失了。
在瞬消失前后出現在明日菜面前的,還有探尋雅戈泰的教師森崎。森崎盼望著再一次見到死去的妻子。
某一天,明日菜的面前又出現了和瞬長得一模一樣的少年心。明日菜和心,以及森崎,懷揣著各自的想法,一同踏入雅戈泰的領地。
從這個簡介也能看得出來,《追逐繁星的孩子》是符合兒童文學作家和翻譯家瀨田貞二所言的「行而復歸故事」的構成的,正統派的幻想作品。
劇中也有提到,本作也以俄耳甫斯和伊邪那岐的冥界旅行為原型,讓人聯想到擁有類似要素的動畫電影《銀河鐵道之夜》(杉井儀三郎監督)和《千與千尋》(宮崎駿監督)。
劇中的“現在”并未明說到底是什么時代,但從木造的校舍和三輪車的存在可以推斷,是過去的某個時代。但是,如前所述,由于本作沒有獨白,即使有出現這種“懷舊物品”的過去的風景,也并沒有回想的色彩。本作的主軸被明確地置于「現在」,電影以現在形的敘事進行。也可以說是向著未來進行的。
所謂《空間距》中描繪的「無法理解的他人」這個要素,也反映在明日菜、心和森崎三名主要角色的關系之中。
這三個人的內心都擁有「拒絕承認的喪失」。這種喪失該如何應對呢。無法互相理解的三人感到迷惑,沖突,最終相互改變。
《秒速五厘米》用音樂和剪輯的力量把對命中注定的人的情感表達出來,最后描繪了從那個地方踏出腳步的貴樹的身影,以此表現出接受了喪失的模樣,但是,喪失和之前的比重相比,很明顯是喪失的重量和轉瞬即逝的美感勝出了。
在故事開頭相遇的明日菜和瞬,是新海迄今為止描寫過的「命中注定相遇的兩人」的變奏。但是,本作的故事是在明日菜喪失了瞬的那個時刻才真正開始的。和瞬的相遇與分別,只是明日菜前往雅戈泰的動機。
人是如何接受「拒絕承認的喪失」的呢。這個問題與主角們的人生相交織,作為劇情被描繪出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作是劇情成分比以往的新海作品都更重,演出的意志體現的更加明顯的作品。
對象的不在所喚起的「回憶」并沒有被描寫,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在現在的自己在考慮著什么、如何向著未來行動。在準備了這樣的故事展開之后,與回想形式緊密關聯的獨白這一次沒有被采用也是非常自然的結果。
那么新海作品之中與獨白具有緊密關系的背景在本片中又是什么情況呢?
本片的背景也是優美的,寫實的。山巒的植被也好,和洋折衷的獨棟房屋的細節也好,都避免了符號化而精心地描繪出來。但是,失去了獨白之后,電影之中背景的位置也不得不發生變化。
本作的背景,特別是描繪了現實的日本風景的部分,讓我聯想到以下文字:
人們就是這樣,在名為電影的驚異之中,發現了離自己身邊最近的東西。在本以為是別處天地的地方,發現了恰恰是自己成長的故鄉的景色。電影就是這樣,讓我們發現了我們的生。這并不是逃避現實。不如說,是現實的再發現。看見白云飄浮在藍天之上,電影狂喊出「啊,是約翰·福特的天空!」的時候,或許他比不認識約翰·福特的人更深愛著那個藍天吧。是電影教會了他,如何去愛隨處可見的藍天。
出自《電影在夢之后開始》(畑中佳樹)收錄的《<莉莉>,神圣圓臉的誘惑》一文。
本作的背景,并不是投向內面的視線引起的再發現,而是司空見慣的世界的美,被司空見慣地描繪出來時,其力量發揮的結果。
而看到這種美術(與從中誕生的日常描寫)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從一成不變的日常之中把潛藏的魅力清楚地挖出來描寫」這句話。
這是《阿爾卑斯山的少女》的主要制作者高畑勛、宮崎駿和小田部羊一等人,在揭示那部作品的目標時所說的話。
看了《追逐繁星的孩子》之后,會有很多觀眾聯想起吉卜力的作品吧。
以異世界為舞臺的這種青年文學式的創意部分,有許多和《天空之城》重疊的地方,但這并不是什么大問題。
同時,角色接近宮崎駿動畫的原因,是角色設計西村貴世的畫風,本來就屬于Telecom Animation Film和日本動畫[3]等和宮崎駿監督淵源很深的公司相同的系列(比如說名作劇場系列的最新作《你好 安妮》的角色設計也是西村)。《亡念之扎姆德》和《茄子 安達盧西亞之夏》等有吉卜力出身的制作人員參與的作品[4]的畫風也像吉卜力的畫風,道理是一樣的。
開頭明日菜的跑步,著地的前腳充滿活力地延伸,反過來抬起的腳快速地向上跳的作畫,也是屬于宮崎駿的「口齒清晰的跑步」直系的畫法。
不如說重要的是,堅持單張畫的美和抒情的獨白所形成的自己的文體(至少看起來如此)的新海監督,把劇情放在中心的時候,向著「從一成不變的日常之中把潛藏的魅力清楚地挖出來描寫」這個方向邁出步伐這一點。
請把細節都看清楚吧。
比如說作為故事關鍵道具的礦石歌薇絲,巧妙地把高光和暗色結合起來表現出透明感的描寫也好,為了把食物的美味表現出來的色彩設計也好,雖然新海監督此前在制作畫面時并不會如此強調賽璐珞層(雖然現在已經不使用賽璐珞了,但為了方便還是把含有角色之類的圖層稱為賽璐珞層),但還是盡力讓賽璐珞層上被涂色的東西的力量發揮了出來。
用賽璐珞的涂色進行的表現,必須要把現實在某種程度上單純化,否則就無法表現。不陷入符號化,而是進行單純化的話,就能清楚地挖掘出日常的魅力。
色彩設計方面要舉例的話,和演技是相同的。本作之中,各個地方都有用餐的場景出現。這也是描寫日常魅力的一環。
當然這種風格也不是吉卜力工作室,或者說宮崎駿動畫所固有的。只不過事實就是,從1974年的《阿爾卑斯山的少女》開始,就不顧一切用各種手段和風格去追究那一點的結果,在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里結出果實罷了。
所以,像本片這樣的「找出日常的魅力」的畫面制作,作為新海監督新的的畫面風格,今后會如何固定、發展、改良,我對此很感興趣。
這樣一想,《追逐繁星的孩子》就像是體育選手為了改變姿勢,一次性把以往的姿勢全部打破重新來過那樣。所以這部作品的「最初的一步」的感觸很濃郁。
從《星之聲》開始已經差不多十年過去了,在畫面制作的技術精湛之外,還能在作品中感受到「最初的一步」的感觸,或許所謂新海作品的特質就是某種“朝氣”吧。
備注
[1]新海誠本人并不諱言柄谷行人對他的影響,在《達·芬奇 2016年9月號》的《造就新海誠的14本書》一文中有如下的發言:
“我大學念的是文學系,這本柄谷行人的《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是在國文學的課堂上讀的。第一章的標題是《風景的發現》,第二章是《內面的發現》。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風景是需要發現的嗎?」「內面不是人從一開始就具有的東西嗎?」我大錯特錯了。
“柄谷先生在這本書里說,人發現風景,是近代以后的事情。「擁有內面的人」誕生之后,才會從什么也沒有的地方發現「風景」的意義。據他所說,帶來這種「內面」的,是日本現代文學中的「言文一致」。明治20年前后言文一致運動發起之后,人才開始把抽象的思考寫在文章之中。其結果就是「內面」的誕生。擁有這種「內面」的人,看見毫不起眼的武藏野的草叢,也會在那里發現投影著自己的「內面」的「風景」。
”這種被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不過是最近100年范圍內產生的的東西。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智慧的考察,體會到了世界觀被顛覆的感覺。現在想來,自己的作品里抱有對風景的強烈的執念,可能也是受這本書的影響吧。把人的內面和風景重疊起來的手法,大概是從這本書里來的。”
關于柄谷行人這本著作的內容,可參見知乎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68776/answer/529500841
[2]藤津可能忘記了,《她與她的貓》的女主角就是一個「無法理解的他人」
[3]日本アニメーション,是一家動畫公司的名字
[4]《亡念之扎姆德》的監督宮地昌幸和《茄子 安達盧西亞之夏》的監督高坂希太郎均為吉卜力出身
標簽: 追逐繁星的孩子 宮崎駿動畫 云之彼端 她與她的貓 共同記憶 現代文學 亡念之扎姆德 銀河鐵道之夜 遠野貴樹 動畫評論 個人制作 吉卜力工作室 遠方的聲音 秒速五厘米 小田部羊一 高坂希太郎 自主制作 西村貴世 宮地昌幸 伊邪那岐 必不可缺 短片電影 兒童文學 阿爾卑斯山 日本風景 約定的地方 如前所述 就是這樣 令人矚目 地下世界
- 藤津亮太評《追逐繁星的孩子》:在失去獨白的世界-每日精選
- 假面騎士Geats第25話劇照公開,道長攜大批邪魔徒攻來_快播
- 世界訊息:中疾控:去年12月以來,共發現本土重點關注變異株30例
- 崩壞三350水晶兌換碼
- 全球新動態:斗羅大陸:如果你穿越到了斗羅大陸,是加入武魂殿,還是上三宗
- 當前速遞!為了養老而去異界存八萬金幣 第九集 樂園亭奇譚 預告
- “漫威蝙蝠俠”月光騎士高清壁紙二-當前消息
- 星落凝成糖:三片神識消失,玄商君回歸,斥候營遇危機
- 新疆克孜勒蘇州阿圖什市再發生3.0級地震|當前聚焦
- 【時快訊】【Pixiv】#367 色字頭上一把刀
- 環球快資訊:YURI周報第42期【3月第1期】
- 【P站美圖精選】美少女!高質量美圖鑒賞!#美圖#畫師#二次元#壁紙#P站#插畫繪畫_每日觀察
- 通州臺湖劇場春日奏響鋼琴五重奏,美妙旋律“對她說”出愛的禮贊 世界最新
- 未來幾天全國氣溫上揚持續向暖,部分地區干燥少雨 世界今日報
- 我從基層來丨全國人大代表班寧:用媒體視角關注百姓關心的問題
- 河北燕郊疫情現在什么風險等級:哪些地方被封控
- 《深海》動畫電影2023HD高清百度(網盤)今日已更新_世界熱資訊
- 全球訊息:被忽視,低估的好作品
- 觀察:【渣翻】eneco300老師的寶可夢同人(64)
- 播報:群友們的表情包《七十期》
- 全球焦點!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奇妙大營救-人物簡單梳理
- U20亞洲杯:中國男足1-2遭日本逆轉 無緣開門紅
- 體操世界杯中國選手劉洋吊環奪冠
- 熱門:電影《劉三姐》扮演者黃婉秋去世 享年80歲
- 美國稱迫于德國壓力向烏提供坦克 激怒德網友|全球實時
- 白宮醫生:總統拜登接受皮膚癌手術 癌組織已切除|天天熱資訊
- 為避免企業過度融資等行為 銀保監會進一步規范聯合授信工作|天天最資訊
- 委員通道丨如何形成全民閱讀的濃厚氛圍?蒙曼:首先解決我要讀書的問題
- 一個關于《破》與《Q》之間劇情的猜測(修改版) 當前滾動
- Lobbo更新 4i4-419 就地取材_環球熱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