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今頭條!借道公募基金布局港股投資

      發稿時間:2023-01-09 10:19:00 來源: 中國網理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經歷了2021年近一年的下跌后,港股在2022年的進一步弱勢超出多數人預期。造成此前港股下跌局面的因素是多重的,既有結構性因素也有周期性因素,可歸納為“三重壓力”:地緣局勢影響風險偏好;經濟環境影響企業盈利;美聯儲緊縮政策影響融資成本和流動性。而2022年10月底以來,港股之所以能快速反彈恰是因為上述因素都出現邊際緩解。綜合來看,我們認為港股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逐步過去,港股仍具備配置價值。

      此前港股市場投資者情緒、估值與交易等多重指標均已達到甚至超過歷史極端水平。情緒指標中,去年10月曾連續出現接近乃至低于40%的換手率、超21%的日均賣空占比,以及超賣程度均已達到歷史上的極致水平。估值層面,恒生指數7.2倍的動態PE及73.8%的AH溢價率僅次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水平。盈利層面,本輪下跌周期內,恒生指數EPS下調幅度超過17%,也僅次于2008年。針對歷史級別的低估值,上市公司也積極開展回購,9月單月,港股就有超過1200次的回購,規模逾180億港元。

      預計2023年海外市場將處于經濟景氣度高點回落、經濟實質性衰退風險增加,同時通脹壓力緩解,流動性從不斷收緊到邊際放松的過渡階段。而國內將處于輸入性通脹壓力可控,同時流動性寬松,經濟內生動能逐步修復的階段。在這種內外宏觀狀態下,有利于風險資產的表現。在海外經濟衰退風險增大,而國內經濟有向上修復動能的背景下,包括港股在內的中國權益類資產具有更大的確定性。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由于直接投資港股入金問題很難解決,通過港股通投資也有著準入門檻的限制,即使滿足這些條件,普通投資者直接參與個股可能面臨波動更加劇烈、信息不對稱以及一些制度不相同的風險,而專業機構在配置組合、選股能力、綜合考量內外部風險等方面都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保護。公募基金經過過去多年長足發展,在港股市場上積累眾多的投資經驗,可以給普通投資者相對成熟的選擇,所以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借道公募基金參與港股市場更為穩妥。通過公募基金布局港股主要有三種途徑:港股指數基金;主要布局港股市場的QDII基金;以及高比例投資港股的滬港深主題基金。

      港股指數基金是最純正的港股布局工具,這類基金的特點是高彈性、高波動性,也是常說的抄底利器,它們在市場反彈階段往往處于領漲位置。港股指數基金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成長風格指數,如恒生科技、HKC互聯網等指數,往往在反彈中扮演“領頭羊”角色;一類是價值風格指數,如港股通高股息、恒生中國企業等指數。主投港股的QDII基金也分為兩類,一類是被動型,主要跟蹤指數;一類是主動管理型,這類基金依靠基金經理的配置,每期各市場配置比例有一定變動。主投港股的QDII指數基金跟蹤指數的成分股不僅有港股,還有一定比例的美股,或其他市場上市的企業。滬港深主題基金是通過滬深港通投資港股市場的基金,雖然在投資范圍上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滬深港通已經覆蓋了絕大多數基本面優秀、具有投資價值的港交所上市公司。

      對于希望聚焦港股市場且對于流動性和交易成本有一定要求的投資者,建議選擇港股指數基金;對于除基準漲跌幅外還希望獲得一定超額收益的投資者,建議選擇主要投資港股市場的QDII基金或者高港股倉位的主動選股基金;若投資者僅僅將港股作為配置的一部分,或希望在獲取A股市場投資機會的同時,也能適當兼顧港股投資機會,則可以考慮區域平衡類滬港深基金。

      基于港股流動性較差、波動大等特征,建議計劃投資主動管理型港股基金的投資者重點關注基金經理自下而上的選股能力。除了考察基金經理過往履歷,選擇具有較深港股研究背景的基金經理外,也可以通過定量的方式進行考察。可以選取基金經理過去三年的持倉情況,用持倉個股權重減掉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成分股的權重后,再乘以該個股的區間收益,從而大致估算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

      綜上,中植基金認為當下港股基金仍然具有較高的配置價值。高倉位港股基金由于自身相對純粹的港股配置,使其具有較好的工具屬性,比較適合對于港股投資機會有著明確個人判斷,希望利用港股基金作為一種投資工具的投資者。如果以純粹獲取港股收益為目標,可以關注成分股港股占比高,估值水平較低的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對于想獲得一定超額收益的投資者,可通過優選高倉位港股基金進行布局,從而更好地參與港股市場的投資機會。

      (責任編輯:葉景)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