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焦點熱訊:配送缺人手,運營壓力大!政企聯動,養老助餐點期待更多支持

      發稿時間:2023-06-09 08:02:23 來源: 北京日報

      為了讓老人吃上“暖心飯”,北京市目前已發展1000多家養老助餐點,老人的用餐需求陸續得到滿足。不過,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些養老助餐點仍然面臨成本壓力大、客流量不足、配送缺人手等多重挑戰,運營過程中亟待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


      【資料圖】

      調研樣本

      上地街道

      人手不足 大廚客串送餐員

      中午11點,位于海淀區萬樹園小區的上地街道養老照料中心即將迎來午餐供應的高峰期。剛剛忙完的大廚撒建立顧不上休息,便拎起打包好的飯菜,騎著電動車給老人送餐。面點師傅唐曉利同樣沒閑著,客串送餐員對他來說也已經是家常便飯。

      “每天訂餐數量多的時候能有六七十份,少的時候三四十份。送餐人手不夠,機構這邊誰有時間誰去送,輪休的護理人員也不例外。”據院長張朝俠介紹,中心自2018年正式運營起,就著眼于為周邊社區老人提供居家照料、社區服務和機構照護三位一體的養老綜合服務,養老助餐正是其中的重要一項。

      有的老人愛吃米飯,有的老人愛吃饅頭,還有的老人有忌口,工作人員都要逐一做好備注,打上標簽。張朝俠發現,不少老人早餐只是簡單吃一點,中午又有午睡的習慣,因此希望午餐能早點送到,但實際的送餐過程遠比想象中要費時費力。

      “上地街道總共13個社區,老人住得很分散,有時候大老遠跑去,也就送一份。有些小區還不讓進,需要反復溝通協調。11點出門,全部送完往往也要到12點半。”為了讓老人盡早吃上飯,張朝俠安排三名機構的工作人員和兩名外聘的兼職送餐員同時送餐,“一般相對集中的單子交給兼職送餐員,比較遠或分散的由機構的工作人員來送。即便如此,兼職送餐員的流動性還是很大。”

      如何解決送餐難題?張朝俠也在努力想辦法。“如果可以政企聯動,社區提供一個集中送餐點,再由志愿者或其他工作人員送到老人家里,這樣送餐效率就能更高一些,老人用餐體驗也會更好。”

      高家園

      天熱路遠 冷鏈配送盼跟上

      正值飯點,選擇在朝陽區高家園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堂食的老人并不多。“驛站空間有限,頂多夠坐十幾位老人,所以大多數都是打包帶回去吃,還有一些腿腳不好的老人,需要送餐上門。”站長李井峰擦了把汗,拎起飯菜繼續向下一家出發,“午餐大概要送十多份,有的老人住在五六層,沒有電梯,就只能拎著飯菜爬上去。”

      趕上有老人在家睡覺,敲門無人應答,李井峰只好打電話叫醒。“雖說著急送其他家,可老人上歲數催不得,只能在門口等,有時候一等就是五六分鐘。”由于POS機需要聯網使用,李井峰沒辦法帶出來使用,“選擇送餐上門的老人如果需要刷卡,我們就只能把卡帶回驛站,刷完再給送回來,等于要多跑一趟。”

      相比起跑腿的辛苦來說,老人的飯菜更讓他發愁。“本身公司在雙井那邊有廚房,做好之后送過來。但自從5月底天氣熱起來以后,送餐就暫停了。公司沒有專門的冷鏈配送車,擔心距離較遠,送過來以后不大好,所以先找了一家附近的快餐公司給老人訂餐。”李井峰發現,普通快餐終究不能替代老年餐,“口味比較重,量也有點少,還沒有菜單,老人只能選擇第二天要不要訂餐,至于具體吃什么,就跟開盲盒一樣了。”

      這些天,不少老人跟李井峰提起還想吃原來的老年餐。“不光清淡軟爛,給的量多,還有菜單,老人可以想吃什么點什么。像四喜丸子、梅菜扣肉,這些都挺受歡迎。”李井峰期待,冷鏈配送能夠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盡快解決,讓老人重新吃上真正可口的老年餐。

      調研手記

      養老助餐點 真心不容易

      在銀鶴苑調研期間,記者遇到不少從其他街道專程騎車,甚至坐電動輪椅過來吃飯的老人。為什么老人們要舍近求遠?這說明盡管養老助餐點在不斷增加,但并非每家都能盡如人意。

      事實上,銀鶴苑的父母食堂辦得同樣不容易。與站長鄧育的交談中,她反復感慨,“做這個特別勞神費力,每天都要繃著一根弦。”掛上了“父母食堂”的牌子,就要拿出對待父母的態度,任何細節都不能放過。

      怎樣讓老人吃得放心?鄧育想了很多辦法,既要確保原材料可溯源,又要在操作流程上摳細節。“晚上8點以前從沒下過班。”今年2月份以來,鄧育只在五一期間回了趟湖南老家,其他時間幾乎全都撲在驛站上。“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整個團隊都很盡心盡力。”大廚楊曉軍總要想方設法給老人研發新菜品,送餐員張曉東每天頂著大太陽把飯菜送到老人家里。

      做到高標準、嚴要求,成本勢必會高,但價格又不能高。畢竟,養老助餐有著很強的公益屬性,而老人又普遍不舍得給自己花錢。如果提高定價,過來吃飯的老人就會減少。這樣一來,機構運營也會成問題。

      陷入兩難的機構并非個例。疫情期間,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曾組織開展老年餐桌發展情況專題調研。調研顯示,在老年餐桌運營存在的主要困難中,選擇“餐費價格很難與成本同步,虧損缺口加大”的機構占比為55%,處于第一位。

      如何守護老人“舌尖上的幸福”?養老助餐點運營補貼制度還要繼續發揮作用。當然,機構本身也要提高造血能力,把飯菜做得更合老人胃口。很多時候,老人愛吃的未必是山珍海味,而是一種情懷。只要真正用心,就能收獲老人們的認可,養老助餐點也能叫好又叫座。

      智庫點評

      推廣配餐知識 細化餐食分級

      付萍(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營養食品分會主任)

      對于養老助餐來說,安全是第一位的,好吃也很重要。在做到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干稀搭配的同時,還要讓老人有食欲。隨著年齡增長,很多老人飯量已經很小,如果再過于寡淡,其實對身體不利,容易造成營養不良。

      建議提供養老助餐的機構組織專門人員參加老年營養師培訓,學習一些老年營養配餐的知識,提高實際操作技能。一方面對老人的咀嚼能力、吞咽能力和消化能力做評估, 另一方面對餐食做分級,比如普通膳食、軟食、半流質膳食、流質膳食等。合理營養的膳食,對老人的健康有很大幫助,可以大大提升老人的生活質量,減少不必要的患病就醫。

      另外,我們不光要看到來養老助餐點用餐的老人,還要關注那些臥床在家的老人。在老年餐品類型方面,應當逐漸覆蓋到咀嚼吞咽困難的失能老年人,以及需要慢性病飲食干預的老年人。一些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也需要被更多人知曉。

      (原標題:配送缺人手,運營壓力大!政企聯動,養老助餐點期待更多支持)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宗媛媛

      流程編輯:u027

      版權說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站上的文字、圖片、圖表、漫畫、視頻等內容。

      未經許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網站著作權及相關權益的行為,本網站將追究法律責任。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