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環球微資訊!新舊交替暗潮涌動 AI成私募新寵

      發稿時間:2023-06-16 08:03:41 來源: 中國網理財

      近期以人工智能(AI)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板塊行情如火如荼,隨著行情熱度持續高漲,部分私募機構不斷減持新能源、大消費等老賽道倉位,轉而買入AI板塊。多家對AI板塊較早進行布局的私募機構表示,不少資金從旁觀到入場,從老賽道到新賽道的資金遷移一直在持續。從中期維度來看,AI板塊的投資人氣易漲難跌。

      機構調整投資組合

      “最近我們重新調整了投資組合,逢回調買入了不少AI板塊的龍頭股;同時對新能源、白酒板塊做了集中減持?!鄙虾D趁耖g背景的中型股票私募投資總監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今年年初該機構在半導體、信創相關賽道有較多布局,但持倉相對分散,近期隨著行情的發展,重點在TMT、數字經濟相關方向堅定進行優化聚焦,相關標的6月以來的收益率以及對產品凈值的貢獻度明顯提升。此外,該私募人士還透露,部分大消費相關行業的業績增長不盡如人意,這也是其所在機構不再重點堅守消費股的一大關鍵原因。


      (資料圖片)

      作為一家較早介入AI板塊的股票私募,暢力資產董事長寶曉輝進一步表示,本輪AI新賽道的火熱,主要源自于AI技術的大變革以及現象級應用的落地,更多是內因導向,即人工智能賽道廣闊的前景吸引到了資金青睞;新能源等老賽道的轉弱,在很大程度上并非AI走強所引發。另外,私募等市場資金會逐步向有收益以及具備高收益潛力的區域遷移??傮w而言,近期各路資金確實存在減持老賽道、加倉新賽道的現象,不過兩者之間可能是并列關系,而不是因果關系。

      欽沐資產研究總監王傲野則認為,目前傳統老賽道和AI新賽道存在明顯的蹺蹺板效應,其中的原因應主要歸結為,在存量博弈的市場環境下,結構性行情更為明顯。當前不僅在私募機構方面,各類資管機構可能都在演繹“減持老賽道,加倉新賽道”的動態調整。后續A股市場不同板塊的表現能否更為均衡,可能取決于宏觀經濟復蘇能否超預期發展。

      后市空間有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從認知偏差“糾偏”是否已經足夠充分的角度來看,目前受訪私募的判斷,仍有一定分歧。

      前述民間背景中型私募投資總監稱,本輪AI板塊最大的觸發點在于新一輪科技浪潮,相關個股的估值高低維度,短期不能證實,同樣也不能證偽。因此,當前不少機構對于AI板塊帶量上行的空間仍然預期不足。對比2015年上半年創業板TMT板塊的火熱程度來看,目前AI主題行情在持倉結構、交易擁擠度兩大方面,仍然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

      丹羿投資基金經理朱亮則強調,本輪AI技術革命的模型和硬件,主導力量多數在海外,國內上市公司目前在產業、應用場景等方面能夠短期落地的研發還相對較少。整體而言,上半年AI板塊整體股價水平的持續上行,可能已經充分反映了市場各方的相關預期,后期行情的發展也可能轉為寬幅震蕩。此外,朱亮還表示,6月以來,在英偉達一季報業績超預期、超級計算機發布的催化下,市場焦點重回算力板塊,基本上是按照之前的節奏又進行了一輪炒作,例如AI芯片、光模塊、服務器、PCB龍頭股在6月以來的上漲中率先走高。朱亮稱,從目前看,算力細分賽道核心個股的股價,可能已經充分反映了明年AI芯片、光模塊、AI服務器相關出貨量的樂觀預期。

      王傲野進一步表示,該機構此前對數字經濟主題進行重點布局時的主要理由就是當前的本輪人工智能革命。隨著行情的不斷演繹,特別是ChatGPT4.0、微軟Copilot等革命性產品的出現,部分公募機構在認知偏差上已經進行了“糾偏”;但就全市場而言,糾偏是否已經足夠充分,可能仍需繼續觀察。

      堅定長線看多

      盡管私募業內對于AI板塊的中期上行空間仍有分歧,但與此同時,長線看多已經成為私募機構的主流觀點。

      寶曉輝表示,從產業基本面角度來看,國內AI、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還處于相對初級的階段;隨著新一輪AI技術的跨越發展以及現象級應用的推廣和普及,相關產業無疑具備長期巨大的成長潛力。

      在目前行情發展階段的定性上,王傲野認為,本輪A股的AI主題行情大致只是演繹到中段。特別是,國內外算力、大模型、應用的發展階段仍然處于早期,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時代還遠遠沒有到來。

      勤辰資產進一步表示,從遠期來看,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人類歷史上里程碑式的科技革命,今年可能也是人工智能的“iPhone時刻”。該機構對于AI產業將保持高度關注,不斷感受產業的內在變化。從歷史經驗來看,在新時代開啟之時,具有先發優勢的企業也未必笑到最后。以AI為代表的輕資產應用的顛覆與創新,未來將超乎想象。在此背景下,現階段A股的機會可能會更多集中于算力產業鏈等硬件領域和垂直領域的軟件應用,但投資者也應關注到大模型技術壁壘被市場低估等因素。

      (責任編輯:張紫祎)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