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旅游旺季有商家缺斤短兩:唯有重罰肉痛方能以儆效尤

      發稿時間:2023-07-11 13:16:41 來源: 北京日報

      如今正是暑期旅游旺季,各地市場發現商家缺斤短兩的短視頻卻屢屢刷屏。

      “標注150個,收貨一數只有86個。”近日,北京市民李女士在社交平臺吐槽稱,她無意間用“數垃圾袋打發時間”,卻發現了“貨不對板”的秘密,商家宣稱150個垃圾袋,實際到手縮水近一半。

      像李女士這樣的經歷并非個例。就在7月4日,一消費者到三亞市某海鮮加工廣場購買海鮮后,發現商家存在缺斤短兩的經營行為,隨后撥打電話投訴。經調查核實,涉事商戶作弊將海鮮稱重塑料筐重量計入賬單結算,存在缺斤短兩的違法經營行為。執法部門責令該海鮮加工廣場將涉事商戶清退出場,作出對涉事商戶罰款30萬元的處罰。


      【資料圖】

      清退出場、罰款30萬元,處罰不可謂不重。近年來各地監管部門對缺斤短兩現象一直是“重拳打擊”,可即便如此,一些不法商家依然為了“利益”二字頂風作案,擾亂公平公正的交易環境。可見其對消費者誠信和責任的缺失。唯有罰到“肉痛”,甚至行業禁入,才能以儆效尤。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第十條規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與此同時,最近各地市場監管部門也頻頻出手,保障市場公平交易秩序。近日,海南省市場監管局出臺《海鮮市場消費欺詐行為常態化監管機制》,整治海鮮市場缺斤短兩、欺客宰客等消費欺詐行為。為進一步規范全省商品稱重行為,不斷增強經營主體的誠信意識和自律水平,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近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在全省范圍部署開展“凈重”專項整治行動……

      欺瞞消費者終有露餡之時,而且,隨著各地整治力度的不斷加大,缺斤短兩行為終會受到相應制裁。前不久,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就對使用弄虛作假計量秤具的商戶現場掛上“因缺斤短兩被依法查處商戶”公示牌,讓很多消費者大呼“解氣”。

      筆者認為,解決這一亂象需要標本兼治。一要治標,對于那些已經發生的違規行為,要嚴懲重罰,以儆效尤;二要治本,通過宣傳教育,樹立誠信經營意識,從源頭杜絕缺斤短兩、偷工減料行為;此外,還要繼續建立健全相關法規,減少投機取巧的可能。

      唯有夯實商家責任,讓其得不償失,才能讓其敬畏規則,誠信經營。是靠貨真價實引來客源不斷,還是靠耍小聰明僥幸得利,孰優孰劣,是一筆再清楚不過的明白賬。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流程編輯:TF060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