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自古詩人例到蜀”,這場讀書會“揭曉”誰來過金牛

      發稿時間:2023-09-08 16:15:05 來源: 中國網

      9月7日下午,金牛區“詩書金牛風雅頌·中國傳統詩詞美學創作與表達分享會”在東周社藝文美空間舉行。


      (資料圖片)

      現場,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獲得者周嘯天,四川電視藝術家協會播音主持專委會副主任、成都市語言藝術協會副會長海光,東周社主講人、中國廣播電視“金話筒”獎獲得者周東一同開啟了中國傳統詩詞與金牛區的淵源。

      回望千年,吟古唱今

      金牛區與2300年建城史的成都“同齡”,西漢文學家揚雄《蜀王本紀》留有記載,千年古金牛,文采耀千年。這場以詩為證的讀書會分享了從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到近代作家李頡人的“金牛軌跡”。

      辭賦大家司馬相如留下一句“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也”,為金牛留下了一個地名“駟馬橋”;“君不見益州城西門,陌上石筍雙高蹲。”唐朝大詩人杜甫寫就《石筍行君不見益州城西》,成為今日石筍街的來歷;唐代女詩人薛濤曾住在考證為金牛境內的“碧雞坊”,是位有名的“金牛居民”,她所寫詩作《斛石山書事》,就記錄了這個城北名勝的當時盛景,而周嘯天曾為薛濤寫傳,通過她與成都11位節度使的詩詞唱合、“薛濤箋”等,解讀她為成都留下的文化財富;北宋成都知府田況還留下了《成都邀樂詩》,描寫“十二月市”中的金牛;南宋大詩人陸游的三首詩作如《學射道中感事》等也都記錄了在學射山的所見所想;近代作家李頡人更是以民國時期金牛天回鎮為承載,寫出了世界文學名著《死水微瀾》……作為天府文化發端的根基,金牛鋪就著無數膾炙人口的詩行典故,鐫刻著歷代文人墨客的足跡鴻影,也造就了一方人文薈萃的詩歌盛地。

      賡續文脈,汲古壯今

      現場,周嘯天在“中國傳統詩詞的美學創作與解析”環節重點講解了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的詩詞,他說:“蘇東坡是在歷代文學家中,當下最受歡迎、人氣最高的文學家,無人不知蘇東坡,而且覺得很懂或很親近他的詩詞。”

      周嘯天解讀了蘇東坡名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明明是遇到一次下雨,沒有雨具而淋了雨,所有人都很狼狽,只有蘇東坡邊慢慢走邊吟詩,在雨中漫步中抒發情懷”,周嘯天吟讀:“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借一次下雨的經歷,寫出了他的人生態度:‘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始終保持著一種非常??平和、怡然自得的生活態度。?”

      海光在“中國傳統詩詞的表達與音韻之美”分享環節,選取蘇東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詞帶領大家感受誦讀詩詞的樂趣。“語言的二次創作并不簡單,我們要把每一句詩,每一個景具像化,先打動自己,才能打動聽眾。”海光說,與成都“同歲”的金牛,在三千多年的歲月長河里,留給后世許多文明遺存,而他們就藏在中國傳統詩詞的一詞一句當中,品讀與學習便是走進和了解他們的最好途徑。

      “今天很榮幸能有機會參加到本次活動中,聽周教授介紹了成都本地的一些詩人,比如薛濤,對本土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來自成都市馬鞍小學的楊夢祺說,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將把這些詩歌相關的知識融入平常的教學生活中,讓孩子們深入了解本土詩人以及他們的詩歌文化,以文化人,浸潤他們的成長。(王昱霖)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