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一年建3個創新平臺 聚集10余個科研項目

      發稿時間:2023-08-19 09:08:45 來源: 成都日報

      在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路上同時發力,少不了擁有高水平技術供給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創新平臺。成都與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共建的一大批新型研發機構正是“雙發力”的“主力軍”。

      去年7月,四川天府新區管理委員會、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北京理工大學簽署共建創新裝備研究院合作協議,“朋友圈”再擴大。一年過去,這個“新朋友”已在蓉搭建起3個創新平臺,聚集了10余個科研項目,跑出了創新加速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結合西南地區特點

      加快成果轉化應用

      在地質災害頻發的地方,一些細微的地表形變可能預示著巨大的自然災害。用科技創新成果,提高對山體滑坡、崩塌等災害預警監測效率,將大大減少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

      創新裝備研究院干涉測量實驗室產品總監鄧紅介紹,團隊研發的新型邊坡形變監測雷達采用了國際領先的MIMO-SAR雷達技術和差分干涉測量技術,不僅看得遠,還看得細——在最遠4公里內,可對監測區域內的各類邊坡表面微小變化進行非接觸式、精細化監測,監測精度能夠達到0.1毫米,相當于2根頭發絲的直徑。

      除了在監測地災領域,智能交通也是研究院主要方向之一。“毫米波雷達相當于物聯網時代的‘耳朵’和‘眼睛’,除了在大家熟知的自動駕駛領域大有可為外,也可以用于日常交通管控,助力交通通行效率提升,加強城市交通大數據管理。”研究院智能網聯實驗室主任劉維維強調,相較于傳統單視覺檢測手段易受天氣影響的缺點,毫米波有更強的穿透能力,其感知性能不受雨、雪、霧、光照等環境因素影響,能夠滿足交通全天時、全天候工作要求,可謂“火眼金睛”。

      “目前,我們的產品已應用在成都西博城部分道路以及河北部分高速公路。”在劉維維看來,加快成果轉化應用,也將為團隊后續技術迭代升級指明新方向。

      需求與技術相結合

      市校合作走向深入

      2個項目團隊成果加快轉化落地的背后,正是研究院一年來快速發展的縮影。院士領銜、團隊落地……依托北京理工大學3個院士團隊,研究院已搭建了毫米波、空天遙感、干涉測量3個創新平臺和研究生培養基地,并引聚10余個創新團隊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實現多項科研成果就地轉化和企業孵化。

      “我們的10余個創新團隊的研究方向都是‘精挑細選’的,都與成都、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相關。”研究院副院長封欽柱強調,讓優勢學科與本地需求有機契合,并為之服務,開展技術攻關與技術示范,可以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緊密結合。“只有需求與技術兩者緊密結合,才能真正推動市校合作走向深入,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今年9月研究院建設的北京理工大學四川研究生培養基地將迎來第一批學生,并將聚焦人才培養與引進方面持續發力。“成都是一座開放包容、有創新活力的城市,我們能直觀感受到成都創新環境和創新生態越來越好,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創新的氛圍和產業環境有了,高層次人才來蓉意愿都很強,也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封欽柱說道。(成都日報)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