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天天百事通!山東聊城沿黃村見聞:護綠又“生金”

      發稿時間:2023-06-20 10:22:46 來源: 新華網


      【資料圖】

      “別小看這片林子,村里人能過上好日子,多虧了有這些樹。”山東省聊城市于集鎮太平新村黨總支書記周潤秋說。

      在四面有林、三面環水的太平新村,夏天好像比別的地方來得晚一些,一陣風吹過,煞是涼爽。

      太平新村地處山東省最大灌區——位山灌區。位山灌區引入的黃河水滋養著聊城約500萬畝農田,同時,黃河中的泥沙沉積下來,在當地形成了占地3.5萬畝的沉沙池。

      太平新村人對家鄉的樹木有很深的感情。村里的老人周慶喜介紹,上世紀50年代,村里的土地出現沙化問題,村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影響。“那時候,風一刮就吃一嘴土,家里的被褥上都蓋著一層沙,村莊好像一個沙窩窩。”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村黨組織開始帶領村民清淤挖河,在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種植樹木,營造防風林帶。村民用了近30年時間,種下了2000畝地的楊樹林,占全村面積70%以上,讓村莊有了一道“綠色屏障”。

      2022年,九三學社聊城市委員會在調研時發現,村里的樹林還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可以挖掘,便聯系了多名高級農藝師為村里發展林間種植提供技術支持。

      在不破壞當地水源和林木的基礎上,太平新村逐步發展起了林下經濟,地下養金蟬、地表種耐陰蔬菜、地上養食用菌……如今,林地畝產值達4萬元。

      記者看到,一排排樹木的間隙處有大小不一的蔬菜棚,有村民在棚內勞作。今年52歲的村民郎電輝是“棚主”之一。他說:“當年只盼樹木能防風固沙,沒想到還能生出錢。”

      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來村里林下露營的人絡繹不絕,還有人專程來研學、舉辦鄉村音樂節等。“城里人來了,把我們的土特產都買走了。金蟬雖然還沒到收獲的季節,但已經全部有了買家。前一陣子我們還在林下種上了薺菜,守著這片綠,還有好多文章可以做呢。”周潤秋說。

      從“土漫天”到“滿眼綠”再到“綠生金”,太平新村是聊城市眾多沿黃村莊巨變的一個縮影。多年來,聊城市在位山灌區展開大規模、長周期的綠色生態建設,在多引水、擴水面、建水系的基礎上,引進能防風固沙的林下作物,建設生態景觀,越來越多沿黃群眾吃上了“生態飯”。(記者張力元)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