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七日談:開放校園體育場先得打消學校顧慮

      發稿時間:2023-06-07 08:59:19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些年,推進中小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成為一大趨勢。以本屆亞運會舉辦地杭州為例,已有上千所中小學校體育場地在空閑時段向社會開放,絕大多數免費,部分室內場館低收費。

      在大中城市,運動健身場地供不應求一直較為突出。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僅有2.41平方米,遠低于發達國家。下班之后,或者周末、節假日去哪健身,讓很多市民頗為頭疼。就拿跑步來說,去健身房跑,價格太貴;在馬路上跑,怕不安全;在小區里跑,路面不平還容易撞人……可另一邊呢,家附近的中小學放學之后操場空蕩蕩,實在“怪浪費的”。兩相對比之下,期待中小學體育場地對外開放的呼聲一直很高。

      學校是體育資源較為集中的地方,標準跑道、籃球場、足球場等各類場地設施相對齊全,理應更充分利用起來。近年來,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也聯合印發文件,推進學校體育場地余暇時間對社區開放。不過從現實情況來看,各地各學校開放的進度差別很大。有的已迎來大量鍛煉者,有的雖然開放了,但“允許”居民開展的運動項目只有跑步,有的開放一段時間后,又重新自我“封鎖”起來,還有的索性一直大門緊閉。

      對開放校園體育場地,學校為何不積極?一大顧慮還是安全。過多社會人員進入校園,車輛聚集學校周邊,安全如何保證?其次,延長學校的開放時間,就意味著需要安排更多人手管理,器材損耗加大,維修更新也會更頻繁,人員、資金從哪里來?再則,一旦有市民在鍛煉過程中出現意外,誰來擔責?諸如此類的事件不是沒有發生過,往往搞得學校“賠了夫人又折兵”,自然少了開放的熱情。

      敞開門容易,可要想開得好、開得久,關鍵得讓學校心里踏實。在這個問題上,必須要明確校園體育場地開放不是學校一家的事,相關部門等都要做好兜底。《關于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各地教育、體育部門要協調當地公安、醫療等部門,加強場館開放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障;學校要協調周邊社區和街道,加強開放時段治安巡查,做好場館開放后的校園安全保衛工作。實踐中,各地也進行了一些嘗試,比如,在嚴格校園準入制度方面,有地方政府專門搭建了校園健身數字系統,支持人臉識別、市民卡、二維碼等多種核驗方式,既方便不同年齡段的市民進入校園,也方便管理。再如,有的學校選擇將開放后的場地承包出去,由第三方運營管理,向市民收取低于市場價的費用。

      說到底,中小學體育場地不是一開了之,而是要基于好事辦好的善治思維,做好后半篇文章。如何讓開放與安全并行不悖,如何在公益與效益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還需精細統籌,不斷探索共贏共享的多元優解。

      (原標題:開放校園體育場先得打消學校顧慮)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晁星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