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深圳商科教授:超級鏈接者

      發稿時間:2023-07-29 10:39:30 來源: 凱迪網

      奮斗者,正青春!


      (資料圖片)

      在深圳這座造夢之城

      不燃怎么YOUNG?!

      這里有用創造力改變世界的科創大神

      有用互聯網+助力鄉村振興的政務專家

      還有專利拿到手軟的行業先鋒……

      他們的面孔夠YOUNG

      他們的靈魂夠不一YOUNG

      榜YOUNG 2023系列全新啟航

      別眨眼!

      視頻加載中...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旁邊有一座“神仙湖”,徐揚生校長曾寫道:“教書育人就是神仙的活,辦大學要有大神、大仙才能培養出大神、大仙。”

      李琦就是這樣一位“大神”。從哈佛大學碩士畢業、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后,她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為一名商科教授,研究組織管理、商業模式創新和高科技商業化,例如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對于企業組織層面的影響。

      2022年,李琦獲頒“全球最佳50位本科商學院教授”稱號,由專注于全球商學院與商科教育深度資訊的專業媒體 POETS & QUANTS評出,為去年中國內地高校唯一獲獎人。

      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互聯網巨頭企業陸續涌入潮中。近年來深圳相繼出臺相關法規和政策措施,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不久前公布的2023全球人工智能創新百強城市榜單中,深圳位列第16名......

      用李琦的話來說,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讓商界迎來了“山雨欲來,群雄逐鹿”的變革時刻。李琦的科研工作與教學應用在此時尤顯突出。十年來,她如何把握住商業發展趨勢,一步步成為深圳企業、科技、商學院的“超級鏈接者”?

      在“商”言“商”

      從商業世界“轉戰”商科課堂

      在成為一名商科教授之前,李琦先是在北京創業打拼了6年。

      “當時很多人學英語,我就在北京經營了一家教育咨詢公司,課程教學、公司管理、客戶維系,我都干。”

      那時,李琦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甚至在睡覺的時候也想著自己的工作。這種停留在舒適圈里的忙碌讓李琦漸漸感到疲憊,而她“人生愿望清單”中的一個目標卻越來越清晰:去美國深造,去嘗試一些更有挑戰的事情。

      李琦(右)早期創業期間在北京社區進行演講

      和李琦交談過就能發現,她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人。創業后期,她白天上課,晚上擠出時間準備美國的研究生入學考試。2012年的春天,把公司轉給合伙人后,李琦走進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探索人生新的可能性。

      主持哈佛“春晚”,組織“哈佛中國之旅”,帶領60多位國際同學到訪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和各地的企業家交流訪談......“學生李琦”體驗到了久違的“刺激感”,多元化的思維沖擊也讓曾經是一名企業家的她不斷挖掘商業底層邏輯,思考企業家對企業的影響、企業對社會的作用。

      李琦(左四)與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同學的畢業照

      抱著對組織行為學的熱愛,李琦與哈佛的導師合作,撰寫發表了多篇哈佛商學院教學案例,最終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優秀的履歷,進入康奈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管理組織學和商科領域繼續深耕。

      落地深圳

      用科研為企業“破題”

      2019年,李琦的導師受邀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進行學術演講,這座創新之城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美國后,導師向李琦“強烈安利”:“Shenzhen is such an innovative place. You should go there to create the future.(深圳是一個極其創新的地方,你應該到那里創造未來)”

      那時,李琦手頭上的研究都與中國企業相關,她一直想在中國最創新、最具有活力的城市工作,親身體驗企業的成長與發展。

      2020年,李琦回國入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成為一名商科教授及科研工作者。“深圳的科研落地轉化能力非常強,很多科研都能迅速開展試點。”

      效率與魅力并存,這是李琦對深圳最強烈的感受。

      李琦授課中

      李琦在研究中發現,很多深圳企業既要進行數字化轉型,又要完成自身的商業任務,“這個過程很繁雜,對商業研究的需求很大。”

      做商業研究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和待在實驗室里的科研模式不同,李琦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和企業家打交道。在了解企業的規模、運營等情況后,她與企業CEO、CTO等人進行長期不間斷的交流,同時做一線調研和大數據運算,找出痛點,一擊即中。

      李琦的多項研究在管理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和社會創新領域最權威期刊 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發表。對她來說,自己的研究也必須具有“實際商業應用價值”——“哪怕我們的研究成果能為企業的員工留存率提升一個點,他們的成本都會大大降低,這正是企業所需要的。”

      李琦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 “Guilt and Corporate Philanthropy: The Case of the Privatization in China”被國際頂級管理學期刊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收錄

      面向科技前沿

      探討人類和人工智能的“相處之道”

      來到深圳后,李琦將研究方向更多聚焦在高科技商業化上。“科技領域的研究者會研究如何提升技術本身,而商科研究者需要思考如何將這些技術用于商業實踐,帶動商業模式創新,讓科技更好服務人類。”李琦解釋道。

      在科研過程中,人工智能熱度不斷攀升。“人工智能是先進技術的代表,尤其在商業化方面,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情景和研究價值。”李琦曾帶領團隊為一家大型國際汽車共享平臺進行商業研究,解碼人工智能輔助設備對企業及消費者的影響,該研究成果也被美國運籌學和管理科學研究協會年度會議收錄。

      “深圳對人工智能發展有很好的扶持政策,希望我們能夠用科研實證賦能新興企業,助推深圳商業高質量發展。”

      李琦(右五)和商業倫理辯論小組學生合影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倫理道德判斷、權責鑒定等一系列問題逐漸浮現。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李琦教授的課程之一就是商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

      “發布人工智能治理指南、對人工智能服務進行風險評級、成立人工智能技術使用的道德倫理委員會......高校不僅可以在技術層面上做出創新,在治理層面也能作出貢獻,從而實現人工智能更好造福社會的愿景。”

      商學院里

      “寶藏教授”培養未來商業領袖

      科研之外,李琦每年要教200多名學生,她也被學生親切地稱為“寶藏教授”。

      李琦最享受的便是在課堂上和學生們分享自己的企業經歷和科研經歷。“學生是社會的未來,他們也將成為各行各業的領袖,希望我的經驗能幫助到更多青年。”

      李琦(左)在經管學院師生漫談活動上與學生暢聊

      “商學院是一個連接器,是一個孵化器,更是一個催化劑。”商界大咖、政策制定者、決策者、實干家、學術界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學生們有機會和各界“大佬”交流接觸。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勢頭愈發強勁的當下,充分了解數據驅動技術、同時有數據驅動思維的管理類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商學院在培養人工智能技術商業化應用領域的人才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李琦說。

      李琦邀請國家開發銀行原執行副行長高堅博士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生交流

      Ask What You Can Do(問問你能做什么)是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校訓,源于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就職演說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問問你能為國家做什么)。2018年,李琦在《在哈佛遇見更好的自己》書中寫下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我并非一開始就讀懂了它的豐富含義,而是靠著時間的積淀,突然在某個瞬間,感到自己懂了。”

      如今,李琦的科研成果正助力企業,教學成果可以幫助學生,她從一名企業家,成為企業、科技、商學院的“鏈接者”,成為無數青年踏入社會的“擺渡人”。

      Ask What You Can Do?或許我們能從李琦的故事里找到答案:“生活不會等待,你的行動決定了你的未來。”

      (部分圖片素材由受訪者提供)

      欄目主編 趙偲容

      采寫 陳苑婷

      拍攝 李劍文 魏丹

      剪輯 李劍文

      海報 平安琪

      審讀 吳劍林

      二審 趙偲容

      三審 劉一平

      (作者:讀特融媒實驗室)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