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明清古建成日式餐廳?靠文保吃飯豈可砸文保牌子

      發稿時間:2023-08-20 11:59:15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

      明清古建成了日式餐廳?8月19日,據央視報道,甘肅天水擁有西北地區現存規模較大和保存較完整的明清時期居民院落群,為了搶救這些古建筑,天水市從2015年至2021年撥付的保護資金就超過8.88億元。可記者走訪發現了修繕后的古城被過度開發的問題:一處文保院落,原本是庭院寬敞、青磚黛瓦、雕梁畫棟的中式古建風貌,現在院中、臺明卻被木板覆蓋,整體風格局促,顏色布局淺淡,西廂房外還加蓋了兩間日式小屋,成了一家具有明顯日式風格的餐廳。

      據專家介紹,臺明是中式建筑的精妙之筆,不僅使整體房屋有層次感,也能起到防水作用。房屋改建后臺明被木板覆蓋,下雨時,雨水會濺到門前的柱子,加快糟朽;同時也會有水從木板滲進去,侵蝕臺明和地基;而且這些損害是不可逆的,見水一次傷害一次。如果碰上暴雨,更容易導致門前排水不暢,進而威脅房屋安全。此外,天水古城民居在建造時多使用木材,并以群落出現,承包單位違規裝修,隨意改變古院風貌,將古院變為餐廳,遮擋消防設施、私自拉架電線,一旦發生火災,很可能出現傷亡事故,同時給文物建筑帶來不可挽回的破壞。在明清時期的古建里搞日式餐廳,不僅餐廳風格不倫不類,還容易讓游客對原有的歷史和建筑信息產生誤解。

      稍微有點建筑常識的人,都會覺得改建方案不妥,而且當地古居專家在餐廳改建時就曾發現問題并建議修改裝修方案,但令人痛心的是,建議不僅沒有得到經營者的回應,也沒有引起當地政府足夠的重視,以致文保“改頭換面”。

      不能說當地不重視文物保護。之所以花費巨金修繕古城,不正是為了保護當地歷史文化遺存?不正是要借古城招牌,發展旅游產業,增加經濟收入?但活化利用不能利字當頭,更不能為了商業利益反過來破壞文保成果。據報道,有的經營者為了顏色鮮艷不惜給古代木質構件刷上油漆,并把刻有棱角的地方全部磨平;有的商戶為了經營方便,把古建里原有的樓梯全部取掉;有的在古民居精心修繕過的柱子上釘指紋打卡機……如此任性破壞,哪還有對文物古建的敬畏之心?

      文保院落商業化出現如此亂象,一方面是經營單位和商家過度追求利益,缺乏應有的文物保護意識;更核心的是監管部門沒有盡到主體責任。當地旅游局授予企業文保單位特許經營權,是為了搞活經濟,創收提效,但不意味著監管部門可以當甩手掌柜。按照文保部門要求,文保院落不管是業態的設立還是變更,均需要經過申報,在專家評估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而據調查顯示,古城內很多文保院落的申報材料和目前的實際經營業態不符,有的申報材料中標注的經營項目和實際經營完全不一樣,“改頭換面”的經營均系未批先設、未批先修,豈不都是違建?管理部門不能一問三不知,全是糊涂賬,更不能以沒有收到報批手續為由,推卸責任。

      天水古城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當地發展經濟的文化招牌,靠文保吃飯豈可砸文保牌子?活化利用,商業化開發既能給當地帶來收益,也能提高古城知名度,本可雙贏。古建成餐廳的教訓再次發出提醒,古院落開發利用必須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破壞性盈利的歪路不能走。經營者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拆改古建,完全得不償失,無異于竭澤而漁。監管部門也要落實責任,在保護與利用之間掌握好平衡。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