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六一”盤點國產兒童動畫電影:期待更多打動人心的精品-今日播報

      發稿時間:2023-05-31 08:15:51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 | 記者 袁云兒

      兒童動畫電影市場異軍突起

      未來觀影主力群體正在養成


      【資料圖】

      期待更多現實主義精品力作

      剛剛過去的五一檔中,《新豬豬俠大電影·超級賽車》票房超過好幾部同檔期真人電影,在動畫電影中僅次于爆款影片《灌籃高手》。截至5月29日,該片累計總票房已經超過5200萬元,在兒童動畫電影中創造了不錯的成績。

      當兒童真人電影的凋敝已成為老話題時,兒童動畫電影反而異軍突起,憑借近些年動畫產業的發展和新技術的更新,通過主打幼兒向觀影和合家歡觀影兩種類型的作品,市場表現穩定強勁,已在中國電影市場打下一方不容小覷的天地。但 國產兒童動畫電影要想在激烈競爭中贏得票房和口碑,還需要創作者提升專業度和責任心。

      市場

      每年30到50億元票房規模

      “國產兒童動畫電影的起飛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當時票房就已經過億元。到了2015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國漫崛起的口號開始打響,動畫電影制作越來越精良,畫面越來越炫酷,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35億元達到動畫片的票房頂峰。”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會長黃軍說。

      觀眾袁女士的兒子好好今年8歲,從3歲起便成為影院常客,兒童動畫電影是他們一家觀影的首選。從一開始的“熊出沒”系列、“豬豬俠”系列、“哆啦A夢”系列,到劇情更復雜、情感更細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雄獅少年》,好好都在家長的陪伴下看過。像好好這類從小形成觀影習慣的觀眾,長大后將成為影院觀影的主力群體。

      兒童動畫電影隨著整個動畫市場的擴大也在擴容,市場空間能達到每年30億元到50億元票房的規模。”中國動漫集團發展研究部主任宋磊認為,這一類型影片的市場規模波動較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沒有爆款作品的出現,如果每年都能有一部《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熊出沒·伴我“熊芯”》這樣規模的影片,兒童動畫電影市場的潛力將更加可觀。“目前我們的市場空間已經準備好了,就看有沒有足夠優秀的作品來‘引爆’。”

      以彩條屋影業、追光動畫、方特動漫、詠聲動漫等為代表的一批電影企業,正在將兒童動畫電影這塊蛋糕做大做強。在位于廣州的詠聲動漫,圍繞“豬豬俠”這一IP,光是大電影開發團隊就有三組。“一部‘豬豬俠’大電影的制作周期在兩年半到三年。2026年的項目現在處于創意開發和儲備階段;2025年的項目目前劇本已經寫完,正在做分鏡;2024年的已經在制作中期階段。”詠聲動漫電影事業部總經理黃龍介紹。

      問題

      仍缺少打動人心的精品

      盡管國內電影公司已經在集體發力,但 缺乏打動人心的精品力作,仍然是現階段兒童動畫電影面臨的一大問題。

      宋磊分析,目前國產兒童動畫電影創作比較快餐化,往往一兩年就完成制作,缺乏創作沉淀,導致劇情和人物打磨不夠,畫面質量不過關。“另外,我們對兒童動畫電影內容的研究還不是特別到位,以為里面有一些強對抗或者比較鮮艷的視覺元素就行了,過于簡單和草率。但其實低幼作品不是低智作品,相反它往往是最難做的,因為它要跟兒童心理發展和情感成長掛鉤。好的影片往往會融入兒童發展多達十幾個方面的主題,比如團隊合作、友情、同情心、勇敢等,能和故事有機融合,而我們很多作品還停留在打打殺殺、簡單對抗的階段,觀眾不會有太多情感收獲和認知啟迪。”

      動畫導演陳廖宇則認為, 國內動畫行業創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對兒童動畫的偏見。“20多年前曾有個階段中國動畫偏兒童向的作品更多,于是造成一種社會輿論, 覺得動畫都是給小孩子看的。這種輿論給現在一批年輕的動畫人形成一種心理暗示,他們總想給大家證明,動畫不只是給兒童看的,總是更傾向于追求給大人看的動畫,感覺做給成人看的動畫好像更高端一點。這就導致做兒童動畫的人員投入、重視程度相對不夠。相反,好萊塢沒有太多低幼動畫的概念,大都主打合家歡,大人也覺得有意思,小孩也看得懂。”在陳廖宇看來, 兒童動畫并不代表對創作者的要求低,就和兒童食品一樣,實際上要求更高。

      黃龍在創作實踐中也發現,國內兒童動畫電影人才儲備不夠,且跟游戲行業存在人才競爭的沖突。不過,他覺得隨著市場擴大和產業發展,產業人才培養不斷提升,行業人才供給問題正在逐步改善。

      此外, 兒童動畫電影的品牌化,也是擺在很多電影企業面前的一大挑戰。雖然目前國內已經有了“熊出沒”“豬豬俠”“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等叫得出名的品牌形象,但數量還遠遠不夠,影響力和美譽度也有待提高。如何形成自己的品牌,宋磊坦言,每部作品都有自己的發展路徑。“比如‘熊出沒’‘豬豬俠’,都是當年電視動畫比較火熱時的產物,先有電視動畫,然后再以此為基礎每年拍一部大電影——其實是一部加長版電視動畫。好萊塢本身市場比較成熟,造星能力強,所以一開始主打電影作品也能成功,比如《玩具總動員》系列、《怪物史萊克》系列等,每隔幾年推出一部續作,通過增加新人物、解決新矛盾、到達新世界來豐富品牌體系。”

      期待

      作品里看到生活和真善美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電影產業的升級進步,廣大少年兒童對于電影的審美需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創作者要用心創作,憑實力和口碑贏得市場,而不是依靠觀影“剛需”過活。

      2018年,教育部和中宣部共同發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指出, 要充分發揮優秀影片在促進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影視教育作為中小學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內容。

      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是黃龍這些年打造“豬豬俠”動畫電影的一大心得。“‘豬豬俠’2005年開始推出劇集,2012年上映第一部大電影,到今年已經有了8部大電影。每年我們都會根據時代、市場的變化來調整價值觀主題、故事方向、動畫形象,來貼合社會熱點話題。比如豬豬俠的形象就在不斷變化,現在更帥一點、更瘦一點。我們還會配合電影做一些主題曲,甚至表情包,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創作者不要低估了小孩子的智商和理解能力,他們是不斷成長發展的生命群體。要視孩子如成人,理解他們,千萬不要自以為是。”黃軍直言,做兒童動畫電影一定要有“三心”——童心、愛心和平等心。他還呼吁在兒童動畫電影中看到更多現實主義作品,比如2021年的《雄獅少年》,“在這樣的作品里能看到生活和真善美,對孩子的心智培養和德育美育都能有幫助。”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