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中企首次實現立體倉機器人“上鏈” 環球微資訊

      發稿時間:2023-06-17 10:02:26 來源: 北京日報


      (相關資料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奇茹

      “618”正如火如荼進行,在北京順義的一個物流倉庫內,42臺由人工智能大腦控制的貨箱“蜘蛛人”機器人在9米高的貨架間隙里穿梭,在幾百萬件商品中精準揀選出消費者們購買的商品。和往年不同的是,這些蜘蛛人業內首次實現了“上鏈”,所有的運行數據加密流轉在區塊鏈網絡上,為倉儲物流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和可信協作打下了基礎。

      “蜘蛛人”全稱蜘蛛揀選系統(Picking Spider System),AI(人工智能)是它們的大腦。一旦接到消費者的下單指令,這些蜘蛛人會在毫秒之間精準定位到存放商品的箱子位置,并快速把它轉運到揀貨臺,整個過程僅需兩分鐘。這是全球首個智能立體倉儲系統,發明者是一家中國企業——鯨倉。

      傳統倉庫一般都采取“小貨架+手推車”的形式,存儲高度低,面積大,人工揀選路徑長。這也就使得商品的搜索成本變高、工人辛苦且錯誤率高,倉庫里90%裝的都是空氣。“僅通過信息化手段和人力操作是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的,必須通過智能化升級。”鯨倉創始人李林子介紹,他們的立體智能倉儲,在6000平方米的北京倉里存放了40多個品牌超250萬件商品,存儲量是傳統倉庫的6倍。智能化改造后的倉庫空間利用率從10%提高到了85%。

      將傳統倉庫進行智能化改造的所需的成本不菲,以位于順義的6000平方米的北京倉為例,智能化改造成本需花費三千至四千萬元人民幣。據了解,采用螞蟻鏈的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后,鯨倉實現了蜘蛛揀選系統的運行信息、訂單和資金交易信息加密上鏈,場地提供方、設備采購或者出租方、設備銷售方、倉庫運營方和數十家倉庫使用方共看一個可信賬本,由于這些數據真實可信且信息量充足,平臺可以從產業資本那里用更低的成本租賃倉庫和設備,實現輕資產運營。

      “在整個倉儲產業鏈上,我們想證明設備這些科技資產的價值要遠遠大于鋼筋水泥。”李林子說,這些上鏈的數據呈現了一個倉庫真實的運營狀態,讓上下游形成了透明的協作關系,例如,蜘蛛人今天在倉庫搬了100次箱子,背后連接的是200個訂單,而每個訂單有10元的收入,這有助于降低產業鏈的協作信任成本,讓創新企業主導整個產業鏈的數字化升級,避免馬車車夫指導汽車研發的窘境。

      目前,基于“設備信用”的輕資產模式,嘉里大通物流投資了鯨倉北京倉的一期項目。記者走訪過程中注意到,目前其二期項目已經在建,由中國融通地產主導投資。“降低成本,提高規模,明年的我們整體的立體倉運營規模至少能增長 200%,同時將幫助數量3倍于現在的零售商享受到更便捷的倉儲服務。”李林子說。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